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诸葛亮魂穿崇祯 » 第四十五章,大梦方苏醒,羹汤引诡谲

第四十五章,大梦方苏醒,羹汤引诡谲

    夜半,正是皓月当空,群星暗淡之时。

    紫禁城文华殿内,做个冗长大梦的诸葛亮终于醒转过来。

    “啊...”

    他伸了个懒腰,顿觉精神矍铄,身体轻盈。

    年轻到底是好啊,哪怕再熬再累,只要得到充足的休息,定能恢复,不似他以前那样,睡也睡不好,吃更吃不下,连带着身体每况愈下,直到合眼之时。

    而随着他的动静,伺候在殿外的王承恩也反应了过来,忙招呼人准备茶水糕点,自己则陪着笑脸上前道。

    “皇上,您这一觉真是睡了个饱啊!”

    “噢?我休憩了多久?”

    “自下了早朝以后您一直在睡,到了这会,估摸着也有六七个时辰了吧。这次啊,老奴看您睡的是真香,也真是放心。”

    王承恩说完,又招呼其他人将糕点茶水送上来,再次劝道。

    “皇上您睡了这么久,也饿了吧,洗漱一番后,就快些吃点东西吧。”

    诸葛亮见了王承恩的举动,也忍不住夸赞一声贴心。

    只是他在听到已经睡了六七个时辰以后,立马警惕起来,忙问道。

    “我竟睡了那么久,宫内宫外可有大事?我可速速处理!”

    诸葛亮一说完,爬起来又要前去案牍前批注。

    王承恩忙拉住,忧虑道。

    “皇上,没有什么大事,大臣们好着,后宫也无事,大家伙都因为皇上您的勤政而备受激励,正在各部加班加点的批注呢!”

    诸葛亮愣了片刻,才意识到这里不是五丈原,没有无尽军务,也不必防范敌人偷袭。

    他长松一口气,这才稍作从容道。

    “既如此,我便吃些东西吧。”

    “唉,这就对了,皇后娘娘今天还派人来让我劝您好好吃饭呢,她亲手为您做了碗羹汤,只可惜全都凉了。”

    王承恩情真意切的说道,那语气中满是敬畏和羡慕。

    能娶到如此好的妻子,走到哪里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诸葛亮也不愿意辜负了周氏的一番好意,遂说道。

    “那便热了那碗羹汤,我一并喝了吧。”

    “哎!这就对了,老奴早就准备好了。”

    王承恩闻言,大喜过望,忙让人将热好的羹汤松了过来。

    诸葛亮哑然一笑,这老太监还是有几分机灵劲在里头的!

    他也懒得敲打,便享用起了皇后周氏亲手烹煮的羹汤。

    这汤虽是复热的,但也是香美,一碗下去,浑身舒坦,仿佛能解五脏六腑之渴一般。

    诸葛亮食欲大开,又吃了好些东西。

    王承恩在侧,笑容更甚,欢快道。

    “皇后娘娘的羹汤可真有本事,让皇上您如此喜欢!如此天生一对,真是我大明的福气啊!唉,就是可惜了,皇后娘娘太过简朴,连带着国丈一家也简朴。今儿我还碰上国丈,发觉他衣服都穿得破烂呢。”

    一句简单的话,好似平平无奇,但若是联系前后,却又能品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来。

    正在吃饭的诸葛亮听出了弦外之音,稍稍停了手中的筷子,却没有发作。

    他抬头看了一眼正在卖力伺候的王承恩,忽然问道。

    “现在什么时候了?”

    王承恩还以为自己出错了,忙躬身道。

    “现在...快卯时了。”

    “也就是说,又该早朝了?”

    “是了。只是皇上您昨日如此辛劳,要不今日就暂不早朝了?”

    “不必,正常早朝即可。”

    诸葛亮这时候才不动神色的停了筷子,回到了案牍前,继续阅览新的奏章。

    王承恩被吓得满头大汗,却心虚的不敢多说什么。

    不多时,早朝时分已至。

    今日之早朝,由于有昨日珠玉在前,所以讨论的事情都少了许多。

    毕竟政策更改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反馈,所以诸葛亮也不着急,他要给足百官们时间适应。

    唯一有些奇怪的,是新上任的刑部尚书刘一燝。

    今日的他格外安静,并且浑身冒汗,像是生病了一般。

    诸葛亮遂安排王承恩,让他请太医前去为刘一燝看看。

    由于事情较少,早朝很快就接近了尾声。

    诸葛亮也想再多多休息,毕竟三个月的长时间消耗,还是有些吃不消的。

    王承恩遂在他的授意下,准备上前宣布早朝结束。

    然而就在此时,向来对朝中大事小事不加理睬的勋贵们,不知为何,忽然有了反应。

    有一人高马大者走出队列,当即说道。

    “皇上,臣有本启奏。”

    诸葛亮看了这位面容富贵,却有些中气不足的中年人一眼,回想起了此人的名字。

    成国公朱纯臣。

    他也是个本分公爷,没听过有什么大事发生,今日怎么会忽然上报呢?

    “请直言。”

    “谢皇上。”

    那朱纯臣说完,脸上忽然露出了惭愧之色,愧疚道。

    “皇上,臣心有愧疚啊。”

    “噢?此话怎讲?”

    诸葛亮轻抚着扇子,细细打量着这朱纯臣。

    怎么这人在此刻看起来,那么像那些喜欢表演的江东鼠辈一般呢?

    朱纯臣得了回应,更痛心道。

    “臣数日前,曾于闹市中偶遇当朝国丈,发觉他衣衫破旧,多有补丁,真是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之人。如此家风,难怪培养的皇后也如此令我等敬佩。

    反观臣等,飞禽傍身,走兽束腰,竟有些奢靡,真是羞愧不已。臣斗胆进言,恳请皇上加封国丈,以慰他教女有方,为我大明竖立标杆之功。”

    这一番话说得是句句在理,头头是道,言辞之间更是自我贬低,以捧国丈。

    就连文官们听了这番话,也颇为惊奇。

    怎么成国公今日如此深明大义了?

    诸葛亮抚扇动作稍停,却不做表率,反而看向了礼部,询问道。

    “韩爌,你以为如何?”

    韩爌不明就里,这下被点名,心里还是有些慌张的。

    毕竟事关皇家家事,虽然礼部有名义上的管辖权,但实际上这种事情还不是新皇一句话的事情。

    他以为皇上是想要封赏国丈的,只是需要自己开口罢了,干脆说道。

    “臣以为成国公言之有理,国丈教女有方,应当封赏。此法也并非异类,历代先皇都有此等封赏。”

    有了礼部尚书兼内阁大臣的赞同,朱纯臣更加自信了。

    他早就料定礼部不会阻拦,毕竟国丈目前就任的官职实在是太低了,只在京城当个小小的南城兵马司副指挥,品阶不高,还是虚职。

    如今皇后已经册封,母仪天下之际,适当的提升一下娘家人的地位,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嘛!

    这般小事,又是成国公提出的,自然是无人反对。

    眼看满朝文武都已赞同,在这队列之中,只有一人浑身颤栗,手藏于袖子之中,捏着一本随身携带的奏章迟迟不敢动弹。

    这人,便是刑部尚书刘一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