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朱元璋,魂穿崇祯 » 第十六章 仗义执言的李岩

第十六章 仗义执言的李岩

    “那是。”

    王承恩刚从地上爬起来,就听到了这般夸赞陛下的话,不由自豪的笑道;“你也不看看当今的陛下是谁?”

    “他……!”

    猛地瞥见一道凌厉的余光向自己刺来,不由心里一哆嗦。

    “坏了,臜家怎么光顾着高兴,竟敢私自议论陛下?”

    “这下该怎么是好?”

    他张口结舌,嘴里喃喃不能自语,额头上随之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王三哥和玉儿看着他,又同时回头看向朱元璋。

    玉儿焦急的问道;“你这位仆从好生奇怪,大冬天的头上总时不时冒出汗珠,不是有什么病吧?”

    “要不,你先带他找个郎中瞧瞧,莫等到有了大病就晚了?”

    “这厮平时就是这样。”

    朱元璋瞪了王承恩一眼,“只要他一激动、兴奋、苦恼等一系列的心情,他就会犯病。”

    “还是莫管他为好。”

    王承恩闻言,只得讪讪而又无辜的笑着。

    王三哥和玉儿向王承恩投去了同情的目光,心下尽皆了然。

    正在此时,忽听对面的酒楼里传来一阵女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接着就看见有胆小的食客跑了出来。

    保护朱元璋的锦衣卫迅速向这边围拢过来,领头的正是一名千户。

    朱元璋用眼神立即制止了他,随即对王承恩道;“你前去看看,看看发生了何事?”

    而王三哥也道;“走,我俩一块去。”

    “这还了得,现在的京师虽非同往日,但还是天子脚下,岂容不法之徒横行?”

    王承恩连忙应了一声,和王三哥一起离开茶摊向对面的酒楼查看。

    酒楼中的一处包厢内,一名三十来岁的壮汉脚蹬着一个圆凳,身前一位二八芳龄的女子跪抱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凄声痛哭,身边的琵琶已被砸得粉碎,看来他们是一对卖唱的祖孙。

    只听那名女子嘴里不听的喊着,“爷爷,您快醒醒啊?”

    “您要丢下我一人,我可怎生过活呀?”

    可那位老者只有出的气,已没有进的气了。

    而这位壮汉正破口大骂,“你算个什么东西?”

    “小爷能看上你就是你前生修来的福气。”

    “你也不打听打听,定国公府你听说过吗?”

    “老子是定国公府管家的长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老子名叫徐向东!”

    旁边附和的声音纷纷响起,“是啊,定国公府财大气粗,又是当年陛下的姻亲,是与我大明王朝与国同休的,你就不与从了他吧?”

    “对呀,妹子,徐向东的父亲虽是定国公府的管家,但定国公府除了老爷、夫人和几位公子以外,府中大小事还不是徐公子的父亲说了算。”

    “你嫁给他,比你在酒楼卖唱岂不更好。”

    “再说了,现在你还能唱过几年,等风韵不在之时,又有谁听你继续卖唱呢?”

    “只怕你倒给人家钱,人家也会叫你滚得远远的。”

    又有一个声音响起,“妹子,我看你的祖父可能已化鹤西去了。”

    “不如你就听听大伙的话吧,先行将你祖父安葬下去,回头找个良辰佳日再与徐公子成亲也不迟?”

    那名女子正在低声哭泣,一听此话,忙低头看了看怀中的老者,见老者面色灰白,果已气绝身亡,不由得哀声恸哭起来。

    声音之凄惨,令闻者动容,听者落泪。

    包厢外也围了不少看热闹之人,他们似对这位徐公子的恶行见怪不怪,只能深深对这位女子表示同情而已。

    “可怜的女娃子啊,现在她所依靠的爷爷也已经走了,她可怎么活下去呢?”

    “是啊。”接着传来一声深深的叹息。

    王承恩与王三哥此时业已挤进了现场,只听王三哥对王承恩悄悄的道;“这位兄弟,这等人是我们惹不起的存在。”

    “我们看着他们怎生处理此事便可,莫要多嘴多舌。”

    听着王三哥好心劝告,王承恩只是微微一笑,“好的,多谢王大哥。”

    在众人还在劝说着那名女子之时,五城兵马司的差役气势汹汹的赶到了现场。

    他们首先驱散了看热闹的人群,便见一个吏目模样的官员在几名兵丁的簇拥下趾高气昂的走向出事的现场。

    可一看见包厢内都是他平时都巴结不上的人,嚣张的气焰顿时全无。

    他慌忙走到各位公子的面前,躬身抱拳道;“原来是你们几位在这吃酒啊?”

    “打扰了,打扰了,我等这就回去。”

    说罢,转身便想走。

    旁边围观的群众哗然,只见有一名汉子站出来指责道;“陛下让你们职检验死伤,理刑名盗匪,而你们就这样不闻不问,就想堂而皇之的离开,莫非你们就是这样办差的?”

    “现今已有一名老者惨死于这伙恶棍之手,留下一名才刚刚十多岁的小姑娘孤苦无依。”

    “你不想着为这位姑娘主持公道,就想这样离去?”

    说着,振臂高呼,“各位父老乡亲,若有你们的亲朋遭此劫难,难道你们都置之不理、袖手旁观吗?”

    “不同意!不同意!”

    先是几人附和,随即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那名吏目恶狠狠的盯着那人一眼,冷声道;“好,老子记下你了!”

    “你若有本事,就跟老子到五城兵马司好好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

    那人长声大笑,对站在一旁看热闹的人群拱手做礼,“各位父老乡亲,我叫李岩,年方二十八岁,是天启丁卯年的举人。”

    “相信刚才的一幕大家也都看到了,也相信大家心中自有分寸。”

    “现今这位官差要我去五城兵马司去说清事情的原委,但大明的官场官官相护,我只怕此去是有去无回,因此不知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往,李岩在此感谢不尽!”

    说罢,又对众人作了个揖。

    众人一时默然,完全不像刚才人群激愤的模样。

    那名吏目先是呆了一呆,想不到今日还碰上个敢仗义执言的举人,可随即看到看热闹的人群都低下了头,心中不禁暗喜,“妈的,你还想跟老子斗!”

    “等到了五城兵马司,看老子怎么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