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爱心农场主 » 第十四章 卖身葬父

第十四章 卖身葬父

    见梅蕊看向自己,孙乔毫不犹豫,背了一首采薇给梅蕊听。

    她念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孙乔背的这首采薇,在长度和难度上都比雪星背的那首要高,说明年龄大一点,认字数量更多。

    “好好好,不错,不错啊,如此人才,我不收留在身边,就是瞎了眼。”梅蕊放声大笑道,“你们两姐妹以后就都跟着我吧,等我进了临淄城,就给你们每人买两套衣裳,先上车挤一挤。”

    说完,梅蕊示意大家都上车。

    她知道,刚刚雪星背的是《诗经·齐风》里面的两首,分别为东方之日和东方未明。

    而孙乔背的那首采薇也是诗经里面的,为诗经小雅里面的一篇。

    诗经是华夏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诸子百家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像孟子、墨子、庄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大多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读史明理,本来梅蕊是想让孙乔与雪星以“卖身葬父”的形式出场,最后灵机一动,认为卖身葬父的影响不好,对她这个新世纪的现代人来说,奴隶出逃要更好一些。

    所以,她就想到追赶马车这一幕,让孙乔与雪星以乱世求生的方式出场。

    上了马车,卢玉英与尹秀坐在一边,梅蕊则是与孙乔、雪星挤在另一边。这样,梅蕊身边就有孙乔随时保护,哪怕再遇上之前的那群强盗,也能做到面不改色,不用再逃跑。

    对面,尹秀见梅蕊收了两个小乞丐,眼中不禁露出一丝妒意,被孙乔注意到了。

    现在,按照卢玉英所说,她们距离临淄城只剩下不到半天的路途。

    下午日落之前就可以赶到。

    进城的时候,会有齐国城卫把守大门;不过,梅蕊身边有卢玉英和尹秀在,想进城门不成问题,所以无须担忧。

    马车一路向北驶过,越接近临淄城,附近的村落越多,同时附近来往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期间不再有强盗拦路劫财,有的只是一些负责巡视的官兵,以及其他来往办事的马车或者牛车。

    “老奶奶,在还没找到我的远房表妹之前,我想先在临淄城集市里开个售卖瓜果蔬菜和鸡蛋的摊位,做点儿生意,还望老奶奶帮忙。”梅蕊请求道。

    “恩公既然想在临淄城做生意,我卢玉英一定帮忙。”卢玉英高兴道。“

    “多谢!”梅蕊客气地拱手道。

    卢老太坦言道:“恩公客气了,一想到能够再品尝到恩公的蒸鸡蛋和生牛乳,老身就忍不住高兴。”

    这时候,一旁的尹秀插嘴道:“恩公想在临淄城做生意,不知货源所在何处?”

    “哦,尹妹妹问的是,经商之人游历各国,货源自然是就近处取为最佳,我在吴越楚宋皆有生意,前不久我在鲁国经商,站稳脚跟没多久,却因寻人心切,匆匆赶至齐国,打算一边经商,一边打探我那远房表妹的下落,碰巧遇上二位遭遇贼难,便出手搭救,结了个善缘。”梅蕊一边想,一边淡定地回答道。

    她想,只要话编得好听,没有漏洞,就不会让人认为自己是在说假话。

    撒一个慌,后面就要用十个谎言去弥补。

    对此,梅蕊自有分寸,把谎话说得天衣无缝。

    “原来如此,恩公在吴越楚宋鲁皆有生意,真是青年才俊啊!倘若有女子能嫁给恩公的,就是那女子的福气。”尹秀低着头说道。

    然而,对于婚配的话题,梅蕊只能尽量避开不去谈及。

    目前,她要想的是如何在齐国站稳脚跟,通过卖自己农场里出产的农产品,赚取黄金。

    在此之前,她要先向卢玉英打听一下齐国的货币体系,研究其汇率。毕竟,春秋时期太过久远,以至于梅蕊都不清楚其中的货币汇率,所以她只能询问卢玉英。

    齐国的货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青铜铸币为下币。

    接下来,就是数学计算问题。

    古代一斤为十六两(两百五十克出头)一两约为十五六克。齐刀平均重约三两(四十到五十五克之间),最大的约为三点五两。

    梅蕊从卢玉英的口中得知,一两珠玉等于十两黄金,一两黄金大致等于一千两青铜,但青铜铸成齐刀币后,由于做工精美,一两黄金便只相当于三百齐刀,这可能与齐刀铸范(铸币模板)一次可铸三枚的原因有关。

    她想想也是,由于技术限制,古代的金属铸币不可能每一枚都同样重,偏差能保持在一两之内,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春秋战国时期的数学发展较为落后。加之度量衡十分混乱,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标准。

    但是就算标准不同,也只是斤两上有略有偏差,特殊情况除外,基本上古代的重量单位为石、钧、斗等。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三十斤为一钧。

    最后,不同诸侯国家的青铜铸币之间以重量换算。

    例如,一枚齐刀,按照称量后的重量差不多可以兑换成五到七枚秦半两钱,至于能换多少实物,还是要看各国国内的物价。

    谈到黄金,卢玉英说,黄金一般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易的主要货币,或者作为国君对臣子的赏赐,较少在国内的民间流通,因为平民花不起。

    对此,梅蕊觉得也有道理,在齐国五刀等于一斤,一百刀用绳子串起来都有二十斤;一两黄金相当于三串齐刀(三百刀),共重六十斤,也就是两钧重。

    “看来,要赚取黄金不容易啊!”梅蕊感叹道,不过她相信自己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