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 » 第五章:冀州瘟疫,常山赵子龙!

第五章:冀州瘟疫,常山赵子龙!

    翌日。

    刘羽苏醒后第一时间研磨,给曹操、袁绍等挚友写信,离别数日,他甚是想念友人,急需他们回信交流。

    这一封封信可都是马尼啊!

    书写完毕,令人快马加鞭传送出去后,刘羽稍作休整,旋即与刘岱辞别!

    刘羽的车队再次启程离开兖州。

    不过从刘岱这里利用“玻璃佛像”交易的“五万石粮草”,共计有上千辆辎重超过他防护极限,只能暂时存放在兖州,仅带着近万石粮草北上。

    等回到老家常山,以常山为中转点接收粮草,转送到并州开启宏图霸业!

    在刘岱的亲自相送下,刘羽在白马渡口过黄河,北上冀州魏郡。

    冀州魏郡与赵国接壤,后就是常山。

    但刘羽并没有直接回归家乡,而是陆续拜访了冀州魏郡的世家豪强,后更是绕道清河国,拜访了未来的五望七姓中的崔家。

    目的自然是交易粮草!

    而刘羽交易的筹码则是“玻璃神像”,道家七十二神像已经购买送达,刘羽通过双穿门往返搬运,贩卖交易。

    当神像问世后,轰动整个冀州!

    未来黄巾起义由太平道发起,席卷全国,冀州尤为剧烈,原因是太平道的大本营正是冀州巨鹿郡,也是张角三兄弟的老家。

    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方式笼络人心,三兄弟以巨鹿郡辐射四面八方,冀州崇尚黄老之学、道家学说极盛,在这里佛教几乎没有立锥之地,太平道为首的道教独占鳌头!

    这种情况下,当刘羽搬出道家玻璃神像后,何止是轰动,简直就是竞相追捧,甚至有些狂热了!

    刘羽成为冀州世家的座上宾,没有档次的豪强想要见上一面,排队都要排个三年五载。他们不是狂热刘羽,而是他手中的神像。

    虔诚的信道者认为,这是神降临的痕迹,简称“神迹”!

    靠着这种热捧,刘羽趁热打铁交易粮草,花费上万元、绝对不超过十万元的玻璃道家七十二神像,为刘羽换来了总计三十万石的粮草!

    三十万石啊!!!

    汉代一石大概120斤,相当于现代一半即62斤左右,三十万石粮草等于30w石*62斤=1860万斤,按照麦子2.5元一斤计算,那就是相当于4650万元!

    用不超过10万元的工艺品,交易换得价值4650万元的粮草……

    恐怖如斯!!!

    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刘羽都在考虑,他是不是应该专职当一个“两界倒爷”算了。

    当然这也只能想想罢了!

    经过刘羽在河南、冀州接连“豪掷玻璃”,曾经高贵华丽的玻璃,渐渐跌落尘埃,物以稀为贵,这泛滥之后,也就逐渐贬值。

    未来应该卖不起这种高价了!

    刘羽正在考虑,要不要借着古代道路交通不便、传信不便,利用这种信息差、时间差,最后来几笔玻璃交易,将这个“庞氏骗局”送到“有缘人”手中。

    不是刘羽缺德,这些世家豪强为富不仁,土地兼并,巧取豪夺,令百姓们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刘羽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况且“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不是商业道理吗?

    不过最后刘羽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来他是并州刺史,赴任时间已经滞后延缓太久了。二来汉代注重出身和名望,哪怕他汉室宗亲的身份天然是站在皇权一边,但也不可能得罪死世家豪强。

    如今玻璃逐渐泛滥,但价值还在,贬值还需要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谁也怪不到刘羽头上,还会认为这是亘古天理,王朝都有兴衰更迭,更逞论是玻璃商品贬值?

    但若是刘羽加把火,继续疯狂的贩卖玻璃工艺品,推动这种贬值泛滥的速度,那他就成为罪魁祸首,成为那些购买玻璃工艺品的世家的公敌了!

    这种价格背刺,最令老顾客不爽!

    两害相权取其轻,刘羽果断放弃,见好就收!

    其实用十万元不到的玻璃工艺品,从河南世家、兖州刘岱、冀州世家,总计交易得到5000万元价值的粮草等物资,已经是一笔非常成功,足以载入商业教科书的交易了!

