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洪荒战神纪 » 第十三章 治乱之隙

第十三章 治乱之隙

    董大学士在放走佚名后,若无其事地回到了翰林院。

    “去干嘛了,贞鉴?现在朝廷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皇后需要我们,这就随我们进宫!”翰林院首席大学士顾曲舟有些失望地对董大学士说。董贞鉴是顾曲舟的得意门生,平时对其十分上心。

    董大学士说:“老师,依学生之见,大变将至,单凭翰林院可无回天之力。”

    “哦?说来听听。”

    “皇帝家的家事也是国事啊,老师。”

    “庆祖已经立储,不会有大问题的。”

    董大学士摇摇头,说:“历代皇帝手腕极硬,传位之时均在后台指挥少主掌管国事,这才使得分封至帝国各地的皇亲国戚不敢妄动,一代一代的统治得以延续,可这一次不同了,庆祖死于非命,可怜的太子只能硬着头皮上位,恐要面对的大鬼小鬼会络绎不绝。”

    “不错,说的不错。可是……正因如此,帝国才更需要我们翰林院出谋划策,不是吗?”

    “弟子愿追随老师,但只怕……”

    “怕小小翰林院会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顾曲舟内心很满意,脸上不经意露出笑容。“不管怎样,让我们先进宫领教领教!”

    这时,顾曲舟已领着数十位大学士来到皇宫。

    没有哭声,没有悲伤,只有冰冷的气氛才与这位至高帝王的离世相称。

    顾曲舟叹了口气:“已经开始了呀。”

    “怕是宫中已剑拔弩张。”董大学士看到士兵手上明晃晃的兵器,不禁自顾自地说。

    街道上到处是卫军,连城外驻扎的军队都进城了,就连面积如此大的帝都此时看上去都显得拥堵不堪,虽说是为了抓佚名加强安保,但有相当一部分兵力涌向了皇宫。

    这次在宫门把守的换成了义将军,“各位,我知道先皇的死很突然,许多事需要从长计议,但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多大学士,请顾大学士择三四智力上等者,随我进宫。”说完,西军司的智将军也来了,在义将军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顾曲舟没有办法只能挑了包括董贞鉴在内的三人随自己进宫。

    “老师,第一个挑战者出现了。”

    “这也太猴急了,也不怕被世人不齿!”顾曲舟顾及身边的卫军,只能小声嘀咕。

    “不会的,内阁常年担任秘书一职,怎么不懂这些,他们用手中卫军作为王牌,会大作文章的。”

    “贞鉴,一会儿进去低调行事。”

    “弟子遵命!”

    顾曲舟走过每日上朝的老路,熟悉又陌生,看到皇宫之中连丧事还没有着手办,就迎来了浩浩荡荡的军队,实在于心不忍,为庆祖伤心,一下子哭了出来。

    仁将军现身了,看到顾大学士的样子,也哭了。“顾大学士不要悲伤,我们内阁一定会料理好先皇的后事,还请您助我一臂之力。”

    看见仁将军的样子,顾曲舟哭得更厉害了,甚至哑着嗓子说:“皇子未经历练,佚名难逢敌手,这既难报君恩,也难复君仇啊!”顾曲舟先行示弱,“仁将军,我年老体弱,又加之悲痛欲绝,还烦请你扶我入殿。”

    “好好,老学士随我来。”仁将军亲自扶着顾曲舟踉踉跄跄地进了洪福殿。

    “洪福殿”即洪家万福的意思,是皇帝每日召集群臣商议国事的地方。

    这时坐在中央龙椅上的是太子洪厉行和她的母亲鹃皇后。

    “都到齐了吗?”鹃皇后是先朝仁将军的长女,因父亲工作的缘故,自幼便可以学习治国之策和为官之道,因后嫁入皇室,被夺去仁的姓氏,赐名鹃皇后。鹃皇后先声夺人,看到顾学士入殿后迫不及待地问。

    众官员看到鹃皇后黑色的长衣和额头的白布,都不由得心生愧意,相比之下自己还穿着各式官服就进了宫。

    仁将军安排顾曲舟入座后,回答:“都齐了,皇后娘娘。”

    鹃皇后看着座下零零落落十几位大臣,打心眼里憋屈,但又敢怒不敢言,为了面子也只能明知故问:“盲眼刺史团和凌云塔的人呢?”

    “回皇后,凌云塔派来的追月大人和逐星大人不知所踪,我们正在全力追查,至于刺史团嘛……我们不信任他们。”

    “也罢也罢,开始吧!”

    和通常一样,会议由内阁首领仁将军主持。“先请礼祭股的股长孔大人就魁庆祖的丧事工作作汇报。”

    “臣已安排妥当,三日后将举行丧礼,仪式日程将随后交由皇后和太子手中,请务必记下每一个步骤,全国子民都会关注的。”

    皇后点点头,说:“好,届时各地藩王将进帝都为皇帝奔丧,后勤准备工作与粮棉股和道路股的同事商量了吗?”娟皇后看到行省除了丞相外,只来了礼祭股、授业股、水利股、汇通股这些个无关痛痒的部门,想知道的也只能询问孔大人了。

    “商量过了,皇后。”

    “那三皇子会带多少人来,有军队随从吗?人马安排在何处?”

