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越禁穿区 » 第十四章 总统套间

第十四章 总统套间

    许倾卿不敢分辨,低着头往右走去,到了第一间席舍后匆匆进入,连左右张望一下都没敢。

    张博德看着她鬼鬼祟祟的进入席舍,暗想我只能替朱得贤帮你到这了。

    许倾卿进入席舍后,捂着胸口重重的喘了几口气,总算有惊无险的进来了。

    待心情略微平静后,她有些好奇的打量起四周。

    越朝春闱持续一天,当日辰时开始,次日辰时结束,即便答完试题的也不许出席舍,只能等第二天收掌官来收完试卷后才能出去。

    也就是说,应试的学子这一天吃喝拉撒睡全要在这小小的席舍里,受不了的怎么办?忍着!

    许倾卿对会试席舍也有所耳闻,她身为女儿家自有诸多不便,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难堪她从昨日起已经开始少吃少喝,准备靠着一身浩然正气熬过一天。

    可是现在一看,传言完全做不得准,席舍内说不上有多豪华,但是整洁素雅,日常所需之物应有今有。

    就像在乡下旅馆过夜,本以为要和打呼噜磨牙放屁的糙汉一起睡大通铺,结果进了屋发现竟然是总统套间那种感觉。

    暖手的手炉,提神的檀香,伏案写字用的坐垫,冒着热气的茶杯这些勉强可以理解。

    最离谱的是,伏案上居然有这个季节颇为难得的时令水果。

    许倾卿陷入了沉思......

    而此时的亓季、陆阳、于继云们,已经开始在仅有一条伏案的席舍中奋笔疾书。

    张博德在看台上又站了一会,突然想起一事,召戴宗明上前悄悄交待几句。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但对于许倾卿来说却是度日如年,席舍中的床虽然舒适但她不敢沉睡,每次都是瞌睡一会儿便立即惊醒,然后便估摸着还有多长时间到会试结束。

    其实许倾卿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更多的学子是想睡睡不着,因为他们的席舍中可没有床,困极了只能趴在伏案上将就。

    终于到了第二日辰时,会试场内三声锣响,收掌试卷的官员开始命令考生停笔交卷,这时就又显现出了许倾卿的优势,她是进入会试场往右第一的席舍,收掌官收完试卷后便可最先离开。

    参加春闱的有几千学子,想想最后一个离开考场的是什么心情,前面出来的都能吃完早饭上床补觉了。

    刚离开戒严区域,就有国公府侍卫上前请安道:“公子,马车已备好,请这边来。”

    这个侍卫许倾卿是认得的,是父亲的心腹之人,她稍稍点头,跟着侍卫上了马车。

    许倾卿冰雪聪明,早已猜到父亲许国公知晓了她的行踪,但父亲并未阻止,想来是许国公跟女儿的默契。

    就算考不中我也不会嫁的,大不了打死我好了,这就是许倾卿跟父亲的默契。

    在许倾卿之后走出会场的学子们形成人流,阴沉着脸的亓季、平静的陆阳、无所谓的汤英、畏畏缩缩的于继云夹在多是长长松了一口气的学子中前行,好似一副芸芸众生图。

    而此时春闱的焦点也从赶考学子的身上转移到了礼部,接下来便是初审--复审--草拟--朱批--放榜的五部曲,到时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金榜题名的就该考虑下一步需要拜访讨好的官员,这样才能补个实缺,而名落孙山的只能再回去努力三年期待下次会试,当然就此沉沦消极另谋出路的亦不在少数。

    会试考卷共二千七百六十九份,糊名后分发至阅卷官手中初审,字迹不清晰的、语句不通顺的、四书五经等基础知识都答错的,在初审中便会被剔除出来。

    初审通过的考卷汇总后进入复审,复审团一般由礼部主事、文华殿学士、国子监监丞组成,皆为正从五品官职。复审官选出各自认为优秀的考卷,汇总后交叉再审一遍,最后票投出进入草拟阶段的考卷。

    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国子监祭酒在复审呈上的考卷中草拟一份上榜名单,而到了草拟阶段,决定结果的就不仅仅是考卷本身的质量了。

    进入草拟阶段的考卷会先确定考生姓名来历,在民间才名大的、国子监银色腰牌上刻了名的、朝中大员和各种渠道事先打过招呼的考生若是没能进入草拟,负责草拟的官员便可破格将其提拔进来。

