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双穿门:我能往返汉末三国 » 第二十一章:刘关张问对,刘羽遭受埋伏!

第二十一章:刘关张问对,刘羽遭受埋伏!

    刘宏的诏书随着鸿雁传书,率先到达冀州、幽州等汉室宗亲治理掌控的州郡。他们收到诏书后,看到“摊丁入亩”赋税改革政策,也是大惊失色!

    但他们毕竟都是汉室宗亲,天生是站在皇权这一边,千方百计将诏书宣传出去,公之于众。这不是推广,而是将并州刺史刘羽的奏疏传播出去。

    其实汉帝刘宏的想法,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想要裹挟天下大势去推广这个赋税改革。因此当地世家豪强自然会联手反抗。

    有些郡县世家豪强势力太强大难以宣传,但有些郡县封疆大吏掌控很深得以推广。

    幽州涿郡。

    这里虽然不是幽州的刺史部所在地,但毗邻刺史部广阳郡,距离广阳郡治蓟县不过数十里。所以幽州刺史刘虞对广阳郡周边的涿郡、渔阳郡、上谷郡掌控颇深。

    这也让汉帝的诏书得以传播出去。

    因为汉代识字率很低,所以这种传播,需要张贴到告示栏,旋即让胥吏进行宣读——这就大有文章可做,有些人会故意错漏,篡改涵义,偏向其他方向。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况且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可能一句话能演变多重含义,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现了18种句读!

    所以汉帝刘宏这才会派遣出宦官,前往地方亲自宣读。比起地方胥吏,他更信任这些依附皇权的阉人。但好在幽州刺史刘虞掌控颇深,深得名望!

    榜文至涿郡涿县张贴时,正值早市,胥吏宣读中,顿时吸引了一大片人群围观,这些人有贩夫走卒,有黔首百姓,有过来采购的奴隶家丁等等,全都是底层人士。

    十月冷秋,幽州昼夜温差极大,早晨已经有料峭寒露初现,这个时间段,那些世家豪强、那些豪门大户,都还在暖和的被窝中抱着暖床宝宝睡大觉呢。

    只有底层人士为了生活,已经开始了一日的忙碌奔波之中。但这份榜文,受益最多、最令人共鸣的,同样就是这些底层人士。

    “摊丁入亩?真的会有这样的仁政赋税嘛?!”

    “土地税和人头税合一,人地合一、人随地起,不再征收人头税,统一征收土地税,以土地财产的多寡而征收赋税……”

    “三年前正值干旱,我家中粮食欠收,但朝廷的赋税还要缴纳,当地官吏还要强迫我去免费劳役,一家人的生计断了,不得已只能卖掉儿女,减少口赋。

    家中老人为了免算赋入山自缢,如果有这个摊丁入亩,呜呜呜——我一家老小可能还在,还能幸福美满的生活着……”

    “为了减少口赋,很多人生生将刚出生的孩子溺亡……为了减少算赋,很多老人为了不拖累家小,直接选择自缢……呜呜呜——为什么摊丁入亩不早一点出现?为什么?!”

    “是啊!我家中不过几亩薄田,缴纳的算赋和口赋,却与当地几百亩地的地主一样,这是什么道理?!他们土地可以得到税收优惠,我也有。可人家有几百亩,我只有几亩啊!”

    “那些该死的有钱人,一个比一个会生,可他们生下来,却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当地官吏都是他们有关系的人,为他们打掩护,可赋税额度还在,摊牌下来还不是我们缴纳?”

    “如果有这个摊丁入亩,一切都不一样了!谁的土地多,谁缴纳的赋税多。谁的土地少,谁缴纳的赋税少。这不就是世间的道理嘛?!”

    “就是就是嘛!”

    “并州刺史刘羽是真正的好官,与刘虞刺史一样,是真正为民做主的好官啊!上一次爆发瘟疫,也多亏了刘刺史!听说他在冀州赈济灾民、救死扶伤,这是真的好官啊!”

    “我还怀疑,这世上除了刘虞刺史外,哪里还有这种好官?但现在看来,是真的有,刘羽刺史这个‘摊丁入亩’赋税改革,是真正为天下百姓着想!”

    “……”

    劳役乃徭役的一种,大汉成年人自二十三岁起,每年需要抽出一个月去免费劳动,当然劳动是免费的,你要是出现失误是要赔钱的,倒贴是常有的事情!

    现代资本家看了都要直呼内行!这相当于企业让员工贷款给自己发工资!