    见孔大人答不上来,皇后接着问:“三日后天气如何?是否需要安排凌云塔的法师操纵云雨呢?”

    仁将军看不下去了,连忙制止:“皇后,现在事出突然,礼祭股已经竭尽全力了,请勿责怪,后续他们会办好的。”

    “看在仁将军的面子上,放你一马,孔先生,不懂得还得多问仁将军啊。”娟皇后冷冷地说到。

    “接下来请东军司的礼将军汇报丧礼期间的安保工作。”仁将军接着主持会议。

    “慢着!”娟皇后叫停礼将军,“司税股的人呢?把管账本的叫来!”

    仁将军回到:“司税股焦大人身体抱恙,不能来。”

    “那谁来告诉我,这次丧礼花了多少钱,后期各地藩王的税款还能不能如数交齐?国库现况又如何?这些不交接,还开什么会?”娟皇后语速渐渐加快,却听不出急躁的情绪,依然端庄。

    “臣觉得,先皇的丧礼为大,其他可以后议。”仁将军面露不悦。

    “我不要你觉得。”皇后说完这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好像被抓住了脖子,快要窒息。

    “先皇他也会想先入土为安的,这是做臣子的责任。”仁将军寸步不让。

    鹃皇后也没有示弱:“他不会这么想,他只想帝国万古长存,你还能比我这个枕边的女人更了解他吗?”

    仁将军顺水推舟,语气平和了许多,看着鹃皇后说:“大臣们,食君禄分君忧,既然皇上他想帝国万古长存,那么以我之见,当下最重要的不是丧礼,重要的是准备下一任皇帝继位的问题。”

    顾曲舟先把问题抛了出来:“和前两次不同,这次皇帝走得突然,尚未立下遗嘱。”

    鹃皇后说:“依照帝国法律,这种情况由嫡长子继位,先皇已经立储,勿要再议。”

    董大学士一把拉住师父,但顾曲舟把董大学士的手拿开,继续说:“若果没有遗嘱,就算立储,庆祖尚在人世的叔叔中山王洪一程,和年纪最长的侄子平南王洪厉音同样拥有继承权利。下一任皇帝的推举,还需要等到各地藩王到场共同商议。”

    董贞鉴一下子明白了师父的意思,顾老师他为人刚正不阿,看到仁将军心生歹念,便故意牵扯进更多的搅局者,不能把洪家基业拱手让人。

    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仁将军。

    仁将军假装思考:“顾大学士未免太过迂腐,太子不能继位只是因为没有上任皇帝的携带。我有一计可解决问题,不知大家能否接受。”

    鹃皇后点头同意,表示仁将军继续。

    “我们内阁作为秘书机构常年服侍先皇,对他的为人处世和治国方针了然于胸。所以我设想由我们几位将军担任摄政官辅助太子,以三年为期,期满后再恭迎太子继位。”说完,仁将军向太子行拜礼。

    这个时候谁也不敢说话,就连官位和仁将军平行的首席大学士顾曲舟和大丞相刘维坚也是。

    董贞鉴站在顾曲舟身后,默默注视着一切,他一边佩服仁将军大胆的政治行动,一边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计划,因为他知道这一提议必将得到通过。

    “怎么都不说话了?”鹃皇后说,“我觉得这样也好,如此一来我对未谙世事的皇子可算放心了,更加让我欣慰的是,内阁办事肯定让先皇放心,他也可以安息。你们说,对吗?”

    不只仁将军,在场的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皇后她怎么这么轻易同意了仁将军的做法?”顾曲舟得知自己计划失败,十分迷惑,摸摸在心中想到。他看向董贞鉴,但自己的徒弟平静如斯,好像徒弟比师父更看得懂结局。

    鹃皇后站了起来,“仁将军,我以一个母亲的名义,更是以帝国皇后的名义在此宣布,你仁将军从今日起,担任大摄政官一职,义将军、礼将军、智将军为副官,共同辅佐皇太子,三年为期,期满卸职并恢复到内阁将军的原职能,接旨!”

    “臣……臣接旨。”仁将军跪得诚惶诚恐,满头冒汗。

    “好,仁将军我相信你,退朝后你可以和翰林院商议立法的细节了。以后皇子的事我可以不再过问了。散了吧,哀家也累了。”鹃皇后说完第一个走出洪福殿,经过仁将军身边的时候,小声对他说:“拜托你了,仁将军。”然后微笑着离开了。

    仁将军万万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但是此时没有半点获胜的感觉,倒是害怕起以后的事情。

    董贞鉴看到皇后走来,微笑着作了个揖,可是被无视了。

    在回去的路上,顾曲舟依然不敢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于是问董贞鉴:“贞鉴,好像你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呢。”

    “当然,内阁手握兵权,刀尖都架到鹃皇后脖子上了,此时激流勇退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以后帝国可不许姓仁!我要阻止这一切。”

    “师父您冷静,接下来好戏才上演,十几位藩王借悉数登场,帝国争夺战不会草草结束。”说着,董大学士看着天牧里的太祖雕像流露出轻薄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