    做人不能贪得无厌,须知贪心不足蛇吞象!

    ……

    刘羽五月中旬从洛阳出发,直到七月底的时候,他方才走到常山。

    旷日持久,耗时耗力,但多半都是消耗在交易粮草的时间上。

    这也是他为何绕道冀州常山的原因。

    一来冀州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粮草富足。正好可以通过玻璃工艺品交易贩卖。二来七月附近正好是河北麦收季节,家家肥的流油。

    三来刘羽可以通过老家常山为中转点,接受这些交易的粮草,转移到并州开启民生治理。

    冀州常山与并州太原郡有一条“井陉”沟通,从春秋战国至今,这也是两州跨越太行山的主要贸易通道之一。未来更是在这里建立了“石太铁路”,乃兵家必争之地!

    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

    时至七月末,本是麦收庆典,但刘羽刚到达常山后,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常山竟忽然爆发瘟疫!

    瘟疫的发生一般由天灾人祸引起,洪水、旱灾、蝗灾和地震等自然因素,或者军队交战、尸体处理不及时等社会因素,都会爆发大瘟疫!

    冀州常山的瘟疫来源于幽州代郡传染。

    正值大汉北方麦收季节,夷狄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收获,鲜卑寇边,烧杀劫掠,深入幽州代郡,百姓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伤亡无数,尸横遍野!

    随着难民南下逃离,首当其冲的就是毗邻的冀州常山。

    幽州和冀州接壤,其中代郡与常山接壤,涿郡与中山接壤,其他郡县都有接壤。边关难民要么向幽州其他郡县扩散,要么南下逃离至冀州郡县。

    虽然有山路阻碍,但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天道总会给人留下一线生机。山路中也有来往通行的径道,如“太行八陉”就是其一。

    幽州代郡的百姓们逃亡至毗邻的冀州常山后,有百姓携带病菌传染,有百姓伤亡后尸体腐烂传染等原因,顿时疫病传遍全郡,引发瘟疫。

    当地太守不敢怠慢,隔离治疗,派遣大夫施散药物。

    古代的医疗水平落后,但医疗手段却十分超前,很早就已经有了应对瘟疫的隔离办法。

    如宋朝苏轼就曾经在任职期间设置隔离病房,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还如汉代华佗外科开脑手术等。

    常山太守名叫冯巡,也算是精明强干,反应迅速。

    但瘟疫来势汹汹,源头无法解决,他们终究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只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效果,无法掐灭!

    鲜卑在幽州边关烧杀劫掠,若是无法形成反扑之势,镇压夷狄侵扰,会有越来越多的难民逃离幽州,涌入冀州,疫病也会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蔓延传染!

    到时候病菌传染,尸体腐烂,继而通过河道污染,水源传播,蚊虫叮咬等,就算扑灭这里的疫病,其他地方也会形成瘟疫,复又传染回来。

    周而复始,影响全国!

    当刘羽到达常山时,疫病已经不仅仅在常山蔓延,已经传遍中山一带,相信随着快速流行,很快会影响冀州全州郡县,继而蔓延到全国。

    瘟疫引发的伤亡无数,瘟疫过后的百姓又该如何生活?这些都是致命问题!

    明明是麦收季节,百姓们欢欣鼓舞,劳累大半年终于来到收获的时候,却出现这种恐怖的灾害!

    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兴亡苦的都是百姓!

    刘羽不知道该说是王朝末年,天灾人祸接踵而至?还是说……穿越者果然都是该死的灾星,走到哪里哪里出现问题,宛如柯南这位死神,令人无言以对!

    刘羽全副武装奔赴常山真定县,他老家刘家村就在真定县外廓,显然也受到影响。刘羽双穿至今,受到同族资助,他不可能忘恩负义,直接掉头就跑。

    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更逞论……是男人,就应该迎难而上!

