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好折枝 » 第二百九十二章 青史

第二百九十二章 青史

    时间慢慢过去,去而复返的人不断传来最新的消息。

    “回禀侯爷,毛阁老后,又有一名言官站了出来,恳请皇上暂收太子印,封查东宫。”

    ……

    “回禀侯爷,如今大殿之上正跪着几十名官员,联名上书请求皇上彻查此事。皇上动了怒,直言容后再议,便退了朝。”

    ……

    “回禀侯爷,又有一名老官体力不济昏厥过去,另有一名官员再次撞柱而亡。”

    这一个消息传来,已是半夜。

    侯爷起身,看了眼周围未动的几人,迈着沉重的脚步缓缓离去。

    就在这一晚,城中灯火通明。

    众人凭栏观望着,似乎已经可以预料到,等这片黑夜退去后将要到来的是怎样的惨景。

    ……

    这几日,没有风,没有雨,大殿之上的一地鲜血,让这座饱经沧桑的繁华古城恍然发出了一道绝望的嘶鸣。

    毛阁老是谁?一个学识渊博、为人敬重的学者,一个为官正直、心系百姓的清官,一个年近花甲、清贫一生的老人。

    一个文官慷慨的死,他的死,瞬时激起了沉淀在众人心中久久压抑的感情。

    “毛阁老一生为国为民,如今又慷慨赴死,真是可惜啊!”

    “可都那般了皇上还是没有下旨,太子和他的党羽还在狡辩不认,一国储君做出如此之事还不知悔改,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啊。”

    “听说今日大殿上又多了几个官员跪着,皇上气得连早朝都没上呢。”

    “皇上命御医在大殿守着,倒了一个就立即救治,不知何时是个头啊。”

    “我瞧见,今日一早护城河里捞出个死人,应该是昨日死的,像个读书人。”……

    这一次,不用洛青辞走到茶楼,便已听到了绵延不绝的议论。

    他们不似在闲谈戏说,是带有情感的议论、指责、惋惜和痛斥。

    洛青辞被这种议论搅弄得不知所思。她闲走在街头,突然间,一辆马车的驶来让她停下了脚步。

    人群之中,那马车行驶得匆忙。

    停足一顾,她没能看见车夫,却在一阵风起之时,看到了坐在里面那熟悉面容上的一道坚毅目光,她的心中瞬时升起了一种不安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她急忙跑了过去,拦在了那辆马车驶向宫门的路前。

    “吁!”

    听岩骤然发现面前的一道身影,瞬时拉住了缰绳。

    他心中庆幸着好在此处行人众多,马车驶得不快,让他并没有冲撞到面前这位姑娘。

    这一幕,叫李良年从思绪中抽思出来。

    他走下马车,看着面前这道熟悉的身影,以及她身后不远处的一道宫门,一时难以开口。

    “李兄这是要进宫?”

    洛青辞并没有回头看身后是什么。她站在道路的中央,没有多走一步。

    听着熟悉的语调,李良年微微点头,“正是。”

    “可是为了春闱舞弊一事?”

    李良年眼中一顿,他听着四处的嘈杂随即明白了什么,“洛姑娘既然猜到了,若无他事,我……”

    “李兄能否回答我,为何要去?又是为谁而去?”

    看着面前之人着急的神色,洛青辞笑了笑。

    “身为一个臣子,知道了些真相,就应当挺身而出,不让无辜之人枉死。”

    看着面前挺立的身影,洛青辞心中赞赏,“我记得李兄曾经告诉过我,身居乱世,己存方能正朝纲、明圣听、稳社稷、济万民。李兄今日又为何要如此呢?”

    李良年心中一震。

    他终于明白面前之人是来做什么的,不过一想到那幕幕惨景,一种无比激愤的情感就油然而生。

    看着面前之人,他还是压下了情绪,沉言回道:“那时置身事外,不知人心不古,如今亲身经历,感受其中利害,想法自然也变了。洛姑娘,我想你不该在这里拦我。”

    洛青辞眼中凛然了几分,“可若我非要如此呢?李兄要知道,这世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并非这一种方式。我敬佩李兄一片赤诚之心,却不愿李兄成为昨日大殿之上的第二人。”

    闻得此语,李良年心中压抑的亢奋之情再也遮掩不住,“那洛姑娘又知不知道,那个举子的答卷,我亲眼看见过,字迹工整、文辞优美、思维缜密、情感激昂,那样的一双手,那样的一支笔,若是用来写诗文策论,该是一篇怎样的锦绣文章!”

    “一国的未来君主,当因心系子民而受人拥戴,并非因谋取私利而威慑众人。一场春闱的成败,对一个富者而言可能是三年后重来一次,对于无数的寒门子弟,他们的一生,可能就因为有人作弊,就断送在此。”

    “就在昨日,毛阁老血染朝堂之时,有一举子跳河身亡。他们是为何而死?是为这不公的世道和险恶的人心!他们都能以死明志,我自然也可以为此发声!”

    慷慨激昂的话语在洛青辞的脑海中回旋。

    在面前这站立的身影里,她恍然看见昨日大殿之上那道孤立的影子,她恍然预见今日大殿之上这道不惧众人目光的身影。

    她的心中痛苦万分。

    李良年,就为这番言辞,后世青史应当留有你的名字。

    但理智告诉她,若她退到了一旁,她会愧疚一生,“李兄想过没有,此去,真的能让皇上下旨彻查吗?真的能达成李兄心中所想吗?”

    那一刻,李良年定在原地。他没有想过。

    “公子,相爷命你速速回府!”

    就在此刻,一群侍从赶到。

    看着那几个人影,洛青辞悄然融入了街市。

    她知道,就算李良年拒绝,那几人也会将他带回去。

    走在街道上,那耳畔的议论声格外刺耳……

    阳光照在大殿的门前,落下几道跪地的身影。

    那其中,有苍白的须发,有朝气的眼神,有腰间的金带,有经年的老茧。他们静默地跪在那扇紧闭的大门之外,跪在那残留的血迹之前,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种交织着悲愤与祈求的神色。

    作为一个文官,他们在以最壮烈的方式,向他们敬重的君主恳求。恳求一丝怜悯。

    他们是极少数者。

    后世的史书之上,记录的可能不过寥寥一笔。

    可就是这样的几个少数人,改写了历史。

    毛阁老死后第三日,参加此次春闱的几百名举子和满城百姓聚在官府宫门之外,请命彻查春闱舞弊一案,请命还一个公道。

    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其中喊得最大声的几个人,也是昔日在茶楼骂杜明骂得最厉害的那几个。

    一个文官的死,引发了一场万民请命。他,死得其所。

    也就在那一日晚上,钦天监上报,说星象有变。

    皇上听闻后,便命太子禁足东宫,下令六部彻查春闱一事。

    人们不会知道,皇上突然下令,是因为万民请命,还是钦天监的预示。

    他们知道的是,太子之势已去。

    令夏城,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波澜之后,再次回归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