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盛唐风骨 » 第23章 房谋杜断

第23章 房谋杜断

    大唐名将长孙无忌,手中玄铁神剑“忘川”傲视武林,剑气可十丈之外取敌将首级。我曾与此人交过手,其武功了得,至今让微臣心有余悸。

    陛下可观我手中神兵“龙脊”,剑柄处本各有一对龙首,上次交手,被他神剑忘川于十丈之外以剑气将龙首双双枭去。

    说着慕容狄双手从腰间拔出“龙脊”双刃,递给颉利可汗观瞧。

    颉利可汗只是淡淡瞥过一眼,大手朝他一挥,傲然道:“卿家多虑了,猛将虽猛,尚能与我突厥猛将匹敌否?神兵虽快,且也需神功驾驭。

    据我所知,经玄武一役,他李世民能用的将士已不足五万,纵使“北熊南豹”再厉害,能以二人敌我突厥百万大军否?

    “再者,李世民弑杀兄弟,逼父退位,必不足以得民心。失民心者何以得天下助?帝都长安,百姓一向养尊处优,耽于逸乐,武备不修。

    加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残留从中作梗,如今朕的大军已兵临长安城下,就算各方团结恐亦为时已晚。

    至于这看似固若金汤的帝都长安,爱卿难道看不见今日我大军临城之势?以我二十万铁骑,只须一马一蹄,便可将长安踏平!”

    慕容狄听罢,不再言语,眼神中抹过一丝忧伤。微微颔首望向远处渭河对岸雄伟的长安都城。待他们攻陷长安,曾经不可战胜的中原汉族将失去最后的根据地,全体沦为亡国之奴,变成被入侵外族统治的臣民。

    ……

    当颉利可汗的突厥大军先锋踏入玉门关,驻守西北重镇凉州的北阳王魏雄,已收到前线探子飞鸽传书,得知突厥二十万大军,正直扑渭水而来。

    魏雄收到密信,立即将这个有关大唐生死存亡的消息飞报长安。

    ……

    太极殿内,今夜寂静异常。

    太宗李世民新帝即位,便遭遇外族大举入侵,心中未免有几分忐忑不安。

    当太子昨夜把密函送到到他手上时,一直被朝野百官以外通敌国诟病的北阳王府关于突厥入侵的消息也同时到了长安,魏雄此举也算聪明之举。

    如今敌军兵临城下,列阵渭河北岸,仗势威逼大唐,于是急忙下密诏命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位重臣,到太极殿内商议保国大计。

    梁国公房玄龄为唐中书令,总领百司,主持律令,今年四十七岁,年轻时曾追随李世民平定天下,出生入死,饱尝创国立业之艰辛。

    玄武之役功勋卓著,力秉“量才授职、严审官吏、各司其职”的无为而治政策,令太宗即位之初大唐得以国局安定,与兵部尚书杜如晦,为唐初两大支柱,被誉为“房谋杜断”。

    蔡国公杜如晦任兵部尚书,掌管兵部,今年四十六岁。此人与房玄龄性格迥异,行事明决果断,有安邦定国之功。与房玄龄二人一起为唐初两位贤相,一个给皇帝出主意,一个给拿定主意。

    李世民看重的几个人中,除几位跟着出身入死的武将之外,文相当数房杜二人居首位。

    长孙无忌,拜左武位大将军,位列“武相之首”,今年三十八岁,总管着朝廷律令修订,玄武一役,亲自斩杀了齐王李元吉,顺利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功勋卓越。

    一母同胞的妹妹在秦王即位称帝后被立为皇后,于是便顺利地成了皇上的大舅哥,深受文武百官敬重。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姿颜俊伟、一身金甲威风凛凛,充满王族的高贵气度。

    腰佩长剑“忘川”,是王族内最锋利和最可怕的武器,大唐境内,除江湖传闻失踪已久的轩辕宝刀“鸣鸿”和西楚南阳王楚萧的遗失的神剑“天狼”之外,再无敌手。

    刚踏入大殿门槛的一瞬间,三人便从龙椅上那位看似平静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闪即逝、心力交瘁的神情。三人追随他南征北战多年,经历无数大战,又亲自助他夺权即位,打下江山,从未见他有今日之忧!可刚才从这个年仅二十七岁的皇帝眼中却看到了一丝对江山社稷、万千子民的担忧与恐惧。

    房杜二人并肩入殿,长孙无忌紧随其后,来到圣前倏地立定,躬身施礼。

    “爱卿免礼!”

    “三位爱卿果真急朕之所急,如此神速便来到我殿前!朕甚是感动。三位爱卿可知今夜急召所为何事?”

    躬身立于最左的房玄龄首先答道:“皇上,渭水之危,臣也已有耳闻,臣愿赴战场,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微臣也是!”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异口同声。

    “当下颉利可汗二十万雄兵已直逼渭水北岸,形势危机,我想听听三位爱卿可有破解之法?”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长孙无忌与杜如晦又一起望向中书令房玄龄,给了个由他来说的表情。

    房玄龄心领神会,微微颔首道:“自古以来,正义之师乃有道之国伐无道之君,今突厥裹北方蛮夷十二族,雄兵二十万,恃勇而来,无端地攻我大唐,既无道,也无义,更是失去民心。

    “两国交战。无道必败!”皇上新帝即位,国家初成,百废待兴,但只要皇上诏令天下子民,以有道抗无道,必可保大唐之全。”

    杜如晦接着说道:“方才房大人所言极是,皇上乃有道之君,率有道之师,行有道之事。然而陛下刚刚即位,举国上下,可用之兵不足五万,可谓兵微将寡。

    加上隋帝昏庸无道,十年战乱,以致民生凋敝,若此时开战,百姓必遭涂炭,中原汉族恐将岌岌可危!微臣认为,突厥虽兵临长安,可却迟迟未见行动,前日泾阳一战,想必是刺探我军虚实,幸好尉迟将军,骁勇御敌,不仅斩落千余首级,还活捉他们先锋将军,彰显了我军威武之师,大挫敌军锐气。

    据微臣所知,这个阿史德乌没叕是突厥最擅长的就是刺探军情。如此看来,颉利可汗目前对我方实力并不知晓,心存疑虑才屯兵于渭水北岸。微臣认为,不出三日,他们必定还会派使者来与我大唐斡旋,以再次刺探军情,故微臣建议,皇上可以静制动,用疑兵之计破之!”

    太宗听罢,微微点头,又问一旁的长孙无忌道:“将军是什么想法?”

    长孙无忌拱手施礼正声道:“刚才中书大人和尚书大人对当前局势分析已十分明了,可微臣认为,当下突厥倾师犯我大唐,有诸多不利之处。一则突厥可汗二十万众劳师远征、横越秦岭、必定心身俱疲。

    二是颉利可汗连年征战,北方沃野已成焦土,生产荒废,兵马粮草供给必定不足;

    三则突厥大军虽二十万余,但分十二族,且由各族分别统帅,颉利可汗在他刚统一各族,阵脚未稳,时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大举用兵,就已经犯了用兵的大忌,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我大唐将士骁勇善战,又怎可因敌众我寡而惧怕开战,皇上您帝位初成,若不借此良机,以一拳止百拳,恐再难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