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处事不惊 » 第二十五章 心存善念,厚道待人

第二十五章 心存善念,厚道待人

    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

    左宗棠说:“做人,精明不如厚道。”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也提到:“大凡做个人,原要厚道些。”

    刻薄消耗福气,厚道滋养人生。

    厚道之人,如春风般令人心悦,如暖阳般令人治愈。

    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厚道,才是对一个人的至高评价,也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01

    人越刻薄,越没福气。

    古人云:“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

    刻薄的人,往往会言语尖酸,行为自私,习惯苛责,容易得罪、伤害人。

    长此以往,人气越来越差,好运和福气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外号叫“赛商鞅”的人,是位老秀才。此人天性尖酸刻薄,喜欢吹毛求疵,处处挑人毛病。

    翰林院编修钱敦堂先生去世后,他的门生弟子,自发为他置办棺材,照顾家人,处理丧仪,事事都处理得当。

    对此,“赛商鞅”却说:“世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好人。他们这么干,就是想博得一个古道热肠、扶危济困的好名声,这样方便以后结交权贵,为升官发财铺路。”

    有一位穷人,他的母亲在路途当中去世了。身无分文的他,只能在路上跪求,希望大家能资助点钱,让他将母亲安葬。

    这个人形容枯槁、声音酸楚。路过之人见状,纷纷起了恻隐之心,争先恐后帮助他。

    可“赛商鞅”一看,不屑地说道:“这是借尸敛财。这个尸体未必是他母亲,还不定是谁呢。想靠这个装可怜来换钱?能骗别人,可骗不了我。”

    还有一次,“赛商鞅”经过一座嘉奖妇女操守的贞节牌坊。

    他仰过脸看了看,冷笑一声,说:“这是个富贵之家啊。她们家仆从多如牛毛,还能少得了风流之人吗?这事儿还得核实一下。我虽然不敢说她一定不是节妇,但也不敢随便说这人就是节妇。”

    “赛商鞅”一辈子都是这样:眼里无好事,嘴里无好人。

    这导致人人都怕他,躲着他,更没人敢请他去家里教书,唯恐被他“刻薄”一番。

    最终,他只能穷困潦倒,悲惨离世。他死后,妻儿也四处流落,极为悲惨。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有不少像“赛商鞅”这样的人,尖牙利嘴,喜欢苛责,言语上咄咄逼人,行事更是充满戾气。

    但这样的人,往往不受别人待见。

    因为有时候,一句刻薄伤人的话,足以将别人推入万丈深渊。

    而一次次伤人的举动,更会在人与人之间树起一堵无形的墙,将自己与他人,与世间美好隔绝开来。

    《续小儿语》中说:“残忍刻薄,惹人恨怨。”

    刻薄的人,不仅是在撕毁他人的体面,更是在透支自己的运气。

    没了身边人的支持,再厉害的人,都会被反感和怨恨压垮。

    即便再拼命,也终究过不好这一生。

    02

    为人厚道,方可长久。

    古语有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厚道之人,更容易被别人亲近。

    长此以往,人脉越来越广,口碑越来越好,未来之路,自然也就越走越开阔。

    在民国文人里,胡适的厚道是出了名的。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这是因为,胡适心地善良,行事真诚,有情有义,待人宽厚。

