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寡人周天子但在战国时代 » 062 寓兵于农的军事改制

062 寓兵于农的军事改制

    司马一愣,继而出声问道:“大王,您对于改革军事制度有自己的想法吗?”

    看到周天子点头,司马不解:“难道秦国的军事制度不好吗?”

    “秦国的军事制度,在寡人看来,是同时代比较好的,和赵国的制度不相上下。”

    “但是,秦军的制度,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和缺点在里面,因此,寡人要不喜欢这样的制度。”

    为了印证自己说的话,姬延开口对司马说道:“司马你刚才说过,秦国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服徭役,这就是缺点。”

    “你想一下,如果你生于秦国,不是士大夫阶层,就需要服役,而且是一辈子。”

    “秦国的制度对于庶民来说,太过霸道,虽然能够给出征的将士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资,却无法缓解国内庶民的压力。”

    “庶民每天起床就要担负起秦军征战的后勤压力,这种压力,很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成为国家崩盘的前兆。”

    姬延想要跟他们举例陈胜吴广带领了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但想到还没有发生,只能作罢。

    “除了带给庶民严重缺点之外,它的训练制度还是值得我们效仿的啊。”

    “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不要庶民劳作的制度,选择他们的训练制度。”

    司马想跟周天子解释,秦国的军事制度也不是那么坏,但却被周天子轻易否决。

    “它的训练制度,也大有问题。”

    “这能有什么问题呢?”

    面对司马的质问,姬延并没有正面回答他,转而问向太保:“太保,你是大周带兵经验最丰富的,你给司马讲一讲,想要培养出百战之师,需要达到何种条件?”

    太保稍加思索后说道:“百战之师,必须达到四个最基本的条件”

    “一是军队实力和士兵训练程度服从性,二是下层军官诸如百夫长的组织能力,三是中高层将领诸如千夫长,师氏、虎姿的应变协调能力,四是最高层将军的决策、协调后勤、及后方的能力。”

    姬延点了点头,再次问道:“太保,你来分析,如果秦军光是通过训练,能够达成这四个方面的条件吗?”

    太保仔细思考后,摇头:“秦军无法在训练中同时完成这些。”

    姬延点头,旋即朝司马说道:“司马,你所谓的秦国兵役制度,只能短暂且有限地提高第一项和第二项,其他方面只能上了战场,让这些将领通过战争的试炼和士兵的牺牲来积累出指挥的经验。”

    “对于目前地大物博的秦国来说,它经得起士兵的牺牲和战斗的多次锤炼。但对我大周来说,根本不切实际。”

    “秦军的训练方法,对大周来说不适用。”

    众人觉得大王说的有道理,大周地小人少,将领和士兵本就不多,若是在战场上通过锤炼来培养将军的指挥作战和后方协能力,等到真正培养出的那一天,可能手下的士兵已经牺牲了差不多了。

    “大王,既然军事制度对于庶民和训练的方法不可取,那么常备军的驻守总该可取吧!”

    司马还对秦军制度心存幻想,但周天子立刻给他泼了一盆凉水:“驻军要像撒盐一样分散到广大的土地上,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压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但稀释了原有的整编军队,秦国的机动能力就会大幅下降,叛乱风起时,如果不能及时收缩进战略要地一定会遭受重创。”

    姬延想起始皇死后,秦国叛乱四起,秦军没有剿灭叛乱,还让起义军迅速推到到咸阳附近。

    这是秦军不够强吗?

    肯定不是,才灭了六国的秦军,战力凶狠可怕,秦军非常强。它能让起义军迅速推进的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军队太分散了,无法立刻有效组织军队来抗击。

    “听您这么一说,秦国军事制度的确不合理,会给庶民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只有老少男女一起服兵役,才能在战乱的时候提供出兵源和物资啊!”

    “大王,那您能有比秦军军事训练更有效果的训练制度吗?”

    太保眼中带着不解,难道大王还有更有效的办法吗?

    “只要稍微在秦军制度上改进,采用耕战制度,就能解决问题。”

    “何谓耕战制度。”众人齐声问道

    姬延顿了一顿说道:“我们把大周王幾之地十八岁的男子,统称为“更卒”。这些到年龄的更卒每年需要服一个月的“更卒之役”。”

    “这一个月里并不接受军事训练,但要为家乡承担劳役,比如修路、治河、开渠、漕运、运输物资。”

    “通过这种集体劳作,既不用影响到农耕,还可以培养每个男子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管理统筹能力,养成遵守纪律和服从命令的习惯。”

    众人觉得似乎是有那么一些道理,秦国人口众多,可招揽它国人士为新秦人,让其通过耕种等劳役来提供前线战士的物资,但是新秦人招揽不够,前线将士的物资也就不足。

    这只能以战养战的方式来维持这种平衡。

    周天子通过更卒的方式,似乎方式更比秦国合理。

    “这样就完了吗?”

    太保问道。

    “没有。更卒之役只是通过劳役等方式来解决物资,并没有改善训练水平。”

    姬延继续说道:“因此,到了二十三岁,每个“更卒”就要转正卒,首先,要让他们都学习兵法与战阵,进行基本的队列训练。”

    “正卒首先在周王畿各邑进行阵形训练,并负责当地的防卫和治安,期间高都城和王城选派优秀的中层将领和具有文化水平的或战斗经验丰富的优秀士兵进驻各邑,将战术知识和实际战法进行演练。”

    “训练期间,得到邑最高长官的允许,可派出进行周边剿匪等作战任务,培养个人的战斗杀敌经验。”

    众人眼眸发亮,周天子的正卒训练方法,真是太赞了!

