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糕干情缘 » 第八十九章

第八十九章

    杨春三月天气渐渐的变暖,王家贵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终于要闯荡东北了。

    这天一大早,王家贵将大木桶放在了小推车上。然后他用绳子把木桶固定绑好后,就将那麻包里的大盐倒入桶内。这大木桶足足的装了二百八十多斤的大盐,还剩下半麻包他又收藏了起来。接着他把那木桶的隔板放好,又在那隔层上面放了一大罐臭豆腐,和一大锅贴饼子。接着王家贵把木桶的盖子盖好,然后他又把一个被窝、一个水壶和一个夸包(那里有木工工具)放在了小推车上拴好。

    临行前妻子张金华一再的叮嘱王家贵:“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些东西都没了也不要紧的,只要人安全就好。这次出门成与不成都要早点回家”……。

    王家贵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老婆孩子,推着小推车向东北方向走去。

    临行时老婆把家里仅剩下的一两银子,塞到了王家贵的兜里。这还是龙火那时给的十两银子剩下的。此时他感到这银子沉甸甸。

    此时虽然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但是北方的大地上,依然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机的模样。天黄地暗路上到处是穿着破衣烂衫逃荒行走的人们,他们有的拉家带口,有大人孩子也有老少妇孺。他们都在不停的,艰难的在那板结的马路上行走着。他们有背着包裹行李的,有担担的也有推车的。

    路上行走的人多了,偶然也有的人躺在了马路上,再也起不来了。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不是饥饿而死,就是有病而亡。那时北方的大地上到处都是哀鸿遍野。

    王家贵推着小车,跟随着逃荒的难民,向东北方向行走着。饿了他就从车里拿出臭豆腐和贴饼子充饥。困了他就拿出被窝睡在大木桶上。有时他露宿街头,有时他就睡在马路边,有时他就住在破旧的寺庙。好在他带了被窝和干粮,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然这时北方的夜晚还是很冷的。

    几天后王家贵来到了山海关。当他出关时,有两个站岗的士兵说道:“车上是什么东西,打开检查!”

    王家贵急忙的说道:“报官兵大老爷,车里是大粪。”说着王家贵急忙的把木桶盖轻轻的掀开一条缝隙,一股奇臭无比的味道顿时就从大木桶里冒了出来。那两个当兵的,急忙的用手捂住了口鼻,并且急忙的喊道:“快走,快走!这大粪你打开干什么呀。”

    王家贵推起小推车急忙的出了山海关,又一路往东北前行。此时路上的逃荒的人们也渐渐的多了起来。他们有河北的,河南的,山东的。他们都是拉家带口的背着背包行李、挎着包袱、担着担子,向东北方向进发。他们也有很多的人像王家贵一样的推着小推车,向前行走着。那些小推车上有的装得满满的东西。有的坐着女人和孩子。推车的人们挺胸抬头目视着前方,他们迷茫,他们彷徨的一路向前行走着。

    饼子很快的就吃完了,没有办法,王家贵一路推着车,有时就买着吃,有时就要饭吃。而且他越往东北走,虽然是村庄稀疏但感觉饭越好要了。

    这东北确实是个好地方,虽然此时全国南北都闹饥荒,但是唯独这块黑土地上,却是风飘雨顺。这里地广人稀,很多的荒地没人开垦。因此那些逃难的人们,来到了这里开垦荒地,也就扎下根住了下来。因此东北当时很多的地方就形成了很多的自然村庄。当时大清朝廷也没有及时的登记管理,人们种地收粮很是自在。但是这里除了粮食,其他物资都很缺乏,而且这里交通闭塞。

    王家贵推着小车毫无目的的向东北方向又走了十多天,这时他的脑子一片空白他很是茫然,要到什么地方,他浑然不知,他只是随着逃难的人群往东北方向不停的走着。越往东北走,逃荒的人越加的少了起来。

    这天上午王家贵推着小车来到了一个叫范家屯很大的一个镇子上,这个镇子有一条很宽阔的街道。那街道上人很多也很热闹,街道的两边有很多摆摊做买卖的,而且还有很多的店铺。

    王家贵一看这条街道人很多,很不好过。于是他拐了一个弯,来到了另一条比较清净的街道上。当王家贵走到路边的一个胡同口时,就听有人高声大喊道:“快来人哪,抓住那两个偷东西的人呀—!”王家贵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那胡同里有两个年轻小伙子飞快的向胡同口跑来。那两个人一个身材魁梧,肩上背着一个布袋,一个身材瘦高,肩上也是扛着一个布袋子。他们像兔子一样的快速的奔跑着,在他们的身后,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一边追赶着他们,一边不住的大声喊着:“抓住他们—!”