    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口赋是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大汉赋税主要有“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看似“轻徭薄赋”,对土地税三十抽一,乃是仁政。但问题是,百姓们家中有几亩土地?那些世家豪强家中又有几亩土地?

    真正严苛的“人头税”不减,减百姓们家中不多的土地税,有什么用处?!所以大汉哪怕是“文景之治”,百姓们过得依旧十分凄惨!

    可是刘羽这份“摊丁入亩”,可以令大汉95%的人口得到好处。当然很显然,会损坏大汉5%人口的利益,而这5%的人口,掌握着大汉的话语权!

    这个赋税改革一经宣传,立刻引发底层百姓的共鸣。宣读的胥吏不得已,只能高呼道:

    “这只是刘刺史上奏朝廷的提议,还没有下定论呢!陛下下诏宣传,是想要与民共议。当然结果还要经过公卿商议裁决,有没有还两说呢,你们不要想太多了!”

    “哗——”

    这个回答顿时令底层百姓们不满,他们此起彼伏的吆喝着:

    “这是仁政,为什么不立刻推广?”、“还商议什么?都已经天下皆知了!”、“陛下金口玉言,还能更改嘛?”、“衮衮诸公不都是道德楷模嘛?他们不会拒绝的”云云。

    恨不得立刻将“摊丁入亩”推广天下。

    这时候,一位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的小贩途径而过,他正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刘备刘玄德。

    刘备粗布麻衣打扮,扛着草席草鞋正要赶集,闻言驻足停留,他识文断字,直接就能看懂榜文含义,因此无需胥吏引导,就能管中窥豹,看到背后的暗流汹涌。、

    “陛下这是在借势,借天下万民之势,想要推行这个摊丁入亩。并且,这不仅可以福利百姓,对世家豪强有着巨大影响。对那些小地主也有些小影响。

    “那些小地主为了减少摊丁入亩赋税的影响,肯定会分家,降低到标准线之下,这表面上不会令他们有太大损失,但却将那股宗族势力的凝聚力,瓦解了!

    “一箭三雕啊!这个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乃是一箭三雕之计啊!!!并州刺史刘羽果然有经国济世之才,那些儒生造谣中伤其卖官鬻爵,纯属污蔑!

    “这等才华横溢,就算举孝廉为官,都能平步青云。并且其汉室宗亲的身份,也能飞黄腾达。唉!我也是汉室宗亲,却只能织席贩履过活,人和人的差距……比狗还大!唉——”

    刘备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但身为未来的蜀汉大帝,自有过人之处,这政治智慧和政治嗅觉,哪怕因为家贫需要织席贩履为业,都掩饰不住。

    他从“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中,嗅到了“政治斗争”的味道。对提出这个赋税改革的并州刺史刘羽,敬仰崇拜,叹为观止!

    但回想起双方都是汉室宗亲,身份地位的落差,对各自的境遇不同,又有些慨然长叹。情不自禁的,刘备叹息了一声!

    “呔!”

    这时忽然有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旋即厉声言语随之而至:

    “刘刺史这等仁政,对天下万民都有裨益,就算是俺这等颇有资财的商户,都能得到好处。在场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赞颂,为何唯独你一人,慨然长叹?好不丧气啊!”

    刘备惊醒过来,循声望去,那是一位身长八尺,燕颔虎须,豹头环眼的莽汉,看起穿着服饰,确实颇有资财。其早早起身,应当是集市商贾之一。

    方才声若巨雷,又势如烈马,身材魁梧壮硕,当是一员猛士。

    刘备问道:“不知兄台高姓大名,我姓刘,名备,字玄德,家住涿县楼桑村。”

    “楼桑村?刘姓?你是汉室宗亲?”

    张飞惊异,涿县楼桑村多是刘姓,皆是汉室宗亲,多是中山靖王之后。

    “正是。”

    刘备神色有些自豪,但旋即回想起自己的境遇,又颓丧下来。

    张飞客气许多,拱手道:“俺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大汉,几乎是最顶尖的出身,张飞方才还“呔”、“你”的,转瞬间就变成“公”了,刘备倒也没有意外。

    只是不曾想,刘羽的“摊丁入亩”连商贾都推崇备至,刘备心下叹息一声,旋即说道:

    “不满张兄,刘刺史这等仁政,也令我敬仰万分!感慨其经国济世之才,一个赋税改革,可以解决大汉弊端!

    “我叹息的是,这等仁政若是可以早一点出来,黎明百姓就能早一点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不用忍受苛捐杂税之苦,以至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我叹息的是,可惜这等仁政,如今就算问世,也只是商议决策阶段,想要推行,难如登天啊!我叹息于此,实乃无奈之举!”