    从周围人的描述中可知,胡适一生为人厚道,说话和气,他几乎从不出口伤人,就算是别人对他言辞刻薄,他也不会怨怼。

    北师大学潮之后,胡适的一次公开发言与鲁迅意见相左。

    鲁迅公然嘲讽胡适,说他出卖灵魂,并且每每谈起,都嗤之以鼻。

    但面对这些,胡适都是一笑了之。

    据说,他甚至给鲁迅弟弟的信里,为鲁迅说好话,说“他只是性子急,其实没什么恶意”,言辞之间,充满宽厚。

    后来,胡适更是将自己的厚道体现到极致。

    因为针砭时弊,文章犀利,死后的鲁迅,被许多仇家报复,他的文学成就遭到否认,人格形象也被肆意践踏。

    不想这时,胡适站了出来。虽然曾经鲁迅与自己交恶,但胡适还是不辞艰辛,为他奔走辩白。

    后来,胡适更是不计前嫌,反复与商务印书馆疏通,最终帮助《鲁迅全集》顺利出版。

    正是这样的厚道,吸引了许多人和胡适主动结交。

    他的朋友遍布四方,他的美名有口皆碑,以至于在BJ城流行起“我的朋友胡适之”这样的口头禅。

    古语有云:“德厚缘聚。”

    厚道的美德,能驱散不利,聚拢祥和,为自己带来好运,带来福泽。

    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简单:

    厚道之人,会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

    心聚了,气聚了,能量自然也就大了。

    这样,生命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人生之路,也才能走得更远。

    03

    修心持身,做个厚道人。

    老话说得好:“人厚道,天不欺。”

    人生的边界,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是由品德决定。

    修心持身,做个厚道之人。生命的宽度,才会被无限拓展。

    首先,做人做事,持心要纯。

    厚道之人,应当为人诚恳,处事宽容。

    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讲到这样一段经历:

    新东方在扩张时期,曾遭许多竞争对手记恨。

    有一次,一家培训机构派员工到新东方教室,给学生们发广告。

    并且,这帮人总是赖到上课才走,给他带来不小的困扰。

    但没想到,过了不久,这家培训机构就出了事:

    4位老师全部罢课,400多名学生见状也闹起了退款,早已弹尽粮绝的创始人,一时被逼到绝境。

    走投无路之下,这位创始人向俞敏洪道歉求助,希望新东方能帮忙把学生接走,并教完所有课程。

    大度的俞敏洪答应了对方的请求,担心对方日后生活的他,还支持其继续招生,并承诺由新东方来解决上课问题。

    俞敏洪的厚道,让对方感动不已。他们不仅不再闹事,还自发轰走了所有到新东方发广告的人。

    而其他竞争对手得知消息后,也纷纷竖起大拇指,感慨:“俞敏洪做事还挺大气的”,并停止了暗中捣鬼。

    得道多助的新东方,迎来了飞速发展,仅仅两年,新东方成为了行业中近乎垄断的存在。

    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

    但厚道的人,总能心胸坦荡,不斤斤计较。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

    即便他们一时吃亏,也终不会被辜负。

    其次,面对诱惑,持身要正。

    厚道之人,要心胸坦荡,做事光明。

    收藏家马未都的“厚道”,是有口皆碑的。从业多年,他从不贪占“小便宜”,不“欺客”。

    甚至有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占了便宜”,他还要在事后想方设法还回去。

    有一次马未都和朋友住到了一位农户家里。在吃饭时,马未都注意到农户家的一张小炕桌,并出价买下。

    结果后来经过专家鉴定,这张小炕桌的价值,远超马未都当时购入的价钱。

    马未都并没有为此暗喜,反而特地让人给农户送了一笔钱,作为补偿。

    正因为马未都的“厚道”,大家都喜欢与他合作,所以但凡有藏品,总是先想着他。

    而他呢,也在众人的支持下,生意越做越火,越做越大,成了闻名的收藏大家。

    古语有言:“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

    厚道之人,绝不会仍由私心泛滥。

    面对利益,不妄生贪念。面对诱惑,不丧失清醒。

    以心换心,以德换德,长此以往,自然能收获延绵的福报。

    04

    有人问“陆地神仙”张至顺:“养生的秘诀是什么?”

    张道长回答了八个字:“心存善念,厚道待人。”

    厚道,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人这一生,财富会时多时少,权势会有高有低。

    唯有德行,会伴随一生,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丰富而长久的滋养。

    所以,余生漫长,不妨怀厚道之心,做厚道之人,让厚道的美德,刻进生命,融入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