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百诡屋手记 » 卷二·远走·廿一

卷二·远走·廿一

    “无妨……我自幼时起便身患奇症,无数名医圣手皆断定我活不过二十岁,因此家父一直四方求名医访高人,后来甚至轻信鬼神之事,以致被上官知晓,上奏天听,贬官至此。”王月娘依然凄凄切切,将自己身世娓娓道来。

    自古便有“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之句,其实古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迷信鬼神之事,尤其以儒学理学盛行之后,朝堂中非常忌讳官员轻信鬼神这类妖言惑众的东西。

    老师在课上闲聊的时候也曾经给我们讲过,封建君权、地方官权、民间自治权这三者在对立和斗争中往往以底层群众的“信仰”为武器,无论是汉末以道教为武器的黄巾起义,还是一直延续到近代借外国传入的基督教为蓝本魔改成的太平天国,都是此类事件。

    所以听着王月娘说的话,我不难想象在她短暂的人生里,因为自己的奇症,也许这种所谓的“奇症”只是遗传病或者一些小概率的先天疾病,但在落后的医疗条件下,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疾病日渐加重,看着她的家人因为想要延续她的生命,四处求医问药,乃至于求神问卜……

    我一边听着她说话,一边借着手机屏幕的光亮想看看这座造像背后的样子,试图找出为什么王月娘大的鬼魂会被困在这里三百多年没有消散。

    这座造像是坐在椅子上的姿态,整体有一人多高,穿着清时汉人女子满汉融合风格的褂裙,头戴凤冠,身着绢衫,外罩着一件红色满绣的袍服,肩披霞帔,一手捧着自己的红盖头,一手缠着定手银,结着手印放在胸前。

    背后可以看到这座造像不仅仅是放在椅子形状的神座上,在双手双脚处还有红绳绑缚,两边肩膀和头顶凤冠的背后都曾经贴过黄纸,只是黄纸已经在三百多年的时间磨洗中化成尘埃了。

    我踮着脚,想看看凤冠的制作方式。凤冠来源于皇后的朝冠,朝冠上一般有七只累丝金凤,但在民间的婚服中,凤冠都只用一只正凤,其他部分用绒花或绢花代替。

    这顶凤冠乍看之下与皇后朝冠类似,细看之下却和传统的凤凰形象有所区别,更像是凤凰图腾的前身——朱雀。

    更奇怪的是,在凤冠的正后方,这只朱雀口中衔着一条长链,长链末端坠着一块令牌形状的银牌。

    我眯着眼睛想看看银牌上写的字,一边默念着想问问王月娘知不知道为什么她会被困在城隍庙里,又为什么会变成城隍娘娘。

    “你的塑像有点奇怪……为什么戴朱雀冠,而且朱雀还衔着一块令牌,写着……我看看,写着‘诛邪镇恶,引魂长生’,这难道是当年你父亲求神的结果吗?”

    “我不知道……也许是的,当时是康熙二十四年,我刚满十六,可是我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险些死在十六岁的冬天。当时家里来了一个道士,给了我一支朱雀银簪,只是口中并没有你所说的令牌……

    “那道士说着朱雀是祥瑞辟邪的神鸟,可以帮我渡过数九寒冬。到了第二年开春时,虽然我的身体仍然没有痊愈,尚且十分虚弱,以往从不允许我出门的父亲却不断催促我到城隍庙来还愿……”

    “王小姐,你能看到城隍庙里的样子吗?”

    “原本是看不见的,但不知何时我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周围有人,离得越近的人,我能感受到的就越清晰,比如你,就是第一个能和我对话的人。而你说的现在在跪拜的人,我只能感觉到他一直在周围……”

    “他是一个……杀人犯。现在他或许是慑于你的神威,或许是因为俗语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正在不停地忏悔自己的罪行。”

    看来“城隍娘娘”的神格也是在不断被信仰塑造的,王月娘本身只是一个单纯的鬼魂,而人们的祭拜和信仰赋予了她神格和神的力量。

    可是……神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王月娘在三百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力量吗?

    王月娘听完我所说的话,一阵沉默不语。

    “……可惜我不过是被困在此三百年的一缕游魂,何来神威可言。若我有神威,一定如家父公堂审案一般,叫这等贼子当堂判死,明正典刑。好过我生时薄命,死后无名,还要以城隍娘子之名传于后世。”

    我当即心里一惊,觉得自己多少有点看轻了这位知府千金,竟然不知她作为封建压迫达到鼎盛的明清时代的女子,竟然有这样的心胸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