    见此情景,王家贵推着车子上前紧走了两步,迅速的把车子横在胡同口,挡住了去路。并且他很快的从车上的兜子里抽出了一把斧子,握在手中。很快的那两个人小伙子,就跑到了王家贵的面前。他们一见王家贵堵住了胡同口,一个劲儿的作揖:“大哥行行好放我们一条生路。”

    王家贵大声的喊道:“把东西留下,放你们过去。”

    那两个小伙子,一看王家贵手里拿着斧子,只得扔下了两个布袋子,跑出胡同。王家贵一见那两个人跑了,也就很快的把斧子放回了小推车的兜子里。一个身穿蓝色的长袍大褂,身子微胖的中年男子连呼在喘的追到了王家贵的面前。他的脸很白,已经流出了很多的汗水,一双大眼很是有神。他一见王家贵把东西截了下来,很是激动的一把拉住了王家贵的手:“谢谢兄弟!谢谢兄弟!你可是救了我。”

    “大哥这没什么,东西没丢就行。”说着王家贵就要推车赶路。

    那中年男子急忙的说道:“兄弟哪里去!”

    “大哥我还要赶路。”

    “兄弟不急,先上我那里喝口水再走,再说了你这刚刚救了我,我怎么也要表示一下感谢。”

    王家贵盛情难却,只得说道:“那就把这东西放在车上,我给你推回去。”这人很是高兴的把两个布袋放在了小推车上,领着王家贵把车子推进了胡同里的一个院子里。那中年男子,把院门拴好后说道:“兄弟咱们屋里请”说着他抄起了一个袋子扛在肩上。王家贵也急忙的拎起了另一个袋子,跟着这中年男子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店铺里。他们把布袋子放到了柜台下。

    原来这个中年男子叫邹志雍,在这镇中开的这个杂货商店也是很有名气的。这个店铺很是红火,整天的人流不断。邹志雍老板平时待人也和气,而且买卖公平,因此他的人缘也很好。

    这个店铺有三间房子,中间这间是穿堂门,屋里有一个柜台。前门直通一条热闹而又繁华的街道,买东西的人们,都是在前门而进。走出后门有一个后院儿,院门直通胡同。刚才王家贵他们就是从后门进来的。店铺的东屋,有三排货架子,放满了油、盐、酱、醋、烟、酒、茶、糖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西屋也有三排货架子放有百货日用品:针线、服装、鞋、帽、毛巾、袜子、肥皂、儿童玩具等。

    王家贵进得店来,邹志雍老板急忙的让座:“兄弟快请坐先喝点水。”说着邹志雍急忙的从柜台上拿起了一把暖壶,倒了一大碗热水递给了王家贵。王家贵把碗接了过来,坐在了柜台旁的凳子上。他喝了几口水,四下打量了一下不由得说道:“大哥你这店挺大的怎么这两个人就这么胆大呀?这大白天的,就敢明目张胆的偷东西呀?”

    兄弟你有所不知,这里来的人有很多的是逃难来的,他们生活很困难又没有钱,所以有的穷疯了就偷就抢的。今天多亏了遇见了你,把东西截下了,要不然我是追不上他们的。真要是把这些东西丢了,哥哥我就会坐牢的。我真的要感谢你了兄弟。”

    “哥,什么东西呀要坐牢?有那么严重吗?”

    “兄弟你有所不知,这两袋子东西,一袋子是玉米面,一袋子是食盐。这玉米面丢了没什么,但是这袋子盐要是丢了,哥的麻烦就大了。这食盐是给这当地的官府卖的,它是按每家每户人的定量供应的。我们卖出去的盐是要登记的。到时候官府是要查验的,如果把这盐丢了,哥哥我没处补上,到时候说不清楚,我就是贩卖私盐罪。这袋子盐丢了最少也要坐五年监牢,所以你今天可是救了哥哥。”

    “哥这盐这么重要,你怎么不把它收好看好呀?”

    “也是哥哥粗心大意,平时这盐就放在这货架子上,今天是一个教训,以后我不会再放那么多了。”

    “哥今天是怎么回事,那两个人怎么就敢在你的眼皮底下,抢东西呀?”

    “这两个人也是来了好多回了,每次他们都是来到屋里转一阵子不买东西。今天早上他们也是这样的到了店里转悠,当时有人要买帽子,我就给人家到西屋去拿。那两个人一看我去了西屋,他们就从东屋拿了这两个袋子,从后门跑了出去。等我发现后,他们已经跑出了院子。这才遇到了兄弟你仗义出手,哥哥今天遇到了你真是太幸运了,兄弟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

    “我是天津大沽人,叫王家贵。哥你贵姓?”

    “我姓邹,叫邹志雍。”

    正在说话间,进来了几个人买东西。邹志雍又忙活了一阵,又回到了柜台上。

    一会儿这店铺进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邹志雍急忙说道:“儿子,这是你王叔叔,今天可是帮了咱家的大忙了。”

    那小伙子急忙的喊道:“叔叔好?”

    王家贵笑着说道:“这小子长得真棒浓眉大眼的,跟哥哥长得一个样子。”

    邹志雍冲着这小伙子说道:“你先在这里盯着点,一会儿我叫你妈来替换你,我要和你叔叔到家喝两杯。再有你也要照看一下儿后院你叔叔的小推车。”

    “哥不用了,我还要赶路呢。”

    兄弟这都要到了饭点上了,我怎么能让你走?今天你可是救了你哥哥,我怎么也要表示一下。走你跟哥回家让你嫂子炒两个菜,咱哥俩喝两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