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影晋 » 第23章 土地政策

第23章 土地政策

    谢道韫看着眼前这位自称朕的黑脸少年,纵然她阅历丰富,也不禁失色,忙躬身行礼。

    李渔放低姿态,客气的回了个礼,谢道韫看着给自己回礼的少年皇帝,心中某些认知发生了改变。

    李渔笑着说:“人言当今圣上年少嗜酒,不理朝政,眼前这个皇帝,与王夫人心中的应是略有出入吧?”

    谢道韫摇摇头,将那惊鸿游龙两榜取了下来,“是奴家浅薄了,这两张榜单,奴家赠予陛下了。”

    她没有再多说话,因为她与皇后王法慧来往密切,李渔的事情她早就听说过,她一度怀疑皇帝性情大变是不是经历了什么大变故。

    这位小公子才情超凡,谈吐文雅,甚至比当代许多名士有过之而无不及,谢道韫打心底里高看他一眼。

    而传言中的小皇帝,是个终日酗酒,疯疯癫癫的痴儿,

    现在得见龙颜,和她心中所想出入很大。

    李渔知道自己亮明身份后,两人不可能再像刚刚那样随和的交谈,于是开门见山的问:“夫人此榜,可否由宫中刊印,以江湖隐士名义传发,张贴在各个州郡衙门?”

    谢道韫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虑,但若是这样做,恐怕会发生同榜之间的争斗。”

    李渔笑道:“朕自有打算。”

    拿到惊鸿游龙榜,李渔没有多作停留,离开了谢道韫的林下斋。

    范顺郗昌见李渔夹着两个卷轴屁颠屁颠的走出来,心中对李渔的敬佩又增加了一分。

    谢道韫素来是个以清高出名的女人,王凝之那么显赫的家世和门第都入不了她的法眼,甚至说过那句流传甚广的“不意天壤之中,竟有如此王郎”的名言。

    而李渔初次谋面,凭一首歌就能在谢道韫那儿收获满满。

    范顺心道:是块好料,自己没选错人。

    郗昌感叹:什么是陛下?别人匪夷所思的事,在他手中轻而易举就能办成,这就是陛下。

    李渔自然不知道两位粉丝的心理活动,拉着两人头对着头小声嘀咕道:“听说我那三姐夫在大堂会客,走,听听他们的谈话内容。”

    二人一脸茫然,满腹不解,去哪听?三人可都蒙面隐藏着身份呢,怎么进去听?

    李渔对着二人如此这般,二人深信不疑的点点头。

    会客堂内,王献之盘腿坐在主位,怏怏不乐。

    两旁二十几位客人只顾门头喝酒,气氛好像不太融洽。

    座中一个人青年开口打破尴尬的僵持,说道:“今日子敬相邀诸位,商议三件事,既然受人之托都来了,为何才说到第一件富国征税之事就哑口无言了?”

    王献之道:“仲勘说的对,来的都是自己人,既然大家都藏玉于怀,那我就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看法了。”

    正说着,三个家丁打扮的人蒙着脸端着三个香炉趋步走了进来,向王献之禀报道:“道蕴夫人差小的过来换几炉香,说是此香提神醒脑,功效显著。”

    王献之见是自家仆人,给了一个默许的眼神。

    他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度田收租法,按亩数收租,朝廷本意是想减轻平民赋税,尤其为了优待侨民,下此恩诏,但我算过一笔账,从所报的户籍和豪绅大户兼并的土地来看,这三年内,每年朝廷都会少收三分之二的税,眼下正是用兵之际,这样下去,恐怕钱粮堪忧。”

    李渔听到此话

    她没有再多说话,因为她与皇后王法慧来往密切,李渔的事情她早就听说过,她一度怀疑皇帝性情大变是不是经历了什么大变故。

    这位小公子才情超凡,谈吐文雅,甚至比当代许多名士有过之而无不及,谢道韫打心底里高看他一眼。

    而传言中的小皇帝,是个终日酗酒,疯疯癫癫的痴儿,

    现在得见龙颜,和她心中所想出入很大。

    李渔知道自己亮明身份后,两人不可能再像刚刚那样随和的交谈,于是开门见山的问:“夫人此榜,可否由宫中刊印,以江湖隐士名义传发,张贴在各个州郡衙门?”

    谢道韫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虑,但若是这样做,恐怕会发生同榜之间的争斗。”

    李渔笑道:“朕自有打算。”

    拿到惊鸿游龙榜,李渔没有多作停留,离开了谢道韫的林下斋。

    范顺郗昌见李渔夹着两个卷轴屁颠屁颠的走出来,心中对李渔的敬佩又增加了一分。

    谢道韫素来是个以清高出名的女人,王凝之那么显赫的家世和门第都入不了她的法眼,甚至说过那句流传甚广的“不意天壤之中,竟有如此王郎”的名言。

    而李渔初次谋面,凭一首歌就能在谢道韫那儿收获满满。

    范顺心道:是块好料,自己没选错人。

    郗昌感叹:什么是陛下?别人匪夷所思的事,在他手中轻而易举就能办成,这就是陛下。

    李渔自然不知道两位粉丝的心理活动,拉着两人头对着头小声嘀咕道:“听说我那三姐夫在大堂会客,走,听听他们的谈话内容。”

    二人一脸茫然,满腹不解,去哪听?三人可都蒙面隐藏着身份呢,怎么进去听?

    李渔对着二人如此这般,二人深信不疑的点点头。

    会客堂内,王献之盘腿坐在主位,怏怏不乐。

    两旁二十几位客人只顾门头喝酒,气氛好像不太融洽。

    座中一个人青年开口打破尴尬的僵持,说道:“今日子敬相邀诸位,商议三件事,既然受人之托都来了,为何才说到第一件富国征税之事就哑口无言了?”

    王献之道:“仲勘说的对,来的都是自己人,既然大家都藏玉于怀,那我就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看法了。”

    正说着,三个家丁打扮的人蒙着脸端着三个香炉趋步走了进来,向王献之禀报道:“道蕴夫人差小的过来换几炉香,说是此香提神醒脑,功效显著。”

    王献之见是自家仆人,给了一个默许的眼神。

    他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度田收租法,按亩数收租,朝廷本意是想减轻平民赋税,尤其为了优待侨民,下此恩诏,但我算过一笔账,从所报的户籍和豪绅大户兼并的土地来看,这三年内,每年朝廷都会少收三分之二的税,眼下正是用兵之际,这样下去,恐怕钱粮堪忧。”

    李渔听到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