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楚门家宅有豪杰 » 半升米前尽折腰

半升米前尽折腰

    算盘里的算珠,哒哒哒作响。陈家米铺的掌柜、账房先生,在米仓灰烬前,将陈家的损失,盘点清算个明白,呈报给自家老爷。

    陈老爷独自坐在地上,两眼失神,对于家中损失,早有预料。听完账目,陈老爷自地上起身,一时哈哈大笑。

    他将身上一身脏兮兮的锦缎脱去,随手一丢。一头长发,零零乱乱,他脚步不稳,边走边喊,“完啦,我陈家今日算是完啦,楚镇再也不会有我楚家啦,楚镇今后,再也不会有我楚家啦……”

    陈老爷叫喊着,像是发疯了一般。

    米铺掌柜与账房先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陈家以米业为基,为楚镇四大米号之末。没了米粮,便是没了生计。这倒也难怪陈老爷疯疯癫癫,大抵是不愿相信,米铺走水的事实。

    旁边李家的掌柜、账房先生,见得陈老爷惨状,也是一阵叹息。二人对着账簿,点算完李家的损失,径直折返李府,呈报概况。

    李府大堂中的李老爷,板着了身子,将二人所述账目听完,脸色顿时铁青。

    他顺手拾起身旁的白瓷茶盏,立时摔在地上。茶盏碎裂,化为无数碎屑。那茶盏本是他的心爱之物,当年买时,费了千金。盛怒之下,他已顾不得思辨茶盏之上,花了多少纹银。

    “要尔等何用?要尔等何用?还有办法筹备到粮食么?售粮是我们李家最大的买卖。没米卖了,你让我李家在楚镇怎么活?怎么活?”李老爷气急败坏,张嘴就骂。

    米铺掌柜连连点头,低沉应声,“我等正在想办法。楚镇偏僻,若要大批采粮,要费些日子。老爷若还能拿得出余钱,想来还能东山再起。”他额头冒汗,生怕再触老爷心中怒火。

    “钱钱钱,我们李家哪来的钱?这米仓的库粮,都是我李家借金家的钱买的。本是想售卖一年,回个本,了个账。现在,都等着喝西北风吧……”李老爷厉声呵斥完,神色一变,愁眉紧锁,不再说话。

    过了许久,李老爷长长叹息了一声,似乎是认了命。他挥了挥手,“算了算了,都下去罢。我李家,也养不起诸位了。往后,你们好自为之,再寻别的东家,另谋出路去吧。”

    “老爷,老爷……”掌柜的与账房先生抬头,连叫几声,试图让李老爷改了主意。李老爷再次挥了挥手,直截了当,不再想听二人言语,而后便是哑言叹息。

    二人互相瞅了瞅对方,自知李老爷心意已决,再也劝不动。二人顿时,痛哭流涕、满是心伤,自李府出去。他二人,在李家兢兢业业,已是执掌柜台十余载。谁能想到,一场大火,便是烧掉了自己的饭碗,自此没了靠山。

    金家之中,一队家丁自后门而出,径直往清欢河而去。众人在清欢畔停下,一个个不假思索,跳入了河中,一阵打捞。

    片刻后,众人终有所获,在河中捞起了一具尸体。尸体浮肿尚轻,该是死了不过一日。众人将尸体包裹,在夜色之中,抬进了金府。

    皮鞭狠狠地,打在尸体之上。金老爷在院中,眼睛里几分恨意。秦管事候立在旁,未有言语。

    那尸体,正是许浪的尸身。今日秦管事呈报米仓损失,金老爷气不过,便是派人打捞了他的尸身。皮鞭在尸体上留下印痕,每打一鞭,金老爷便是气消半分。

    待鞭手抽打了三百七十一下,金老爷终是喊了停。他回身,只见许浪的尸身,已经被打得糜烂不堪,看着都让人觉得恶心。

    金老爷皱眉,“我金家数月的买卖,尽毁在你手。你受我百鞭,也是应该。别以为一死就能一了百了,我要让你,死了也不得安宁。”

    “把他拖出去吧,肉糜一块一点,尽数扒拉下来喂狗。尸骨剁碎了,抛入清欢河中。”金老爷终是气消。身旁的家丁,捂着鼻子,忍着呕吐的难受,将许浪糜烂的身体,拖将下去。

    钱文言将米仓的账目,算了个明白,与楚阳在府中商议。一夜大火,烧了楚家四家米号。二人料想,不出三日,楚镇之中,必定米价横飞。二人商议良久,决意取了府中银钱,去往邻镇购粮,满足楚族上下吃食。

    果不其然,不出三日,楚镇之中,大大小小的米号,皆是打出了招牌,“斗米百文”。招牌一打,楚镇街市四大米号走水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楚镇的百姓,有了预见,生怕后边没有米粮。老弱妇孺,纷纷走上街道,购买米粮。