    …

    “这是为何?!”

    张飞有些惊异,“仁政就是仁政,看榜文前百姓们推崇备至,这就是天下呼声。陛下既然已经宣传天下,为何难以推行?难不成,还有人可以阻挡陛下的旨意不成?!”

    自然有,世家的力量超乎你想像……刘备心下一叹,想要婉转的为其解释一番,同时与其结交。但这时候,忽然有一个声音传来。

    “让让、烦请诸位让让!”

    两人交流间,一位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大汉,推着一车的绿豆红枣过来。

    他没有去集市赶集,反而跑到了榜文下,九尺身高挺直后,顿时鹤立鸡群,近距离看到了榜文内容,他丹凤眼一眯,下意识一缕长须,感慨道:

    “刘室二仁,果然名不虚传啊!”

    这个“并称”顿时引人好奇,张飞惊异中声若巨雷问道:“这位好汉,这‘刘室二仁’的并称是何意?!哪二仁?!”

    刘备心中一动,很快明白了其中的涵义。那名身高九尺的大汉介绍道: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地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两三年矣。吾一路从河东南下洛阳,又北上冀州,到幽州。

    “这等亡命天涯之中,也让吾看到了天下苍生,黎明百姓的现况。京师歌舞升平,但天下早就民不聊生。衮衮诸公只知粉饰太平,京师外廓难民无数,却无人救助。

    “尔等不知道,刘羽刺史赴任途径之地,每过一地,救死扶伤,赈济灾民,活人无数。在冀州爆发瘟疫时,更是深入灾区,以身犯险,镇压疫病。

    “这等大仁大义,为民做主的好官,却每每受到百官弹劾,吾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可是那些黎民百姓,却发自肺腑,对其感恩戴德。“仁侯刘羽”、“鸿渐济世”、“刘室二仁”等评价传遍河洛。

    “刘室二仁,说的是幽州刺史刘虞,与并州刺史刘羽,感谢其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感谢其救死扶伤、镇压疫病的仁义善举!

    “如今这‘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一出,这等为国计、为天下苍生、黎明百姓计的仁政一出。试问这个天下,还有何人可以与其仁义相提并论?!

    “哪怕就是幽州刺史刘虞,吾觉得……”

    后面的话,关羽没说,但他却摇了摇头,显然觉得刘虞也没有资格与刘羽相提并论了。

    幽州刺史刘虞为政宽仁,爱戴百姓。而并州刺史刘羽的同样为政宽仁、爱戴百姓。两人都是仁义,刘室二仁名不虚传。

    可随着“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一出,这的事关国家社稷、天下苍生的赋税改革一出,这等大仁大义的仁政一出,那么曾经的仁义就显得小仁小义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若是以前,关羽这么说,难保不会引起百姓们的反驳,同仇敌忾对关羽出手。毕竟幽州刺史刘虞,是真的为政宽仁、爱戴百姓。

    但现在,他们也有些感同身受的共鸣出现!

    …

    众人正感慨“刘羽仁义”的时候,涿县忽然有兵马出城,行色匆匆,杀气腾腾。涿郡太守侯氏亲自带队,刘备忽然看到了一个熟人——公孙瓒。

    史记,公孙瓒贵族子弟,但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书佐。因美貌、声音洪亮与才智受太守赏识,被邀请为女婿。——正是涿郡太守侯氏。

    公孙瓒也是靠脸吃饭由此发家的!

    “伯圭兄!”

    刘备曾经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乃是同窗。

    两人结交为好友,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关系密切。

    原历史中公孙瓒对刘备多有襄助,讨董之战,公孙瓒更是将刘备带向了诸侯面前,这就是给了一个平台和机会,真正的知遇之恩!

    闻言,公孙瓒扫射过去,看到刘备那异于常人的样貌一眼认出,顿时大喜过望,竟离队而至:“玄德!多年未见,你既然在涿县,为何不来找为兄?”

    “唉——”

    刘备也有自尊心啊!他拜卢植为师,因为不爱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也没有被举孝廉为官,后面织席贩履过活。这哪里还有脸面去找权贵同学攀关系?

    人会因为自己的生活潦倒穷困,渐渐有些自卑!

    哪怕就是未来的蜀汉大帝,也是一步一步,通过身经百战的军功恢复自信,逐渐成长起来。但未来接连战败,同样在荆州刘表处发出“髀肉之叹”!

