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晋雄主李存孝 » 第三十三章 飞虎天将军(此卷终章)

第三十三章 飞虎天将军(此卷终章)

    随着李存孝大婚的落幕,如今的凉州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李存孝为了王异,特意给自己放了十五日的假期。将飞虎营中的所有事务交于王琳、华雄、马腾三人。

    带着自己的娇妻从狄道出发,首次来到了繁华的雒阳。甄逸则是十分仗义的,为二人在司隶各郡都安排了向导。有着向导的介绍,二人每日游山玩水,好不甜蜜......

    在雒阳逗留了几日后,二人买了数车的珍稀古玩、字画、饰品等,返回了狄道。不仅为双方的父母准备了礼物,就连嫂嫂董欣、舅兄王琳还有军中的弟兄们,人人有份!

    这种事情自然都是王异亲自操办,李存孝不禁感慨,这才是贤内助啊。

    李存孝对娇妻更为宠爱,直到十五日之期结束,才在王异的劝说下回归了军营...

    与此同时,在李儒的建议下,西凉军开始了变革。军营中超过三十岁的士卒,统一发放钱粮,卸甲归田。其余将士除了日常的训练外,也都强制要求参与屯田。

    李存孝得知此事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三十岁之上的士卒,若是勇武突出者可破格参与飞熊、虎二营的考核,通过者可继续留在军中。

    至于屯田一事,在他的建议下,西凉军中专门设立屯田营,提出了府兵制。

    所谓府兵制,就是在各地划出土地建立军府,每个府800到1200人,士兵平时只需研究耕种,战时再统一集结,转为辎重兵。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则返回各自的军府。而府兵人选则优先选取被卸甲归田的战士们。

    这是李存孝直接搬运的唐朝府兵制,李儒和董卓听取了此建议,果断执行。延续了新的思路,李儒作出补充,设立屯田校尉、都尉等官职,优先选取善于屯田的将士。

    此政一出,不少在军中并不显眼的士卒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本就是农民,不少人都做过士族府上的佃农。在新政的普及下,凉州各郡都掀起了屯田风,不少百姓自愿参军。这种不需要上战场还能获得的军功制度,为西凉军后勤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武威郡,偏将军府。

    一名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看着牛辅颁发下来的军令,喃喃自语道,

    “没想到西凉军中还有如此人才!这李氏二雄,果然厉害。

    驰骋沙场的猛将,居然能想到这府兵制。有趣有趣!”

    “先生!这府兵制虽能解决屯田令的执行,却也变相的削弱了我西凉军的战力。

    您不觉得此事不妥吗?”

    府中的郡丞段健,听到贾诩的自语,轻声问道。

    “非也!任何政令都要结合时事来评判对错,

    如今羌乱刚定,凉州粮食紧缺。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行非常之行则成非常之功也!

    这位李将军年纪轻轻,在沙场上战功赫赫。

    我是没想到此人,竟还能在内政之事上有如此见地,真奇才也!”

    贾诩一席话,听得段健似懂非懂,在贾诩的一番解释下,总算明白了。这府兵制用到如今的西凉军中是何其合适!

    “先生大才!若董公能得先生辅佐,想必也定能解决此等问题!”

    贾诩听后不语,在他看来,府兵制乃利民之举,换作是他也并不能保证自己能做到李氏双雄这等地步......

    狄道,飞虎营。

    随着战事结束,如今的飞虎营众人除了训练便无其他事可做。若想保留战力,还得实战才行!

    考虑到这个问题,李存孝来到太守府内,寻到兄长李儒商议。李儒想了想,灵机一动。

    “安弟!如今凉州内几乎再无战事,若想以战养兵,唯有带兵出凉州。

    出凉州往北部有不少匈奴人作乱,也有不少未归汉的羌人。

    若只是小股的袭扰,相信董公不会拒绝!”

    听到兄长的建议,李存孝眼前一亮!对啊,如今凉州平定,外面还是有很多异族的,若是像冠军侯早年那般只带数百骑分队袭扰,倒是个好去处!向李儒道了声谢,李存孝赶忙来到董府求见。

    见到董卓后,李存孝开门见山,

    “主公!飞虎军乃我西凉精锐也。

    以如今凉州之势,怕是数年也难有战乱!

    末将请命,带队主动出击,攻打匈奴!”

    听到李存孝的请示,久经沙场的董卓一眼便看穿了他的意图,

    “贤侄是想用匈奴人练兵?”

    “是!”

    “此法可行!飞熊军同样是精锐,我会令李傕带队与尔等同出凉州。

    你二人,都需在各自营中留下一千人以防变故!

    此次出征,切记不可打西凉军旗号!”

    李存孝单膝跪地,拜谢董卓。如今的董卓雄心壮志,跟着这样的主公倒也不错。若是过些年,性情大变之下,李存孝还真不知该怎样去面对...

