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低武开始修仙 » 第二十三章 溟濛鉴

第二十三章 溟濛鉴

    李玄驹取出鉴子,那鉴上微微闪着灵光,他将金魄与命光合一时,曾将意识没入鉴中,这鉴子似是得了些好处,加上近日得了海中大量金魄阴气,本来估计还需要多年的温养,现在恐怕就差临门一脚,此鉴便可以真正成为法器。

    李玄驹沉吟一二,突然毁去鉴中那道用以吸引阴气的金魄,鉴中阴气失了所依,几欲上升于李玄驹体内,又几欲下降到被李玄驹勾了金魄的诸生灵之中。

    李玄驹此时手掌却是忽然裂开,血液浸润鉴身,鉴中阴气顿时停于鉴中不动,血液竟缓缓融入鉴身之中,与阴气结合。

    那鉴中金魄仅仅是为了用来吸引阴气,李玄驹不可能让自身法器中有这么一道外来的金魄,知道自己金魄融入命光,便用自身的血液来代替原先金魄的作用。

    那鉴上灵光达到鼎盛,却又缓缓晦暗下去,最终变得与寻常鉴子无异。

    李玄驹却是一笑,神物自晦,他这个主人自然可以感觉到其的状态,当下轻轻催动,鉴上便又缓缓发出亮光,李玄驹将意识投入鉴中,感知鉴子的变化。

    鉴中多出一条阴气凝成的河流,无数金魄浮于河流之上,皆显现出生前种族模样,金魄在其中缓缓融化,成为纯粹的阴气,化为河流的一部分,比起先前,阴气获取的效率竟不知提升了多少!

    阴气按道理来讲并不会消解金魄,之所以会出现河水将金魄融化的情况,是因为河水并非由纯粹的阴气构成,还含有李玄驹的命光,而李玄驹的命光又带有金魄特征,正因如此,金魄才会被河水所融化。

    李玄驹思索了一会,将鉴子取名为溟濛鉴,用了阴气的本名,也算的上是恰如其分,却注意到溟濛鉴中有一奇特金魄,形如猿猴,竟然努力借着其他金魄,将自己尽量从河中脱离。

    李玄驹微微一讶,追溯这个金魄的原主,是曾经被他授过金魄的野兽,在刚刚恰好死了,一时兴起,有了些想法。

    这金魄在河中并非即刻便散,李玄驹便将大量金魄聚于河水中央,将其化为一座小岛,那猿猴金魄即刻爬到岛上,全身比起开始却已是变得虚浮。

    那猿猴在小岛上左顾右盼,时不时还抓起一旁游过的金魄,将其填到岛上,李玄驹看着饶有趣味,这一座小岛,就这么被这只猿猴一点点的扩大。

    金魄的行动似乎也会不断消耗自身的存在,随着猿猴的行动,身体也在不断继续变得虚浮,猿猴似是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竟然是从河中捞出一只鸟状的金魄,就这么生吞了下去。

    李玄驹看得发楞,如果他没记错,这种类似于吞魂的能力不管在什么体系中一般都会带有极其严重的负作用,最适合金魄补充的方式还是吸收阴气,可溟濛鉴中根本不存在这只猿猴金魄能够吸收的阴气,自然只能这样补充自身。

    那猿猴吞了那只鸟,身体可见的变凝实了些许,接着又在河中不断捞出其他金魄,一一吞服,它似乎仅仅知道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延续,却没有想过这样做带来的后果。

    李玄驹也不着急,他有些好奇猿猴最后的结局会是如何,那猿猴身躯愈加凝实,但其色泽却越发浑浊,忽然就躺在小岛上一动不动了。

    李玄驹将一点意识潜入猿猴金魄之中,发现猿猴此时的感觉与他当时性命合一时接近,都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不同的是,猿猴是因为身体金魄过于驳杂所导致的。

    李玄驹知道,日后溟濛鉴中如同猿猴这般的智慧金魄并不会少,不可能就让这样金魄白白浪费,微微思考了一下,在小岛中央用金魄化开一眼阴气泉水,那泉水一化开,却要往岛下河流中涌去。

    李玄驹知道这是由于河水中命光的金魄特征吸引阴气所致,当即出手扯出了那猿猴体内多余的金魄,传递给猿猴泉眼的信息,那猿猴即刻飞奔致泉眼处,不停的大口喝下泉水,直到泉水彻底没入地下,那猿猴即刻心满意足的在岛上不动弹了。

    李玄驹见问题暂时解决,心中松了一口气,为溟濛鉴设置了一个规则:

    每日午时,小岛中央会自动用金魄化出一眼泉水,泉水会不断补充,直到午时结束。

    如此一来,应当就可以保证这猿猴金魄的存活,李玄驹放下心来,却不好将其与寻常金魄一概论之,李玄驹便把这种特殊金魄命名为游魂。

    他猜测,五性其实本质为一,五性之分只是其在人体上的不同作用,这些游魂看似只剩下金魄,实际上五性俱全,再加上生前便有智慧,所以死后依然有灵。

    退出溟濛鉴,溟濛鉴却还有另一重神异,能够通过消耗鉴中河水,强行将他人金魄勾进溟濛鉴中,被勾之人即刻便死,李玄驹心道自己总算是有点真正意义上的仙家手段了。

    十日后,清晨。

    李玄驹正于楼船内把玩着溟濛鉴,那猿猴摸清了泉眼出现的规律,每日午时便在岛上中央等侯,其余时间便是用金魄填岛,如今小岛面积已比先前大了将近一倍。

    海面上忽地扬起大雾,遮天蔽日,五步之外不可见人,李玄驹走出房间,来到甲板上,几个和他一起前往秘宗之人也纷纷到来,白玉川道:

    “我就把你们送到这里了,接下来会有其他人来接应。”

    说罢,白玉川拿出一根造型奇特的短笛吹响,声音尖锐刺耳,几个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声音,纷纷捂住耳朵,李玄驹倒是若有所思,他知道这种笛子,声音向来以雄浑低沉出名,吹成这样恐怕是秘宗专门用来接头的方法。

    浓雾密布的海面上,缓缓驶来一艘一船,撑船之人是个中年男人,李玄驹观其金魄,应是武学十二楼阁的修为,竟在这给秘宗撑船,那男子看见李玄驹也是一惊,道:

    “这位小哥看着年轻,竟也达到了十二楼阁的修为,真是后生可畏。”

    李玄驹为了隐蔽,并没有穿道袍,而是穿着一身玄黑的常服,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听了他的话,李玄驹微笑道:

    “阁下错了,我这却是生的脸嫩。”

    那男子打了个哈哈,笑叫道:

    “都上船来吧。”

    众人登至船上,有一人忍不住问道:

    “秘宗还要多久才到?看这架势应该不远了吧?”

    众人也纷纷点头,在楼船上那么多天,大多也厌烦了。

    男人笑道:

    “不远了,不远了。”

    可他下一句话却让众人心底皆是一沉。

    “还有三日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