    不出半日,小的米号,再也撑不住楚镇诸多百姓购粮。铺中米粮,售了个干干净净。

    又过了三日,较大点的米号,也撑不住楚镇百姓购粮,纷纷打出了“售罄”的字样,关了铺门。

    七日后,楚镇之中,除了邓记、赵记米铺,其余米号,皆是打了烊。邓记、赵记米铺,楚镇售粮十余年,也是老字号,只是苦于李、陈、金、楚四大米号打压,一直未有多少盈利。

    此番楚镇米号粮空,便是给了两家机会。邓记、赵记米铺,纷纷打出了牌匾,将米价再翻一翻。一斗米,卖个二百文。

    如此闹腾,更是惹得楚镇百姓心慌慌。众人误以为楚镇之中,已是无米,纷纷排了长队,在邓记、赵记米铺疯抢。一包又一包的大米,从米铺之中搬走。一日之内,邓记、赵记米铺,竟是售了百担粮食。

    邓记、赵记掌柜,心头权衡,生怕百姓将米粮尽数买走,不得已,挂出牌匾,“日售粮食五十担”。而后,又是挂出牌匾,“斗米纹银一两”。这一番更改,总算拦住了百姓们购粮的热情,保住了米铺之中仅剩的,数百担粮食。

    再过了十余日,邓记、赵记米号,粮食渐空,为保住手中白米,不得不再挂出牌匾,“斗米纹银十两。”楚镇百姓,终是望洋兴叹,不敢染指,邓记、赵记米铺的米粮。

    街头四周,饿殍遍野,那些流浪的乞丐、地痞,早早地,就吃不起楚镇的米粮,只剩下忍饥挨饿的份。那些家中贫寒的小户人家,在楚镇米价二百文时,也已吃不起。他们只得去往清欢河中,撒网捞鱼度日。

    但清欢河,也不是一人的清欢河。清欢河中的河鱼,在粮草不济之后的半月,就被楚镇各府的伙计打捞地干干净净。鱼虾螃蟹,无论大小,尽数被收入囊中。这些金府、李府、陈府,府中家丁甚多,有恃无恐。莫不是大手大脚,只留下一条清澈无鱼的河流,静静流淌。

    半月后,楚镇的百姓,叫苦连天。家中米粮,渐然耗尽。楚镇百姓,不得不在米粮之中,做足手脚。

    半升米在普通人家里,被细细分成三四十份。日日家中生火烧水,却不是做饭,而是熬米汤。偌大的一口大锅,内中足足十余斤的水,却只敢放上一把米。

    米粒如沙粒般,坠入那汪洋般的大锅,而后消失不见,没在冒出任何影子。普通人家里分粥,你一碗,我一碗,饮得却不是粥,而是水。孩童饿得皮包骨,嘴馋时最想要的,是那大锅的粥底。粥底到底还有些米粒的影子,孩童争抢不断,总以抢夺到手为耀。

    楚镇街道之中,行乞之声此起彼伏。那些原本有些生计的,也在高昂的米价之中,折了腰,不得不出去乞讨。

    “行行好,给点吃的吧。我家老小,都饿了三天了。再没有吃的,他们都要饿死了。”

    “求求你,给我点吃的吧,有口吃的,就是做牛做马,我也心甘情愿。”

    “我家孩子,都饿得快要死了,谁能给口吃的,我愿为奴为婢。”

    楚镇之中,哀声一片。民以食为天,没了米粮,谁家又能过上舒坦的日子。家中的银钱,尽数耗在了米上,却也得不到个温饱。楚镇之中,百姓们无可奈何。

    再过了些日子,楚镇上的集市,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三五百姓,带了家中幼子幼女,长跪集市,明码标价,售卖儿女。这些个儿女,饿得皮包骨头,面黄肌瘦,奄奄一息。若是没人收养,过个一两日,便会饿死。

    家里人没有办法,也实在凑不出银两,再买些白米,养活儿女,只得出此下策。

    “老爷,你行行好,就把我儿子小胖买了吧,他可以干活,只要有口吃的,力气也不会小,你就行行好,将他买了吧。”

    “公子留步,我家闺女,长得水灵,你若看得上眼,就带回去吧。为奴为婢,做妾做小,都行的。”

    “小姐,小姐,你就把我家水儿收了吧。她自小就是能干,扛挑背拉,都是行的。我也不求你给多少钱,您行行好,能将她收入府中就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卖儿鬻女,皆是无奈之举。普通百姓们想得明白,将自家儿女,送入大户人家,尚有一丝活路,若是继续跟着自己,只会挨饿受苦。

    集市之中,常有哭嚎声肆起。骨肉分离,难再相见,爹娘儿女,恋恋不舍,相拥而泣。楚镇惨状,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