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朱元璋,魂穿崇祯 » 第六十一章 杨景辰清查三大营

第六十一章 杨景辰清查三大营

    升任为兵部侍郎的杨景辰,自从被陛下亲自任命为清查京师三大营将官们腐败、贪渎、吃空饷,以及勒退老弱病残士卒的任务之后,他便开始查找与翻阅三大营的资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这是三大营多年以来就存在的弊病,这叫我怎么查啊?”

    杨景辰哀叹着,但这是陛下亲自下达给自己的任务,不查还不行。

    可要一查起来,势必得罪朝中勋贵与军中将领,可自己万一不查,又落得个玩忽职守的下场。

    按陛下现在的性子,势必会对自己不留情面。

    杨景辰左右为难,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一查到底。

    “有陛下为我撑腰,我还怕那些所谓的勋贵和军中将领们报复吗?”

    这般想着,他决定亲自去一趟三大营,想亲眼看一看三大营现在的实际情况。

    经过他连日考察三大营,知晓了为何陛下对当下的将官如此痛恨。

    这还是戌卫京师安全的三大营吗?

    除了几个站岗值守的士卒们外,校场上哪里能看见半个人影?

    走进营房,发现营房内杂乱不堪,和狗窝也差不了多少。

    他们都懒洋洋的窝在营房里,或呼呼大睡,或扯着闲篇,根本没有一点血勇的气概。

    而将领们不是在喝酒吃肉,就是在外面呼朋唤友,吃着花酒,好不快活。

    士卒们平常训练的兵器都锈迹斑斑,看来好长时间都没有进行训练了。

    杨景辰愤懑不已,奋笔疾书,将他这几日的所见所闻都写在奏折上,想当面呈给陛下御览。

    不是他不相信阁辅,而是奏折中涉及了太多的勋贵与军中将领们,怕万一有人偷偷向那些人告密,那就得不偿失了。

    次日下午,未时。

    杨景辰怀揣着奏折,心情忐忑又激动的向御书房走去。

    “臣杨景辰参见陛下!”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朱笔,笑着看向杨景辰,“杨爱卿,三大营这件事你办得如何?”

    “有没有查出贪渎、吃空饷之将官?”

    “老弱病残的士卒在三大营是不是很严重?”

    杨景辰双手递上奏折,苦笑道;“回陛下!”

    “臣要说的东西都写在奏折上,还请陛下御览!”

    王承恩接过奏折,双手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伸手接过,笑着道;“杨爱卿,你有心了。”

    “臣惶恐!”

    杨景辰恭敬的回道;“这都是臣该做之事,当不得陛下的夸赞。”

    “坐。”

    朱元璋指了指杨景辰身旁的椅子,没有继续说话,而是认真的翻看杨景辰递交的奏折。

    杨景辰依言坐下,眼睛却偷偷的瞄向朱元璋。

    他不知陛下看到自己所写的奏折内容,会做出何种反应?

    朱元璋翻看着奏折的同时,脸色也渐渐凝重了起来。

    霎时,御书房中的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般,王承恩与御书房中的一帮太监、宫女们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见朱元璋徐徐合上了奏折,然后闭着眼睛,揉着太阳穴,低头沉思着。

    众人都在忐忑不安中备受煎熬,似在等待着陛下的雷霆之怒。

    过了良久,朱元璋才抬起头,缓缓的对杨景辰问道;“杨爱卿,你看这事该如何处理?”

    “回陛下!”

    杨景辰刚站起身,又被朱元璋示意坐下说话。

    “臣以为是该好好处置一些军中的贪官与吃空饷之人了?”

    “还有老弱病残的士卒也该清退回家了?”

    杨景辰斟酌着言辞,徐徐说道。

    “如何处置?”

    朱元璋身体前倾,两条胳膊伏在御案上,面无表情的问道。

    “你也知道,这种事情自古就有之,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只要有军队,这种事情就避免不了。”

    “臣知道。”

    杨景辰恭谨的回答着朱元璋的问话,“臣也知晓这种情况自古有之。”

    “但臣认为现在的军营中实在是太过于腐败。”

    “要不立即处置的话,女真建奴一来,大明可能要重蹈万历时期的萨尔浒之败了?”

    说着,他微微抬起头,偷偷的看了一眼朱元璋,见朱元璋并没有面露不悦。

    “所以臣以为陛下现在就该要施以雷霆手段,将老弱病残之士卒清退出军中。”

    “而将那些贪渎、腐败之将官,视他们贪渎的情节轻重,轻者将他们清除出军中,重者则可以交由三法司审理,如若有罪大恶极之人则必杀之!”

    杨景辰说到此处,想起三大营中的所见所闻,不禁面目狰狞了起来。

    朱元璋看着杨景辰的表情,微微颔首,心中不禁暗叹,“这个杨景辰呐,果然如孙承宗所说的那样,憎恨贪官,性烈如火啊!”

    杨景辰又拱手道;“陛下,可是那些老弱病残之士卒,如何安置还是个问题。”

    “那可是好几万士卒啊!”

    “他们在军营虽遭将领们层层克扣,但每月总还有几钱银子可拿。”

    “如今既要裁撤他们,势必要安置他们,否则他们必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军营。”

    “可万一受到别有居心之人挑唆,要是引起士卒们的哗变可该怎么办呢?”

    “你认为此事该如何办方为妥当?”

    朱元璋问道,其实他知晓该怎样解决,不就是安置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卒,需要向他们发放银钱或土地吗?

    可户部实在没有多余的银钱与土地,自己的内帑倒有一千多万两纹银,那可是到了大明生死存亡之际以激励士卒们的卖命钱呐?

    “这个魏忠贤,不知现在他在福王那里事情办得究竟如何?”

    “有没有从福王那里搞到咱急需的银钱?”

    …………

    福王府。

    书房,密室。

    福王朱常洵像个肥猪般的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将整把椅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他脸上的肥肉一下一下抽动着,心中似在考虑着怎样才能将魏忠贤打发出王府。

    “这个老太监实在可恶,那个朱由检更加不是个东西!”

    朱常洵暗自骂道;“朝廷户部空虚,你倒是加赋加税呀,为何要将眼睛盯在本王的一亩三分地上?”

    “你以为本王容易吗?”

    “不仅要养王府中大小奴仆与护卫等三千余人,还有不计其数的佃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