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之师 » 第三十八章:改革春风吹满地

第三十八章:改革春风吹满地

    随着一炉炉的钢水出产,整个利国监犹如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开始源源不断的生产。大体上流程如此,而且各个区域有熟悉的领事盯着,偶尔出现一些问题,便也能迅速的解决。这就是赵宗楷想要的结局,让每一个部分分解成一个零件,众人只需要重复做着自己手里的活,在熟悉的情况下速度还会更快,这就是后世的流水线生产。

    众人的业务能力越来越熟练,总领事也监察着各个流程,整个新监区便热火朝天的的大干起来。午时的时候,工匠们有一个时辰的休息和用餐时间,就在新建的食堂加了个午餐,毕竟干的都是体力活,需要补充能量,而且赵宗楷规定了食堂的伙食,必须要有肉,因为利国监靠着微山湖,鱼虾之类的肯定会有,另一方面食堂对于肉质的需求大增,也会带动利国监附近的养殖业。

    现在的利国监和之前相比,工匠们的幸福指数是大增,所以干起来也有劲了。为什么呢,因为坑爹的匠户制度。唐朝时期官府会让工匠到官办的手工作坊服役,一般二十天轮换一次,因为大家是轮番服役所以叫做番匠。同时还可以获得补贴,如果有人不愿意服役,还可以出钱请人帮忙,番匠的自主性很强。

    但是到了北宋,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强制匠户服役,更坑爹的是这玩意是世袭的,所以说铁柱他们家从他爷爷入行,一直传到他的手里,还不允许你辞职换行业。作为匠人每日早早入监,在官吏监督下造作,抵暮方散工作很辛苦,另一方面就是薪资微薄而且盘剥严重,这也导致后来徽宗时期的匠人逃跑严重,几大监中缺少工匠甚多。

    现在京里来的那个小大官,说什么改革春风吹满地,让咱们利国的百姓争口气,也好给京里的大人们看看,给咱们提高的福利待遇是有大用的,要咱们产量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说的真好真有道理,看看现在不禁薪资高,而且绝不扣钱。还有这个评职称拿高薪的,有本事的人活该多拿钱,在大家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这比之前那一成不变的微薄薪资要好太多了,奔着高薪大家也有前进的动力了,干起活来也是有个奔头。虽然现在下工比之前晚了一个时辰,但是中午管了顿饭还有休息占了一个时辰,大家都觉得缺的时间应该补上,不能让小大官不好交代。

    由于利国监出产的是钢铁,是军国重要战略物资,为了防止被偷盗或者有监守自盗的出现,也为了防止机密泄露等,赵宗楷在整改细则中还专门提出,利国监周围加盖围墙,另外需要组织一个营的乡兵,专门负责利国监的警卫工作,当然了乡兵的招募和统领是,三司中的兵案判官负责。

    至此,利国监的改制,包括后续的走向和定位,已经初步完成,目前来说还有两院的大匠需要评选,这些天下工之后的工匠们,也都全程参与大匠的选拔,最终确定由两位资历高,又有威望的老铁匠担任,至于后续的级别评选,由利国监的官员和领事们考核评定。

    过了两天,估计是苟德才的案子已经递到上头,新任的利国监判官也到任了,据说这个判官是个年轻的官员,宝元元年二甲进士出身,初任岳州司理参军的魏宏。司理参军是什么,就像现在法院的法官,专司本州讼狱勘鞫之事。在任期间明察秋毫,判案如神,精明能干,为人刚正,这些年也是风评极好,如今调任三司中重要的军国大监之判官,也是提携之意。

    魏宏到任之时,因为是由司法机关转入制造业,业务方面也不是很熟,初次接触也是较真的性子,先是实地考察一番,而后听从赵宗楷等人的一些改革方面的建议及后续发展,便也逐渐的熟悉。对于赵宗楷和曹牷他们这些皇亲外戚的,既表现的不特别热情,也不攀附。搞的曹牷觉得这人就是工作狂,没啥人情味。赵宗楷倒是觉得这才是实干家的性子,利国监在他手里应该会爆发出更大的热情出来。