    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

    真定县赵家村。

    有太平道仙师在此施法救人。

    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信奉黄老道和《太平经》,以符水咒法为人疗病。所谓“符水疗病”,就是把神符焚烧成灰,用酒或水和合饮下,即为吞符。

    上行下效,太平道仙师们自然是有样学样。

    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光和中,东方有张角,……角为太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此人不信道。”

    这是说,“符水疗病”的结果,可以用“五五开”来形容。

    可以治好,那就是你心诚则灵,信奉太平道。如果治不好,那就你心不诚不灵,没有真心信奉太平道。

    总结起来,这看的不是效果,而是病人的运气,或者说自身免疫力能不能扛过去!

    讲究的就是一个“神棍”效果!

    但在封建迷信的古代,太平道这套说法,令穷苦百姓深信不疑。若是治不好,还会“叩头思过”,反正就是自我pua是自己的过错。

    冀州是太平道大本营,上到达官权贵,下到黎民百姓都深信不疑,他们可谓是畅通无阻,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

    这若是有人跳出来反驳质疑太平道,都不用太平道仙师亲自出手,那些粉丝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

    此次常山发生瘟疫,太平道施法救人,官府不置可否的表态,其实就已经表明太守冯巡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可以通过神灵挽回这场损失。

    另类版“祭天祈福”!

    这说明官府也有些束手无策!

    太平道一路顺风顺水,搜刮信仰信徒,收获信徒全家供给。只是太平道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会在真定县赵家村遭到了抵抗!

    来赵家村“施法救人”的是太平道常山分舵支部,为首以马道长领队。

    赵家村村民倒是没有抵挡,虔诚深信不疑。

    但几位在外学艺,如今学成归来的青年,却一副杀气腾腾,择人而噬的表态,并且他们武艺高强,令太平道仙师们都有些忌惮!

    完全不是对手!

    如此,太平道众人只能躲在赵家村村民背后,团结更多的人,反击少部分人!

    ……

    “子龙,休得无礼!”

    赵家村村长挺身而出,对着一位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极其雄壮,姿颜雄伟的青年呵斥道,此人正是赵云赵子龙。

    在赵云身后,有一众与他一同前往“枪神”童渊处学艺的堂兄弟,虽然只有赵云得以拜入童渊门下,收为关门弟子,但其他人也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受到指点。

    他们分别是“龙虎风云,威震四海”——赵家八龙,武艺之中唯赵云为最,众兄弟以赵云唯马首是瞻!

    他们本还需要数年方才可以下山,但因为冀州瘟疫爆发,担心家小之下,赵云提前破关,通过童渊的考核后,顺利带着师兄弟下山归家。

    他们回来后却第一时间看到,太平道那些妖道,竟然要给他们家小服下“符水”,立刻受到他们制止!

    那些三教九流的把戏,可以欺骗村中愚民,却骗不过他们学有所成,已经见多识广的慧眼。

    赵家八龙在童渊门下,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行走天下,行侠仗义。童渊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属于“知行合一”的实践派。

    这种教学下,赵云不仅学有所成,武艺高强,同时对江湖三教九流的把戏和龌蹉,所知甚多。

    太平道所谓的“符水救人”,他们师傅曾给他解释过,不过是“糊弄人”的心理安慰而已。甚至因为符水的污秽肮脏,没有经过高温消毒,还会加剧疾病的传染。

    这根本就不是“治病良药”,而是“害人毒液”!

    赵云归家后,看到这些该死的妖道,竟蛊惑人心,要给他家小亲朋服下这等“毒液”,他如何能忍?

    “吾乃常山赵子龙!妖道受死!”

    此时的赵云,有着未来的忠厚侠义性子,但却还没有未来身经百战过后的有勇有谋。

    他不过十八岁,还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没有在袁绍、公孙瓒处被埋没的失意,阅历还没有成长,没有完全成熟,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的莽撞性格。

    况且常山赵子龙,浑身都胆!

    百万曹军都敢七进七出,太平道数十名妖道的方阵,对他而言也是毛毛雨!

    这种情况下,他当机立断,直接强势出手!

    有着赵家八龙相助,太平道妖道们众不敌寡,顿时败下阵来,躲到村民背后当缩头乌龟。所谓的“神灵赐福”的“符水”,也被赵云直接推翻,一枪撂倒。

    双方形成对峙后,令赵云痛恨的是——

    赵家村大部分人,竟选择站在太平道这边呵斥他,少部分陷入犹豫不决,艰难抉择之中。赵家村村长本是有学识之人,竟也受到妖道蒙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