    之后还要平衡南北学子的上榜数,国子监学子的上榜数,能进入殿试的前十名符不符合各方利益等等乱七八糟的烦心事。

    此时众人商议的就是要不要把最近京城中风头最盛、写出传世好词《青玉案》的广平府学子于继云提拔上来。

    《青玉案》是没人能说坏的好,考卷是没人能说好的坏,着实让人头疼。

    礼部侍郎袁存礼同意将于继云入榜,国子监祭酒杜山不同意,最后内阁学士冯山枚一锤定音--放进去让礼部尚书吕大人头疼。

    随后又是一段时间的删删减减,破格提拔进来的人大家也是心照不宣,最后草拟出的榜单上共一百三十六人。

    经过几轮嘴炮,对能进入殿试的前十名三人勉强达成了共识,南北方学子各五名,国子监监生六名、各府州县学子四名。

    最终确定的草拟榜单交到礼部尚书吕闻达手中时也是深夜,养精蓄锐许久的吕闻达叫人重新泡了一壶浓茶,将屋中的灯火挑亮,随后聚精会神的审视着榜单上的一个个人名。

    而他要做的就是决定进入殿试的前十名并排出名次,再交给皇上朱批。

    榜上前十名分别是国子监监生许及第、陆世东、付成周、时思俭、龚德常、卢恪、江西陆阳、湖北吕维扬、山东萧逊、广东赵杰楷。

    吕闻达随手将时思俭的名字划掉,将亓季的名字补充进去,心中暗骂一声不争气的东西。

    他反复权衡,先是将除了许及第的九人分好名次,随后看着许及第的名字犹豫不决。

    许及第的位次很不好拿捏,太高了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太低了又摆明是驳皇上和许国公的面子。

    真不知道许国公是怎么想的,嫁入宫当皇后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父女俩居然还不识好歹。还有皇上,怎么也放任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又想了一会,最终确定的榜单是一百三十九人,有些人的面子不能不卖,有些钱也是不能不收,反正这三个人多了不多少了不少。

    而进入殿试的前十人排名为卢恪、付成周、陆世东、龚德常、许及第、亓季、赵杰楷、萧逊、陆阳、吕维扬。

    卢恪成了会试榜首,在黑市那边又能有一大笔收入,原本在城南看中的宅子也就能拿下了。

    吕闻达揉揉额头,将拟好的榜单贴身收好,趁着还有时间抓紧休息一会,明日一早就将榜单呈上去。

    对了,还有个于继云要不要从榜单上划掉?

    算了,明日一起交给皇上圣断吧。

    -----------------

    会试第三天,吕闻达一早进宫面圣。

    刚刚晨跑完的张博德在御书房洗了把脸,吕闻达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候。

    待张博德坐稳后,吕闻达将拟好的榜单交与福禄寿,福禄寿转身将榜单呈于案前。

    看着榜单上前六名皆是国子监监生,张博德皱了皱眉,看来这个礼部尚书根本没把我的话听进心里去啊。

    “那写出《青玉案》的于继云可进了榜中?”张博德别有用心的问道。

    “排在榜中第一百零七名,考卷答得不尽人意,只是因《青玉案》的文采,臣考虑会否是紧张失误所致,所以将他放入榜中由皇上圣断。”

    “无妨,放着吧。”

    张博德拿起毛笔,在榜单上勾画一番,将许及第提到了第一名、陆阳提到了第三名,亓季掉到第十。

    于公于私许及第都该是第一。于公,她是未来的皇后也是现在朕要泡的妞;于私,张博德在会试第一天让戴宗明派人去黑市押了封顶的一万两白银赌许及第在会试中独占鳌头。

    自己拿了个六面都是六的骰子当庄,还有人想跟自己比大小?

    至于陆阳,把他提到第三既是肯定也是考验,他是真正优秀的读书人,但是列在国子监监生之前,日后必会受排挤,到时就看他能否有一番作为了。

    掉到榜尾的亓季,算是给礼部和国子监一个面子,权做平衡。

    “吕卿家,看看朕改的如何?”

    吕闻达上前取过榜单,捧在手中看了几眼,脸色有些难看。

    皇上是打定主意玩把大的了!吕闻达开口道:“臣愚钝,这陆阳的排名如此靠前不知皇上有何深意?”

    张博德笑道:“朕要学古时千金买马骨之举,天下学子归心才是朕想要的。而且第一第二名仍是国子监的监生,不会堕了国子监的声名。”

    吕闻达避开许及第不谈,心想到时看你如何收场,脸上却表现得心悦诚服道:“圣上英明,臣无异议。”

    城南的别院就这样从眼皮子底下溜走虽然可惜,但吕闻达知道这种事是绝对经不起锦衣卫查的,孰轻孰重总要分清。

    张博德赞道:“吕卿家果然能明白朕的意思,很好!今日便将会试榜放出,殿试定于两天后的三月初一。”

    随后又对福禄寿说道,拟旨:“礼部、国子监、内阁、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负责殿试准备调度,锦衣卫负责巡查,光禄寺负责各项供应,文武百官大朝,朕亲自主持。”

    “遵旨。”吕闻达和福禄寿二人下跪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