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荟萃一唐 » 第七章 长安居不难四

第七章 长安居不难四

    以他的眼光看,李渊退位后,将来的皇位必定是李建成的。首先李渊对李建成比较器重,其二是李建成现在太子,手握大义,加上李建成待人宽厚,投靠过去后,自己作为降士在秦王这里得不到重用,说不定太子会欣赏自己的才华。

    因为太子和秦王的矛盾初显,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叛了秦王,投靠李建成,挫一下秦王锐气,太子大喜,他马上将能飞黄腾达。

    不过想到自己糟糕的眼光,怕这一次又站错队,那可就万劫不复了,心中犹豫不决,便来街上散心,正好看到秋白在设局骗人,他见秋白小小孩童将一个局设的滴水不漏,心中甚是惊讶,料此子并非常人,便生出心思。

    这局他从头看到尾,虽然不明白秋白是如何将石子变没的,他也不关心这个。

    他欣赏的是秋白自开始设赌到最后全身而退,从容不迫,每个环节都想到了,这是他佩服秋白的地方。

    他的看人眼光虽然不怎么样,但做人却能屈能伸,得厚黑三味,杀亲人时毫不手软,求人时也拉的下脸,并不会因秋白年龄小就低看一眼。

    他听了秋白的话后,微微一笑,说道:“这么说来,你师傅和我是同道中人了,看来你和你师父比,做的也不差嘛。”

    秋白说道:“差的远呢,你现在当着官,我们兄妹刚来长安,食宿无着,还要在街上弄些巧钱讨生活。”

    杜淹笑道:“你才多大,就想着升官,不急,等到了我这个年岁,恐怕就能当宰相了,若是没地方住,我有一间房子正好空着,凭小老弟的本事,弄些钱财过活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秋白笑道:“你邀请让我们去你家住,这是好意,但无功不受禄,你先说让我帮你什么忙,帮的到,自然就帮,帮不到我们也不会平白受你的大恩。”

    杜淹张了张口,苦笑了一下,不管是投奔太子还是秦王,这涉及现实方方面面的问题,秋白虽然聪慧,看他模样才不过七岁,怎么会明白这其中蕴藏着复杂博弈。自己也是糊涂了,居然想要从一个七岁小孩身上讨主意。

    他说道:“这件事现在还不是那么急,不过我家房子多人少却是真的,既然我们今天能够认识,那也算是有缘,反正你也没地方住,住我那里岂不安稳。”

    秋白听他这么说,显然非常看重自己,本来想着无事献殷勤,肯定没好事,但一想到这是在古代就释然了,古人性格在仁义这方面看的比较重,两个陌生人看着投缘,赠金送马是平常之事。

    杜淹既然欣赏自己,自己恰好居无住所,若是能有人收留,自然免去颠沛流离之苦,当前最要紧的是在长安稳定下来,以后再慢慢打算。

    便笑道:“真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我们兄妹正愁晚上没地方去,你能收留我们,那可太谢谢了。”

    “小事一桩,今日有些兴致,我请你们兄妹饮酒吃肉。”

    三个人离开岸边,向着街心走去,来到一处胡人开的酒馆,要了些羊肉和酒。

    现在秋白有了钱,并不占他便宜,花了十个钱结了账。反正这钱是杜淹的,花了他也不心疼。

    之后来到了杜淹的住处,杜淹住在长兴坊中,房子不小,四四方方两进院子,房舍有个十来间,因为杜娟也姓杜,杜淹便给家人说二人是过来投靠的远房亲戚,将二人安顿在前院东侧三间小房内。

    安顿好后,秋白跟杜娟来到东市,给二人买了两套衣服,两人换得焕然一新。

    杜娟固然心中喜欢,秋白自穿越过来一直到此时,心方安定下来。

    在杜府住了几日后,秋白已经慢慢适应了长安的生活,据街面的消息,大唐现在仍不太平,河北刘黑闼开始举兵,其它唐兵平复的地方也屡屡发生反复,不过这一切和现在的他没有半分关系。

    这一天傍晚时分,杜淹醉醺醺的骑马归来,恰好在门口看到秋白端着一个碗探头探脑,二人几天没见,杜淹看到秋白,大喜道:“秋哥儿哪去。”

    秋白见他喜气洋洋,说道:“在屋中没事,随便做了些小玩意,你尝一下。”

    秋白说着,将碗递了过去,杜淹拿起碗,在鼻孔中嗅了一下,感觉酒味浓烈,喝了一口,一股辛辣直透咽喉。呛的他大咳不止。

    他惊奇道:“这是何物?”

