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和我的天才儿子的非常生活 » 第十五章 仙童的第一次一鸣惊人(四)

第十五章 仙童的第一次一鸣惊人(四)

    站起身来的孟凡波沉吟了一下:“我刚才听你们说好像还需要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本来省化学纤维研究所可能有你们需要的东西,不过近些年来改制,有本事的那些人基本都被企业挖走了,我倒是有个老同学还一直在这个行业钻研,我一会儿联系他一下,看看他现在在哪儿,能不能帮上你们的忙。”

    “那太感谢了孟院长,我们还正犯愁去哪儿找关系呢,有您这句话,可就帮我们大忙了。”

    “不用客气,举手之劳罢了。”孟凡波摆摆手,看向仙童:“小天才,好好努力,叔叔很想知道你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回去的路上,开车的李世昌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仙童爸,你平常是怎么教育仙童的?给我说说呗,我儿子虽然没戏了,我觉得我孙子还可以努努力使劲一下。”

    “我哪能教育的了他啊。”我苦笑着说,“你看他看的那些书,还有他刚才说的那些话,有哪一点是我能达到的?平常我儿子除了玩,就是自己看书,看完了一本又一本,啥书他都看。看的速度还贼快。不能说一目十行吧也差不了多少。我儿子现在已经不怎么看书了,他说很多书里的废话太多,耽误时间,从半年前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在知网上看论文了。上个月光在网上看论文,就花了我好几千块钱。”

    “嘿,我说兄弟,你这是显摆呢?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儿子,别说好几千钱,就算是几万块钱,我也得砸锅卖铁心里吃蜜啊。”李主任掩饰不住羡慕的语气。

    回到学校,仙童就一头扎进了会议室,为了全力支持课题的完成,孩子们除了上主课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在会议室激烈的讨论、忙碌的工作。不难看出孩子们在立体几何方面很有些吃力,仙童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们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之后,再提出一个一个新的问题。

    “我们在火箭襟翼的材料和加工方面有弱项,必须得从别的方面来弥补,我觉得采用(TVC)推力矢量控制发动机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白学长,你打开我的网盘,把里面的资料调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按照书上的说法,将1克物质送上近轨轨道大约需要62克燃料,设定:燃烧室燃烧效率:ηc=0.95

    喷管效率:ηn=0.97

    推力:Fv=5XXN

    所需要的质量流量为Qmc=FV/(Ivt*ηc*ηc)

    其中,lvt=3193m/sQmc=0.1699kg/s

    收敛段长度:

    其中εC为燃烧室收缩比,Lc2是收敛段长度,Lc2=H+h

    Le2=Rt平方根(k+pvEe-[o-1)·VEc+1+k]

    (作者知道读者朋友们会骂作者用大家看不懂的东西水字数,所以作者删掉了3500字)

    以下略……

    收敛段的角度规定:收敛角度要在45~80之间,其原因也是考虑到非轴向损失和摩擦损失得到收敛段体积之后,可以求出发动机圆筒段的体积和长度。

    按照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燃料的总需求量和总重。

    JN气体厂可以买到廉价的工业氧气作为助燃剂,液氧价格高一点但是有学校的证明我们也可以买到,氢气不适合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但是密度太低,我们的燃料罐太小,安全系数太低,不能承载性质太活泼的液氢作为主燃料,咱们长征火箭上用的燃料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林学长,你把这两种燃料的特质放到投影仪上让大家看看,但是这两种物质都有剧毒,不会有人卖给我们小学生的,咱们的火箭燃料罐和加工精度都不适宜采用液态燃料,我觉得咱们可以变化一下思路,优先使用固态推进剂……”

    “这固态推进剂就跟大家玩的窜天猴一样,点着了以后‘嗖’的一声,就上天了,窜天猴那么小的个头,都能飞个几十米,原则上只要按比例放大,就可以飞的更远。”一个六年级学生对有些不明白的低年级学生解释道。

    “仙童,不行呀,按照你的计算,固态推进剂只能让火箭飞行几千米就会消耗殆尽,没办法支撑咱们火箭的长时间飞行,而且固态推进剂太贵了,咱们买不起那么多。”

    “嗯,让我想想,那咱们换个思路,在主火箭上绑上几个辅助火箭,先用辅助火箭飞行,燃料耗尽以后扔掉助推器,再点燃火箭本身带的燃料,不就可以减轻负重,飞得更远了吗?”一个学生提出了办法。

    “这是个好主意,长征火箭就是采用了捆绑式助推技术。辅助火箭结构简单,主火箭上我们可以采用液氧和航空煤油的搭配,获得更好的性能推力。”

    随着学生们干劲十足的讨论和动手,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自发的参与了进来,随着学生们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们的干劲带动感染了家长,家长们也从开始的好奇和观望,逐渐的参与了进来,有在工厂工作的家长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去车间,用数控机床加工必要的零件,有在大学的家长会提供必要的试剂,以试验不同的燃料配比。但是在李校长的要求下,所有家长都严格恪守学生们主导,家长们配合的要求,全程手机录像,保存最原始的影像记录。

    一个月过去了,第一台试验性火箭发动机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制作了出来,并在学校操场上成功进行了点火试验。

    试验成功的师生们大受鼓舞,由光固化树脂、电木、尼龙、PC塑料、碳纤维、钛合金等材料制作成的长3米多,直径35厘米的箭体在第42天制作完成。

    看着这外形炫酷,身体修长的火箭运送到学校操场,所有的学生们都欢呼了起来。

    然后,他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没钱了!

    经费花光了。

    科学制造真是非常烧钱的事情。

    救世主在哪里?师生们悲哀的互相看着。

    救世主来了,救世主的名字叫:李提莫。

    他慷慨的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大方的表示,不够还有!

    全体参与项目的师生们都为金主的慷慨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