    因为接下来还有三个监要整改,所以等到魏宏及整个利国监有条不紊的发展后,赵宗楷、曹牷和王咸融,带着护卫他们安全的一批禁军,继续赶往下一个监---兖州莱芜监。

    算一算在利国监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从五月十日出发,到现在六月过半,一直在利国监这里兜兜转转,赵宗楷、曹牷都把这周围有些景点绕了个遍。因为在东京,不管是皇亲还是外戚,大家都不能随意,现在既然出来了,没人看着,曹牷和赵宗楷自然而然的就会放飞自我。王咸融也是跟着两人,一方面和曹牷俩都没啥事可做,另一方面待在监里闷得慌。

    六月十五,天还没亮,赵宗楷他们就早早的起身,因为莱芜监在利国监的北边偏东一点,大概有八九十公里,众人需要乘船沿泗水而上到达充州,而后坐车去往莱芜监。所以距离有些远,一天紧赶慢赶的应该能到,所以也就早早的起身。

    魏宏也知道几位改建的钦使要离开,便也早早的候着,等看到赵宗楷等人,相互问安后,一起朝着监外走去。到了门口,刚要行礼拜别,就被门外的场面镇住了。只见利国监外的街道上,站满了百姓,就这么静静的看着这个小小年纪的京官,一语不发,因为初夏的早晨还是有些清凉,衣衫单薄的人偶尔的轻咳一声,便也沉寂下来,百姓们沉默不语,只用感激的眼神夹道欢送,这个带来春风的小大人。

    他们知道这个小大人,带来的不只是利国监的改变,也是利国监匠人们的改变。他先是还了大家一个青天,处理了包庇纵容的判官、鱼肉乡里的恶霸,然后让匠人们的地位不至于像以前那样,被踩到淤泥之中。他也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把他们看做自家的牛马,肆无忌惮的使唤。他用他手里的权利,给匠人们谋了一些的福利,他们有了休息、有了加肉的午餐、有了能够养家糊口的薪资,同时他也给了他们希望。

    看着这些默默送行的百姓,赵宗楷也是感动的无以复加。他只是根据以前的经验,稍微的对利国监的匠人们做了些改变,让他们不至于过于劳累,不至于过于苛刻,不至于劳无所得,这是他应该做的,至少赵宗楷是这么认为的,或者他认为做的还不够,但是没有办法,国情如此,他的权力也小,只能够做到这里。

    “只要你把匠人们看做是人,而不是牲口,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恩惠,他们都会铭记在心,感恩戴德,而后涌泉相报,这样子他们就会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投入生产中。我希望你能铭记一点,匠人也是百姓中的一员,他们也有情感和家庭,你让他们在利国监找到归属感,他们就会永远的拥护和支持你”赵宗楷语重心长的对着魏宏说道。

    “下官知晓”魏宏也是点了点头。

    在众人的拥护中,赵宗楷等人也是缓步走出监门,后面的百姓也跟了过来,看着赵宗楷登上马车,站在马车上和骑在马上的曹牷王咸融,一起抱拳向着判官魏宏和诸位同僚,还有利国监的百姓们道一声:“诸位珍重,乡亲们有缘再见”便转身进入车中,曹牷和王咸融一甩马鞭,朝着渡口奔去。

    时魏宏上奏曰:臣顿首……上使所制之策,所建之所,皆有百年之大计也。匠人之职称,监区之划分,清晰且有条理,众人各司本职,所做之事皆手熟,其速之快,可使钢铁产量大增,臣略有估算,月产精钢约万斤。若其他棚区建完,仅利国一监即可产钢两百万斤……上使于卯时三刻离监,利国监之百余百姓夹道相送,待上使离去,哭声此起彼伏,臣闻之一时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