    秋白道:“酒啊!”

    “为什么味道如此浓郁?”

    “老师传下来的手艺,只是太过消耗粮食,所以特意提醒,若逢乱世不允许我酿制,我来到长安不能坐吃山空吧!所以便想到了这个营生。”

    杜淹拉着秋白的手,来到正屋大厅,将碗放在桌上,有些不高兴的说道:“消耗粮食也就罢了,商贾贱业,你何必操持这些,你专注于此道,会埋没你的才智。”

    秋白知道古人对商人都抱着歧视性态度,杜淹见他热衷这个,有些浪费见识人才,自然心中生气。

    秋白对商贾自然有自己的见解,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但他也理解杜淹此时处于历史局限性的狭隘观念,毕竟杜淹没见过后世是什么样子的。

    随口岔开话题说道:“闲着没事,做着玩罢了,今天看老大人春风满面,可是有什么喜事?”

    杜淹笑道:“你可知今天给我喝酒的是谁,此人叫封德彝,平原县公,在天策府任职。

    秋白知道天策府是李渊为了奖励秦王功劳,特准许他开府建立自己的智囊团。

    但是这个封德彝的人品却值得商榷。

    他虽然表面是秦王的人,但暗中却是太子的人,李渊本来想废除太子立秦王,被这个人死劝住了,可以说,以后李家兄弟相残,父子不和,和封德彝这次劝阻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因为他这事做的隐秘,而且平日里给秦王献过几个好计策,生前不但得到了重用,还当上了宰相。

    关于封德彝脚踩两条船这件事,是李世民在他死后才知道的。

    对于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秋白是挺看不起。

    秋白问道:“这个人听说过但没见过,我对此人不是太熟,大人见他做什么,你不是拒绝和秦王府的人交往吗?”

    杜淹摇了摇头,说道:“秋哥儿,你别一听他是天策府的人就认为是秦王的人,这个人可能是皇上的人,不过派到秦王身边侍奉罢了。他不光和秦王有交情,和太子府的人交情更密切。普通文臣都觉得天策府文风不足,没人愿意和天策府里那帮混人打交道。”

    秋白奇道:“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难道也是混人。”

    杜淹道:“总是比不过魏征和王珪。”

    秋白道:“太子府人才这么多,你去也很难出头。”

    杜淹道:“那也比在秦王府好吧,秦王看我是降士,必不会重用。”

    秋白道:“秦王府里的哪个人不是降士,你不用担心这个!更何况,封德彝肯定不会让你去太子府?”

    杜淹奇怪的问道:“为什么啊!”

    秋白笑道:“因为你们太像了。”

    一个主公身边出现一个投机分子就罢了,若是杜淹出现在李建成的身边,必会弥补魏征和王珪在道德过于完美的不足,封德彝的作用就会下䧏很多,出于私心,封德彝也不愿意将杜淹介绍给太子。

    秋白不过是按照人性分析罢了,当然,也因为他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看似随口而出的一句话,都让杜淹思索大半天。

    他沉思了一会,问道:“你看好秦王。”

    “那是当然,政治不是饮酒吃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到了不讲道理的时候,比的是谁的拳头大。现在这个世道,你说谁的拳头大。”

    杜淹摇头道:“要说拳头大,太子那边拳头也不小,冯立,薛万彻,罗艺,谢叔方哪一个不是勇冠三军。

    也许是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缘故,秋白以前听的关于大唐的评书中,总觉得杜淹说的几个人除了罗艺还算武艺高强,其它人没有秦王府的那帮猛人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