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让你办厂,你办成太空要塞? » 第二百三十四章:芯片之难之架构

第二百三十四章:芯片之难之架构

    崇庆市经销商吴建刚、万圆市经销商张山、中原市加盟商罗建湖、静安市加盟商……这些所有拿到预定名额,明确拥有天玑10销售权的西蜀新科合作伙伴们,都或多或少的在这一天有不错的“单量”。

    与直接进货销售不同,这种给用户体验,让用户先预定的再付款的方式,让他们对天玑10的成功有了更多信心,也更愿意主动要货,缴纳货款,对于增加手机销售项目的服务费、渠道费,更是给得更加痛快。

    做生意,怕的就是以后没钱赚,作加盟经销,怕的就是总部产品竞争力不够。

    经过了几个电视台的广告轰炸,加上春节效应尚存,西蜀新科天玑10的预定单量,在一天之内突破了两万部!

    并且这并非是预订单量的理论最大成绩,因为包括直营店在内,所有经销、加盟门店都采取了分批次释放预订名额的方案,争取让余后几天,自家门店还能够让客户预定天玑10。

    当周瑜拿到这个数据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得多么兴奋,但却叮嘱助理孙军,“让食堂加两个免费餐,排骨红烧土豆和三鲜汤。

    让大家也开心开心。”

    项目成功,发钱是对内的鼓励,但同时也要照顾其他项目成员的心态,总不能一个部门天天喝酒吃肉,其他部门全都吃糠咽菜。

    随后,周瑜就离开了办公室,去往了半导体部门。

    夏芯国际的联系渠道搭建好之后,自家公司要是没有芯片设计图纸提供给人家,那该多尴尬!

    所以半导体部门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赶紧出成果,如果群策群力都无法出成果的话,周瑜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当一次半导体天才。

    没有经历过多年半导体基础教育,但是能够根据公式和材料特性,啃了几个大部头,就去大胆猜测、规划芯片架构的离谱天才。

    不过,当周瑜推开半导体部门研发中心的大门,拿到了第一手最新实验日志和方案规划之后,他才发现,这个世界是有天才的。

    芯片架构,是一个芯片的设计蓝图。

    它不仅包括硬件组成,也包括软件,确定了如何在芯片中组织和管理信息,架构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芯片处理能力、功耗、成本等许多关键指标,从而决定一颗芯片的生死。

    而周瑜看的芯片架构方案,就已经非常“齐全”。

    他找到李贤审、张俊平两人,将这份文件摆在他们面前,说道:“精简指令集与复杂指令集架构,这两个方向是没有大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做的是手机芯片架构,谁能给我一个用复杂指令集架构的理由?”

    精简架构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简洁的指令集,即每个指令执行一项任务,例如加载数据、执行运算或存储数据都有对应的指令。

    而复杂指令集架构则是采用更复杂的指令集,一个指令可以执行多个操作,如加载、运算和存储,它优势就是能够更有效的使用内存,增强性能,但同时也会导致执行时间和复杂性上升,增加功耗。

    用这个指令集架构的,有大名鼎鼎的因特尔x86系列芯片。

    而在十年后,其他主流手机厂商使用的芯片基本都是精简架构的AR芯片架构。

    李贤审与张俊平两人对望了一眼,然后李贤审才点头说道:“芯片设计流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从需求分析开始,经过多个设计阶段的磨合,才能完成最终的物理设计。

    在第一阶段,我们整理芯片设计的方向和目标时,得到的反馈是这颗芯片需要运算功能强大,甚至需要有一个图形处理器,支持图形渲染和并行处理等操作。

    同时,要完成一系列功能,我们目前无法自己组建指令集,所以只能从两大指令集里面进行选择。

    精简架构的AR芯片需要支持AR指令集,而复杂架构的Intel芯片则需要支持x86指令集。

    我们也想设计出高运算性能又低功耗,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使用内存等手机硬件性能的芯片,但是考虑到芯片与其他硬件模块进行通信的需求,最终还是将复杂架构纳入了方案之中。

    毕竟一个SoC可能需要包含USB、HDI、以太网等接口,以支持不同的外部设备,AR公司不能给我们稳定先进的授权,那我们只能去找因特尔寻求X86或者其他架构的授权。

    当然,到这个环节,一切都还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等到我们落实到体系结构设计环节,后续就不会有这么多方案可以选择了。”

    周瑜听到这里,点了点头。

    随后,他在李贤审的惊讶目光中,接过话头,说道:“体系结构设计是将功能需求转化为具体架构的过程,同时它也是连接需求分析和逻辑设计的关键阶段。

    确定了芯片需求之后,将需求细分到每一个模块上,然后选择芯片架构,然后依照芯片架构的授权进行接口设计、逻辑设计、硬件描述语言、电路设计等一系列工作。

    最后验证了电路问题,确定芯片没有问题之后,才能开始芯片优化。

    首先,对于大家能够理解我们公司目前的研发局限,选择找芯片架构授权这条路,我是认可的。

    虽然我也很想做自研,但是我们没有庞大的工程师团队,也没有庞大的企业用户群为我们的相关技术做适配,所以也只能选择架构授权这条路。

    但是我想两位也应该知道一个很核心的重要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二十几年前,第一批Ar芯片正式问世之后,没过几年这批Ar芯片的生产方橡果公司就遭遇财务危机,为了度过危机,这家公司连同平果,芯片代工厂VLSI,共同组建的AR公司。

    我们现在正与平果竞争未来智能手机市场,而平果在Ar公司又有不小的话语权。

    一旦我们采用Ar的架构,那么平果在竞争不赢,或者仅仅是看到了我们的威胁,就让Ar终止授权,我们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