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我是大暖男 » 03 不同的路

03 不同的路

    黄小红一边在摘菜,一边说道,“我们家就小姑最小,我小时候都是跟着小姑屁股后头,都是他带着我和大红去大姑家。”

    王磊安静的听着,自家父亲兄弟姐妹三个。而母亲这边兄弟姐妹四个,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就是入赘的小舅那边走动相对来说少一点,比较势力的小舅一家也只喜欢以后厉害起来的大姑一家。

    自家母亲年龄小,而且和大舅相差也有十多岁。说起来自家母亲这边以前其实挺厉害的,大舅小时候还有金项圈,外婆听说以前是地主婆。

    只可惜在那特殊的年代,这样的出身绝对不是好事情。

    王娟娟剥着黄豆,说道,“姐,等下我去钓鱼。”

    “你钓什么鱼?”黄小红没好气说道,“你就跟个野小子一样,钓鱼、下黄鳝笼,你就该和你大红哥是一家。”

    大红哥的副业确实不少,家里的田暂且不说,去茶场帮忙炒茶叶、下黄鳝笼,打渔等等,这些事情他都非常擅长。

    其实大舅一家的事业心都很强,养鸭子、承包鱼塘等等,做了不少事情,但是没一样做的好。所以一直都是比较普通,老家的那几间房子一直都是乱糟糟的。

    说起来这些,也是因为大舅和大舅母持家方面比较差。大舅喜欢拉二胡,有戏班来的时候还要去帮忙拉个二胡。大舅母呢,一辈子没吃过苦、没下过田。

    王磊只是安静的在旁边帮忙,剥黄豆、撕山芋杆,这些事情他还是可以做的。

    王磊闲着也是闲着,也将初中的书本给翻了出来,温故而知新。

    很多人都说高考交卷的时候连脑子都给一起交了,王磊本来是不信的。可是现在看着初一的一些知识,他显然是有着那么一些迷茫,有点似懂非懂的意思。

    好像看懂了,但是好像也有些看不懂。还是需要继续琢磨一下,将那些丢掉的一些知识点重新掌握,这样才好一些。

    临近中午的时候,一大群人回家了,王磊也看到了父母脸上的笑容。

    这一下不用担心了,这么一群人在帮忙,双抢的事情不用担心那么多了。

    陈永清看了看王磊,打趣说道,“哟,这还真是大学生的样子。翻肚子了就在家里看书,你好好读书,等你考了清华北大,我买火炮从我家一路放过来。”

    清北就算了,王磊很清楚那需要的不只是努力,天赋更是不能缺。就算自己两世为人,王磊觉得自己再努力,说不定也就是一本的样子。

    985估计都很难,能够有着211,那就算是相当不错了。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王磊也非常清楚,想要考大学也非常难。

    看着陈健,王磊忽然间想起来一些事情,“小健哥,你们现在高考还是先填志愿再出分数线对吧?”

    陈健点了点头说道,“嗯,是这个样。”

    这不是在说天方夜谭,以前的高考就是盲填志愿。先估分填志愿,而不是出了成绩、出了分数线再填。所以填志愿,那是非常有门道的。

    印象中表哥好像就是因为估分失望导致滑档,从三本到一专。

    不过说起来三本也是不小的压力啊,三本的学费比起二本几乎是翻了个倍。而现在大学的学费普遍在三千元左右,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可是不小的压力。

    王磊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要去想那么长远的事情了,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更重要。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更多。

    比如说如何去解决家里头的经济负担,这才是最迫切的一个难题。

    一夜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买彩票记不得号码,也不觉得主任会给机会。仔细思考半天,也没想起来老家附近有什么贪官污吏藏起来的赃款等等。

    还是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了,还是脚踏实地的更好一些。

    双抢的事情看起来不用担心了,抢收抢种的任务完成了,家里的亲戚帮忙,确实非常高效。

    攒学费、改善生活,这才是王磊现在应该去考虑的一些事情了。可是他现在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就算是想要去打工,好像也没那么容易。

    说起来这个年代也无所谓童工之类的,很多工厂实际上都有一些未成年。这个年代进厂打工对于不少人来说也是一个出路,要给中介介绍费、身份证被押着,这都是常态。

    王磊绞尽脑汁,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不得不感慨‘钱难挣、屎难吃’,现在依然没有什么办法,依然没有什么思路。

    王世平和黄秀宁就觉得比较放心,自家大儿子自小就算是比较懂事、上进,哪怕现在考上了二中,依然是在努力的读书。

    这可是村里的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在黄泥乡每年能够考上重点高中的加起来也就是十个左右。不要说在这个年代了,就算是以后,城乡教育的差距依然是非常大。

    一起长大的张伟看着坐在树荫下的王磊就打了个招呼,“磊磊,还看书啊?”

    王磊抬起头,看着发小笑着问道,“你准备以后做什么啊?”

    高中没考上的王磊直接说道,“去学手艺了,我爸找了关系,让我去春波来学理发。”

    这看起来也是一个出路,现在不少没有考上初中的,也都是要学门手艺。

    “那我以后就找你剃头。”王磊笑着打趣说道,“你手艺要好一点,不要给我剃几个豁。”

    对门的刘玲就问道,“小伟,你也去学剃头啊?”

    张伟有些意外,连忙问道,“玲玲,你是在哪学啊?”

    “我去美英家学。”刘玲立刻开心的说道,“那正好,我们一起去县里。”

    王磊欲言又止,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张伟学了半年理发然后就和街上的小混混搅合在一起。至于刘玲的话好像也只是学了半年的理发,然后就在街上瞎混,据说曾经也在洗头房做过一段时间。

    王磊也不好多说什么,他们这一代人,或者说在任何年代,都有一些人走了歪路。现在的王磊也没资格、没资本去说什么,他现在大概也没能力去改变什么。

    和发小们稍微聊了一下,或许以后也就是遇到了的时候能聊几句,或许也就是逢年过节回家了能够吹吹牛。

    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道路,而王磊和他的这些发小们,多半是很难走上同样的道路。

    回到了家里的王磊放下书本,代数、几何都是不能马虎的,都要学好。可是其他的学科也不能放下,哪怕学过一次,也不见得所有的知识点都还记得住。

    就算是自己拿手的语文,现在让他背诵、默写一些文言文或者唐诗宋词也不现实,很多基本上也都是给忘光了。

    看着课本,王磊忽然间想起来一些事情。

    写作文啊,写小说啊,严肃文学可能没戏,《知音》早就创刊了,《故事会》、《青年文摘》之类的也都有了。

    知音体,或者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八卦,所谓的大人物的小传记等等,还是有些吸引力的。

    不为别的,就为了稿费。大不了学学余华,多投几家杂志社,说不准就能有回响呢。反正现在也没什么本钱,还是去尝试一下吧。

    想到这些,王磊确实心动了,他现在大概也只能出卖自己的才华了。

    如果有才华的话,那就出卖一些。如果没有的话,就想想后世的一些自媒体、公众号,想想那些似乎有那么些荒唐的故事。

    也别管真实性,这个年代不在乎这些事情,知音体之类的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通俗文学,能赚到稿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