    目前的士兵训练,只有都城才有,由于士兵的家并不都在都城,训练时需对牧、野、邑(小城和村落)等居庶民进行征召,耗时费力不说,还劳民伤财。

    而周天子的这些正卒本地当兵,减少了流动到大都城训练所需要的开销,平时也能够维持治安、扫灭匪徒,既完成了训练,也能够解决兵源问题。

    最重要的是,从都城来的将领和优秀士兵,把先进的作战经验带来,将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当然,正卒只是简单的解决了兵员的问题,但是和训练有素,作战凶猛的的士兵还沾不上边。”

    姬延继续开口道:“大周的男子在担任过一年“正卒”之后,各地将根据每个正卒的军事素质、家庭财力和家庭里男子的数量,选取质优者,继续为帝国再服役一年到五年不等。

    “质量较差的士兵,让他们成为后勤补给和工程杂役,进行训练,可减少一部分战时召集农夫参与运粮的压力。”

    “而质量较好的部分,还要分为三个等级,三等加入驻守王幾之地的边防军,成为戍卒守卫边境服役两年。”

    “二等成为王城、高都城等大城的守军服役三年,一等士兵经过王室挑选,成为虎贲、旅贲等禁卫军服役四年,拱卫王室。”

    “而最优秀的士兵需孟鲁和乐毅等将领挑选,成为骑兵等尖刀部队,服役五年。”

    “除骑兵之外的正卒、戍卒、守城军退役之后,将成为预备役,平时劳作养家,在需要时被征集人伍,一直为大周服务到五十六岁。

    听闻周天子的话,众人觉得有道理。

    每名男子都需要服役,但不是从头到尾都服役,只是阶段性的服役。

    这样既能缓解庶民面对战争的压力,又能让他们在年龄过后专心于农业生产等工作,安心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如何保证这些士兵的质量呢?”

    面对荀子的询问,姬延开口道:“除了工程杂役之外,正卒、戍卒、守城军其实就是常备军,完全脱产进行军事训练,只要严格执行,质量就不会差,战斗力也会很凶悍。”

    “如果让大周完全承担正卒、戍卒、守城军的开销,将会影响大周国力。”

    “所以,要对正卒、戍卒、守城军的物资和薪资进行区分,年限进行调整,人员流动,就能够减轻常备军的日常消耗。”

    “正卒由大周供养,无工资支持,戍卒第一年也和正卒一样,只是由大周财政供养,无工资支持,到第二年就可以领取很低的俸禄,但因边疆辛苦,平时的物资补贴要高于正卒。”

    “守城军俸禄稍高于戍卒,物资补给和戍卒一致,而虎贲、骑兵依次递增。”

    “此外,在这些士卒服役结束后,开始进行募兵制征召,征募这些已经超过服役年限,却具有勇敢精神,身体强壮、武艺高强,并且想为大周效力的壮士,对这类人,要加大钱粮供给来维持他们生计,让民众知道寡人求贤将士的决心。”

    姬延说完,只觉得有些口干舌燥,结果仆从递给的青铜水杯大喝了一口水。

    “妙啊,常备军分为三六九等,也对年限进行划分,通过薪资的差异,人员流动,既能提高士兵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大水漫灌一般对常备军无差别的薪资支持。”

    荀况觉得大王的计策实在很妙,的确是超越了秦军的军事制度。

    “总结一下,就是依托全民皆兵、寓兵于农的征兵制度,以及预备役、地方卫戍部队、中央禁卫军和边防军的三级军事体制,大周就能拥有了源源不断、训练有素的士兵兵源。”

    “正常状态下,我大周能扩大五倍的军力且能减轻生产生活的影响。”

    姬延说完:“欲成为名将,必先起于微末之处,并不是靠勇武之力,蚂蚁虽小,但能咬死大象。诸位谨记任何无敌的军队都是由无数普通士兵所组成的,庞大的军阵是从最小的“伙”开始合成的。”

    “因此士兵的挑选,军事的训练,容不得任何马虎。如果这些细微之处无法做到位,再优秀的训练制度也无用!”

    众臣子听完,皆是点头。

    “大王,这样的制度,的确能够帮助我大周士兵战斗力提升,又能够缓解王幾之内居民对于服役的压力。”

    太史很是感慨,历史上,穷兵黩武的君王,都不会落得一个好的下场。

    如今,大周稍有国力,大王就准备开启对东周公国的征伐。

    战争,开弓就不会有回头箭,攻占东周公国,一定会引起韩、魏两国的警觉,处理不好,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到时候,大周境内的百姓,定会承担起很重的战争压力。

    而大王的这项军事制度改革,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发动战争需要压榨百姓的事实,但能极大的缓解了百姓的压力。

    “您提出的制度,看似增加了许多训练内容,但仔细想想,反而减少了士兵对大周财政的消耗。”

    百工长仔细算了一下,正卒在当地参与训练,那么住宿问题能够轻易解决,又不会产生车马费等额外费用,更不会让当地空虚,匪徒趁虚而入,造成庶民财产损失的严重问题。

    “增加训练又能减少消耗,这项训练制度改革,的确是超过了众多诸侯国,又非常贴合大周的实际情况。”

    “现在老夫我都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改制后的效果了!”

    太保脸上浮现兴奋之色。

    对于军事上的改革,周天子做的第一件事是骑兵改制。

    由于骑兵属于保密事项,太保、太史等大臣无权查看,因此,他们觉得大王再浪费大周资源来做无用功,此番大王对军事的见解,让他们对其刮目相看。

    也改变了他们对骑兵的一贯观点,有些期待见识到骑兵的威力。

    “既然大家意见都统一,各位将领就执行吧!”

    距离冬天过去还有两个半月。

    这段时间,正好能够完全全面改制,不影响开春的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