    刘备的心态历程和骄傲,不允许他攀权附贵!

    今日忽然看到公孙瓒,不过是情急之下喊出来。喊出后已经有些后悔了,但此时闻言,感受到公孙瓒语气中的真诚,他还是有些欣慰:

    “伯圭兄,备蹉跎过日,一事无成,哪里还有脸去找伯圭兄?”

    “玄德怎么如此颓丧?你我兄弟,难道我还能看轻你不成?你一事无成,那就更应该来找为兄,为兄……”

    公孙瓒环顾四周,这里人太多了,众多百姓围在这里看榜文,而涿郡太守亲自带兵出征,他骑着高头大马离队而至,更是引人注意,很多话心照不宣即可,他俯下身小声说道:

    “为兄可以帮你啊!”

    “这……”

    刘备一时也想要攀权附贵,实在是织席贩履的生活太过穷困潦倒了。但自尊心和骄傲,又令他偃旗息鼓。只能转移话题问道:

    “伯圭兄,先不说备了,你们为何急行军出征?可是边关战事有变?”

    涿郡太守亲率大军,不顾城门百姓,竟急行军出征。这显然是出了紧急军情了!

    “并州刺史刘羽途径‘飞狐陉’时,遭受太平道等妖道、太行山匪寇等数万人埋伏,两军爆发大战。

    “刘虞刺史在代郡闻听此事,正想要率兵驰援,却因为鲜卑夷狄忽然出兵拖延,不得已只能从涿郡调兵驰援。毕竟涿郡可以直接从‘蒲阴陉’连接‘飞狐陉’。第一时间赶至!”

    公孙瓒透露军情,其实已经属于违法犯罪,但他岳丈就是涿郡太守。并且此时还有两位汉室宗亲的刺史,以及背后的汉帝刘宏牵连,他根本怡然不惧。

    “有问题!”

    刘备顿时惊醒过来,大惊失色:“刘羽刺史的行军轨迹,为何会被太平道那些妖道提前得知埋伏?有人故意通风报信!

    “刘羽刺史的‘摊丁入亩’赋税改革一经问世,就突然被人埋伏了?并且刘虞刺史想要救援,鲜卑夷狄突然就率兵出击,这不是故意拖延嘛?

    “这是背后有人在捣鬼啊!他们竟然暗中利用太平道那些谋反的妖道,以及侵犯我大汉边疆的鲜卑夷狄出手,想要借机危害刘羽刺史!

    “这是与虎谋皮,意图谋反啊!”

    …

    “玄德,现在的你,才有当初在卢师门下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而不是刚才那股贩夫走卒,为了生活计的颓丧自卑!这才是我公孙瓒的兄弟!”

    公孙瓒提点道:“玄德,我如今是司马,兵贵神速、事急从权,我提拔你为长吏,令你率兵两百民兵与我共同救援刘刺史!”

    “这……”

    刘备还在犹豫。

    但一旁闻言的关羽和张飞等百姓们,却已经目眦欲裂,怒发冲冠了。

    “刘羽刺史救死扶伤,赈济灾民。爆发瘟疫时,挺身而出,深入灾区,镇压疫病。这等大仁大义的好官,如今却遭受奸人残害?!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关羽直接将自己的绿豆红枣车一扔:“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吾等解良一武夫,仗节死义,就在今日!”

    这一番话说的众人热血沸腾,张飞张了张嘴,最后声若巨雷的怒吼道:“俺也一样!”

    在场百姓们群情汹涌,已经自发随着军队杀向飞狐陉。

    公孙瓒见此情况,见刘备还在犹豫,恨铁不成钢道:“玄德,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有鸿鹄之志!你如此畏首畏尾,还不如这些贩夫走卒,你让为兄失望啊!”

    “伯圭兄说的是!”

    刘备直接将肩上的草席一扔:

    “我也是汉室宗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汉室宗亲更有责任。刘羽刺史遭受奸人出卖,此等危急时刻,我若是畏首畏尾,还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好,玄德以战事征召民兵民夫,以押运粮草为由出兵,当无大碍。”

    公孙瓒大喜过望,他想要提拔兄弟,但也要兄弟有志气野心。方才的刘备,畏首畏尾,颓废丧气。但如今的刘备,方才有大丈夫的鸿鹄之志。

    “一切听从伯圭兄安排。”

    在公孙瓒的操作下,刘备顿时成为长吏,统率着两百民兵,以押运粮草为由,杀向了飞狐陉。同行的还有关羽和张飞等义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