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没人比我更懂炒CP » 第三十二章 风格的浪潮

第三十二章 风格的浪潮

    《小小》准时上线各大音乐平台。

    “卧槽,终于等到你,不枉费我上班一直挂着!”

    “这个歌词有点东西,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好,但是我就是知道牛批就完事了!”

    “我是发现了,九日老师是什么风格都能拿捏啊!这歌我都不知道算什么风格,好像和已有的风格都不一样,奈何劳资没文化,限制了鉴赏能力。等一个大佬。”

    ……

    《小小》上线之后的热度,远比前两首歌要更加的离谱。

    不仅有前两首歌的基础盘,而且还是九日现在御用的两大歌手合体,再加上新风格的噱头。

    仅仅十几分钟,下载量和播放量就已经挤进了排行榜的前十,而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成为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这让这个月发了歌的公司,只能默默的大骂九日不当人。

    明明这个月已经有了一首了,怎么没几天又来一首?难不成你还想把前三都给包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告诉运营那边,加大投入,这个第三,我们要保住!这次只要保住第三,以后这个九日成就金身,说不定还是一个佳话!”

    第二第一肯定没戏了,第三总还能抢抢吧?

    当然,抱着这个心态的公司,不止一家。

    大家都看出了九日成神的潜力,对于这次的第三也全是十足发力。

    这可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这可是妥妥的话题度啊!

    XX再创新高,仅仅惜败九日。

    连话题都要准备好了,就等着尘埃落定之后,他们开始疯狂营销了。

    不仅突出了自己的水平,还蹭到了九日的热度,还体现出了自己的专业水准。

    一举三得。

    ……

    就在各大公司瞄准排行榜第三的时候,行业内的乐评人,词曲创作者对《小小》的兴趣更大一些。

    大华扑街音乐鉴赏群,是业内非要有名的小群体。

    虽然说是扑街音乐鉴赏群,但是实际上,能在这个群里拿出来被鉴赏的,最次都得是月排行榜上数一数二的歌曲。

    里面的人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金牌词曲创作者,都是他们标配成就。

    就这个小群里的十几个人,说是大华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都不为过。

    “老高手底下还有这样的人呢?我不信,这明显不是老高培养出来的嘛!”

    一个叫子非鱼的人艾特了一下高高在上。

    “出来说说,这个九日是从哪冒出来的?”

    “和你有个屁关系!”

    高高在上是高晓功的网名,张嘴就是国粹。

    高晓功才不是那种惯着他的人,毕竟这货是个十足的乐子人,说白了就是想看热闹的。

    群里几次拱火,都有他,关键他脾气还挺好。

    属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有忙也是真的帮,只不过这个凑热闹看乐子的性格,着实有些恶劣。

    久而久之,群里的也都知道他是个什么德性,也是能不搭理就不搭理。

    子非鱼也无所谓,照样天天乐呵呵的。

    “这个九日,确实水平不错,他的这个《小小》让我有了不少的灵感。”

    一个叫裁缝的冒出头来。

    他本来不叫裁缝,只不过很多人叫他裁缝,所以他索性把自己在圈里的名字改成了裁缝。

    他是那种看到了新风格就想上去试手的人,往往还会加上些新的东西进去,有时候还会杂糅数种风格,像是一个东拼西凑的老裁缝。

    才有了裁缝的这个称呼。

    不过当时给他起名叫裁缝,是有些蔑称在里面的。

    但是他反而当成了奖章一样,并且在这一道上发扬光大,属于精通数种创作风格的鬼才。

    甚至不少风格都是原创者第一,他水平第二的地步。

    久而久之,也没人再把裁缝这个名号当成蔑称了。

    毕竟,哪怕让你拼凑,也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更何况,人家只是拼凑风格,对于旋律歌词之类的,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原创。

    “确实不错,编曲里杂糅了钢琴,二胡和古筝,中西合璧不说,还保留了大华乐器原有的韵味,整首歌从编曲到歌词,都更偏向大华传统风格。这个风格,算的上是开宗立派了。”

    又一个人站了出来。

    “确实,以大华传统的文化元素,又兼具了流行的特点。引申一下,这种风格可能不仅在音乐上,在其他行业上都是可以借鉴的。九日这个水平,可以说是相当厉害。”

    “你们光自己在这哔哔,有本事把九日拉进**流交流啊。”

    子非鱼又出声了,典型的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这群建群初期就已经立了标准,很多老人想要提携自己的学生进来,都没有通过。

    现在如果让这个九日进来,算怎么回事?

    夸赞归夸赞,承认九日的成就和在这娱乐圈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自己一个水平,这里面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

    除了子非鱼这个乐子人,只要能让他看乐子,别说承认九日和他水平差不多,就是让他承认九日比他强,他都说得出口。

    “再看看吧。”

    群里沉默良久,一人突然如此说道。

    然后引来不少的复合声。

    “行,再看看吧,现在还太早了。”

    “不错,过犹不及,咱们不能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还知道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高晓功看着群里的人惺惺作态,撇了撇嘴,然后随手把手机扔到了一遍。

    这些老不死的,抱着过去的荣誉不撒手,故步自封,早已不能代表现在的大华音乐了。

    他们现在觉得九日对自己毫无威胁,还能凭着本心不吝啬的夸赞几句。

    等到什么时候九日站到他们面前了,怕是会直接撕破脸的吧?

    高晓功想到这里,突然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那个场面了。

    也许,那个子非鱼看乐子的心态,就和现在的自己一样的吧?

    高晓功打开了音响,音响里传来了《小小》的歌声。

    里面是秦深和张心雨深情的对唱。

    “曾经模样小小的我们,那年你(我)搬小小的板凳,为戏入迷我(你)也一路跟……”

    一连串小小的运用,不但没有让人感觉到矫揉造作,反而恰到好处,给歌曲增色了不少。

    难怪这首歌要叫《小小》……

    陈旭的这个脑子,到底是咋长得,这样的风格这样的词都可以想出来。

    高晓功觉得,这个风格如果再研究下去,未必不能成为音乐的一大风格,甚至有可能掀起一个浪潮。

    一个属于这个风格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