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寡人周天子但在战国时代 » 008 天子出巡

008 天子出巡

    只有尽快摸清现今农田的情况,才能对症下药,改良农具,提升田野的肥力。

    姬延吃完饭,换上便服后匆匆往门外走。

    “大王,您等等我们啊!”

    年过半百的东周公与太保跟在身后气喘吁吁,竟一时间追不上大王。

    “换做以前春耕,大王只会做做样子,现在的他,真不一样了!”

    司徒一边提着衣裳追赶,一边小声嘀咕。

    以前的周天子,只会在春耕开工仪式象征性的做做样子,甚至担心泥土脏了衣服,根本不愿意下地,引得围观的农夫颇有怨言。

    “噤声!”

    听到司徒的低估,太保双眼一瞪,敢在大王背后嚼舌头,找死吗?

    “司徒话有道理,大王真不一样了,不但对百姓的生计十分关注,连耕种也要亲自入场,十分贤民,颇有尧舜之风。”

    想起姬延最近的做法,西周公颇为感慨。

    先是打开国库散财给失家百姓,担心生计问题又命人购入鸡、羊交由他们饲养,如今更是亲自负责春耕。

    事事亲为,颇有贤明君主的风气。

    而被称赞的周天子,却为行动不便而苦恼。

    姬延原以为换上便服也会让他行动方便一些,却还是上衣下裳,就像穿裙子一样,无法让自己身轻如燕。

    而且更衣时,竟有四名女官服侍自己。

    推开她们,自己动手,却发现穿衣竟然这么难,一片接一片的布料,根本不会绑。

    身为现代人,从思想到生活饮食的方方面面,都觉得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但只能忍一忍,只有利用在位经验,尽可能的提升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

    刚走到大殿门口。

    门外,传来虎贲将军孟鲁的斥责下人的声音。

    出门,看到孟鲁右手按住剑柄,而身为马邑的小吏正被两名虎贲侍卫按在地上,马邑趴在地上不敢动弹,但瑟瑟发抖的身躯说明他此时的极度惊恐。

    “孟鲁,怎么回事?”

    姬延眉头微皱。

    “大王,这名小吏身为掌管马匹的官吏,却挑选出一匹颜色不纯的马匹,有违天子威严,末将正准备惩罚他!”

    姬延一看,他的銮驾是六匹颜色纯净的赤鬃黄马,不过最边上的一匹,背上有两块白色的斑点,若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周天子出巡,必须是六匹马来拉驾鸾,而对马的体型长相,也有严格的规定。

    夏朝时,拉天子的马匹需是拥有黑鬃的白马。

    商朝时候,需用黑头的白马。

    而到了周朝,需用赤鬃的黄马。

    这一切,都为了显示上下尊卑。

    从礼服、礼帽、蔽膝、大圭、大带、裙子、绑腿、鞋子、横簪、瑱绳到冠系都有不同等级,佩巾、刀鞘、刀饰、革带、带饰、飘带、马鞅都有不同的数量,服饰上的花纹颜色和所佩的铃鸾等声器都有差异,如有违反,负责规范贵族礼仪的虎贲将军,有职责惩罚他们。

    “大王,小民实在是冤啊,符合大周王室的马匹,附近根本没有,需从千里外的河曲之地引入。”

    “小民兢兢业业管理马业,但奈何秦军强盛,断道义渠,河曲马已经近十年都没有引入了。”

    “自从秦军入城后,马匹尽散十之七八,若不是小民冒死藏马,这六匹赤鬃黄马也难以保存!”

    马邑小吏十分委屈。

    “住嘴!管马不善还敢找借口。”

    孟鲁大怒。

    “孟鲁,放开他!”

    姬延语气平静说道,小吏说的都是实话。

    冷兵器时代,马匹是非常重要的军备资源。

    王畿之地,并不产马,也不适合养马。

    王室的马匹,都是从河曲之地引入。

    河曲之地属于戎人建立的义渠国土地,周朝每年都要从义渠国引入大量河曲马。

    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调集重兵从东、西、南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25座城池,使义渠国疆域大大缩小,实力锐减,秦军的断道让周朝难以在义渠国引入河曲马。

    因此,马匹越来越少,连突显周天子的赤鬃黄马都凑不齐了,因马匹紧缺,一些身份较低的王公大臣都用牛车来代替马车来上朝。

    姬延目光看向车队,笙旗林立,豪华的驾鸾一辆接一辆,服务王公贵族的侍从更是排出五十米开外。

    “从今天开始,寡人出行,不讲排场!”

    姬延定下了规矩。

    “大王,您可是周朝天子啊!”

    孟鲁一愣。

    “周天子又如何?讲排场就能劝退秦军?就能征服七国?”

    周天子的话让孟鲁很难接下。

    姬延面色不悦:“寡人说了,不符合现在的礼制需要改进!”

    旋即在所有人目光注视下,高声道:“寡人承天景命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唯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壮大我周国。”

    “如今,周室衰微,如果还太骄奢淫逸,必然得不到民心!”

    “民心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在姬延的严令下,十五辆马车减少为三辆马车出行,天子乘一辆、随从大臣共乘一辆、东周公、公子咎共乘一辆。

    耕种的田地,在王城以外。

    城外的情形,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饿殍遍地,不忍直视。

    现今兵戈不断,诸侯国之间征战,为了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常常以斩首的形式来处理俘虏。

    光是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便高达166.8万人,没有记载的更多如牛毛。

    当年他读到“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从古杀人之多,未有如无道秦者也!”还没有任何概念,可是看到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由颇为感慨。

    距后世的官方统计,到了秦统一六国时,整个华夏只剩两千万。

    土地贫瘠,道路难行,贵族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百姓的性命更是如草芥一般。

    秦国对韩国开战,魏国陈兵韩国边境,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和征兵,放弃家园背井离乡来到周王畿之地,饥荒随处可见。

    民众穿着单薄的粗布麻衣,因为瘦弱,手臂像柴棍一般。

    “司徒,命令属下在王城外赈灾,安置灾民!”

    姬延政令一出,反对声便响起。

    “大王,城中粮食只够小半年,若是向城外灾民赈灾,储备粮减少,若是遇上灾年颗粒无收,城内居民很有可能会饿肚子!”

    “我百姓辛勤种植粮食,不应给这些流民吃。”

    大周臣民靠天吃饭,根本不能保证来年粮食是否丰收。

    粮食是安稳的保障,若是因为救治灾民而让城内暴乱的话,得不偿失。

    “西周公,我明白你的担忧!”

    姬延出声保证道:“寡人以周天子的名义向你保证,来年必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年!”

    “眼下这些饥民,皆是我大周子民,寡人,要收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