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00章 子张颛孙师(1)

第600章 子张颛孙师(1)

    那对叶公的评价呢?

    孔子并没有直接评价叶公,毕竟叶公的政绩摆在那里。

    孔子及众弟子所不知道的是,叶公在后来因德才兼备,被楚王重用,官至令尹,即楚国的第二把手。

    叶公不但善治政,且善用兵。在后来楚国爆发白公胜之乱时,正是叶公在楚国朝中重臣接二连三被暗害、楚国王室即将易手之际,力挽狂澜,拯救了楚国。

    只是,叶公与孔子的治政理念不同,孔子对叶公不可能有多少美丽的评价,整个孔子儒家弟子圈里,也对叶公不可能有好感。

    于是,到了后来,孔子有一个叫颛孙师的弟子,据说就恶搞了一把叶公。

    怎么恶搞法?

    那就得讲讲如今家喻户晓的寓言“叶公好龙”的故事。

    据说,颛孙师在少年时就师从孔子,并跟着孔子一起到过叶邑见过叶公。

    后来,颛孙师回到鲁国,听说鲁国国君鲁哀公渴求人才,便去求见,欲谋一官,结果被晾了七天也未得见。

    颛孙师很不高兴,逢人便说:“本来,听说国君渴求人才,师就立即去见国君。结果整整七天,国君都未理睬。看来,国君跟楚国叶邑的那位叶公差不多,嘴上说一套,行动起来却是另一套啊。”

    鲁国有知晓叶公的人听了不满,质问颛孙师道:“你小子胡编什么啊?楚国叶公,听说是大贤啊。”

    颛孙师从鼻孔里哼出一声道:“那汝可知叶公好龙么?叶公府上,吾曾去过。叶公之衣,其带钩刻着龙,所用之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

    可以说,全天下没有谁比叶公更喜欢龙了。

    据说,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公那么喜欢龙,便专程去拜访了叶公。

    龙飞到了叶公府上,刚把龙头搭在窗台上朝叶府探望,满心希望等着叶公会对他顶礼膜拜。结果,叶公一看真龙来了,居然吓得魂飞魄散,当场便晕死过去。”

    “真有这事?”

    “骗你是小狗!”

    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叶公好龙的典故。

    可惜了楚国大贤叶公沈诸梁先生,这么好的一位楚国大夫,居然被孔子的弟子颛孙师诬蔑成这样。

    当然,这则寓言应该是杜撰的,而且也与孔子以及其弟子颛孙师无关。毕竟,春秋相关史料并未见此记载。

    那是谁杜撰了叶公好龙呢?

    应该是刘向。或者说,至少是刘向先收集了这则寓言。

    刘向是西汉大儒,西汉实施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策,对儒家创始人孔子当然是无限推崇的。

    既然孔子在你叶公那里的叶邑受到过冷遇,那咱就阴你一把。于是便有了这则寓言,这则寓言正是首现于刘向的《新序·杂事》。

    所以,当代的我们千万不要去讽刺叶公哦,春秋舞台上的叶公,真的是一个好人。

    有意思的是,叶公所在的叶邑确实是有着对龙的崇拜,故叶邑就慢慢形成了以龙为核心的文化。

    而且,据说叶公还真的是一位画龙高手。

    略带提一提,成语画龙点睛与叶公也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由于这里我们又讲到了一位孔门弟子,那我们就让孔子在叶邑先凉快凉快,将孔门高徒颛孙师简要介绍介绍吧。

    颛孙师,妫姓名师,氏颛孙,字子张,鲁国士人,出生于春秋末公元前503年,卒于战国初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先讲讲颛孙氏的渊源。

    颛孙氏是鲁国一氏族,源于陈国。

    公元前672年,陈国公室内乱,当时的陈国国君陈宣公杀了世子,与世子交好的陈国公族大夫公子完逃亡去了齐国,这就是齐国春秋舞台上赫赫有名的陈完。

    陈完,开创了齐国的陈氏家族,由于其封地在田邑,其后人以田为氏,就这样形成了齐国的田氏家族。

    而源于大周王朝开国功勋姜子牙的春秋大国诸侯齐国,后来正是被田氏家族所窃取,从而使春秋的姜氏齐国,到战国就成了田氏齐国。

    另一位公子颛孙则逃亡去了鲁国,并在鲁国扎根,其后代以其名为氏,这便是鲁国颛孙氏的渊源。

    所以,鲁国的颛孙氏源于陈国,陈国以妫为姓,故颛孙氏为妫姓。到了颛孙师这一代,颛孙家族在鲁国已经快两百年历史了。

    这也是有人为颛孙师是陈国人还是鲁国人争论的原因。

    孔子曾经评价过自己的弟子,说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渊(颜回)、闵损(闵子骞)、冉耕(冉伯牛)、冉雍(仲弓)。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文学方面出众的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据说,山东邹城颛孙氏宗祠有幅对联:“陈国簪缨之后,孔门游夏之俦。”上联典指颛孙氏的源源,下联典指颛孙师之地位,与子游、子夏这两人并称,说明颛孙师在文学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有意思的是,战国后期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记载了孔子有几位高徒的出身:

    “子张,鲁之鄙家也,颜琢聚梁父子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驭也,学于子夏。高河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墨子。索卢参东方之拒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

    这里提到的子张,就是颛孙师。“鲁之鄙家也”,意指颛孙师出身卑贱,且“刑戮死辱之人”。

    如此说来,颛孙师乃有罪之人!

    那他的罪又何来?

    这里应该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颛孙师的祖上公子颛孙本就是有罪之人,这才逃亡到了鲁国。而《吕氏春秋》所载的这段话,主要指的是出身,意指颛孙师出身于颛孙这样的有罪家族。

    第二种可能是颛孙自陈国逃亡到了鲁国后,凭其在陈国的公族大夫地位,在鲁国自然也谋得了大夫之位。

    与孔子一样,祖上为大夫,但三代以后,此大夫之位自然被取缔,没落成了士族。

    士族自然依附于各大家族或依附于鲁国公室,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选边站队。

    但鲁国政坛百多年来风云变幻,颛孙氏家族因所选的边所站的队获罪而受牵连,故也成为有罪之人。

    其他的不用说,单单是当年那些追随鲁昭公与三桓对抗的各大家族,随着鲁昭公客死晋国,这些家族哪个不是被三桓认为“有罪”的?

    但颛孙师凭“有罪”之出身,师从孔子,最终成就非凡,名声显于天下,且被后世传颂,实乃励志者也。

    颛孙师出生于公元前503年。这个时候,春秋已经走向了晚期,而他以少年之身亮相于春秋江湖,是因为有史料记载,颛孙师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曾被困于陈、蔡。

    孔子被困于陈、蔡,是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故事,这是发生在公元前489年的事,这个时候的颛孙师,年仅15岁,而且还是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