    收起心思,将军令传到飞虎营后,全员激动不已。初次征讨匈奴,李存孝无视了华雄的不情愿,将他强行留下,带领一千弓骑兵守卫军营。马腾则是摩拳擦掌,这些好战分子又有哪个能天天呆在军营重复的训练?

    三日后,在李存孝的带领下,两千飞虎骑连夜奔袭,穿过张掖,五日后抵达了南匈奴的领地...

    数日后,一支名为飞虎卫的骑兵,对南匈奴各部王庭展开了疯狂的劫掠和屠杀,李存孝隐去了李安之名,对外宣称飞虎将军——李存孝!

    与此同时,李傕、郭汜也带着飞熊军自北地而出,在境外的羌族各部展开了更为疯狂的劫掠,比起飞虎卫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此,南匈奴和羌族各部开启了长达数年的恐惧...

    ...

    ...

    中平元年,正月初。

    南匈奴铁弗部王庭外,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正列队准备进发。一眼望去,这些军士浑身散发着骇人的煞气,如同一头头择人而噬的猛兽!手中的兵器闪烁着暗红的光泽,似在倾诉它饱饮匈奴血的一生......

    再看这些军士的甲胄,清一色的唐猊铠。这些精甲便是李氏二雄用藤纸每年的收益,请蒲明带巧匠亲手打造的改良版!要说这改良之功,则非蒲元莫属。年仅十二岁的蒲元,便已开始展露他在铁匠上的天赋,天马星空的思维,硬是用十万钱一件的造价,打造出了整整三千套简化版的唐猊铠!

    如今的飞虎骑,铠甲斗具之精良,可谓天下精兵,无人能出其右!这些年来,飞虎骑几乎很少补充兵源,即便已过去了四年,这支无敌之师在李存孝的带领下,阵亡人数到今日都不足二百!

    高耸的旗帜,上书飞虎二字!领头之人身高过丈,手持禹王神槊,胯下墨麒麟。正是那飞虎将军李存孝是也!

    四年的成长,让此时的他更为成熟。还是那古铜色的肌肤,还是那精壮健硕的身材,可身上的气势已是收放自如,此时众将待命时,一眼看去,除了那骇人的身高,好似并无锋锐之处。一旦其睁开虎目,便入那下山猛虎,暴起精光,杀气四溢,无人敢与之争锋!

    “三年多了,这是第十个部落的王庭了吧。”

    李存孝淡淡低语,身侧的华雄微微颔首。所有勾结过鲜卑劫掠过大汉边境的部落,在这四年内几乎都被飞虎卫肃清了王庭,这铁弗部便是最后一个!

    四年的征伐,三人都打出了威震匈奴的赫赫威名,

    飞虎天将军——李存孝

    虎威大将军——华子健

    羌虎大将军——马寿成

    ...

    此时的铁弗王带着两万骑兵,在王城之下严阵以待。作为南匈奴最强的几个部落之一,他们却在这支飞虎骑的手下屡战屡败!即便如今十倍于对方,所有匈奴骑兵们却无一人向前,他们只希望这群杀神能够知难而退,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杀!”

    李存孝眼中精光暴起,一声令下。飞虎卫一千突击骑兵率先冲向敌阵,身后的弓骑兵紧随其后!而领头的李存孝和华雄则是开启了无尽的屠戮!铁弗王喝令放箭,然而这些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射之术,在此时却显得脆弱不堪。无尽的箭雨铺面而来,却在触碰到军士们的铠甲时,纷纷滑落。连破甲都做不到!

    绝望的气氛在铁弗部众人心中蔓延,铁弗王厉喝一声,带队杀出!

    双方开始了短兵相接,一个照面过去,铁弗部便倒下了数千人,而反观这支飞虎卫,除了数十人受伤,阵亡数仅为五人!这样的战损比彻底摧毁了铁弗王的尊严......

    两个时辰后,铁弗王及其王室成员悉数被屠!剩下的万余匈奴骑兵,在飞虎卫的挑选下,俘获了两千青壮充军,李存孝随后挑选了一名能说汉语的骑兵队长,指派他为新任的铁弗王,率部重建......

    这种模式他早已是轻车熟路,将最后的这铁弗部解决后。李存孝命飞虎卫在王庭修整一日,明日返回凉州!

    ...

    数日后,回到西凉的飞虎军们开始了休整。在这些年的征伐中,飞虎骑敛财无数,如今全营上下装备精良,武器均是镔铁打造的强兵、身着唐猊铠!

    结束了匈奴战事,这些士卒们便在平日的训练中加大了实战演练的强度,如今新法已演练了数年之久,每个将士的单兵能力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

    ...

    与此同时,京师雒阳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一名叫唐周的太平道弟子告密太平道谋反,一石激起千层浪!

    官兵在京师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将内应马元义当众车裂!而随着事件的爆发,巨鹿人张角自封“天公将军”,在二月发难,发动了太平起义!

    他们在冀州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

    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太平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