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刚重生朱砂痣就要跟我分手 » 第十二章 商机

第十二章 商机

    左深小时候也坐过这种轮船,那会儿去河对岸的田里收粮食,家里人带他坐过。

    08年以后新修的大桥通车才告别了轮船这种交通工具。

    等了一会儿,船工等人差不多了才准备出发。

    左深看着张叶依上了船叮嘱她道:“路上小心,到家发个消息”。

    船只顺流而下,远远看去渐渐只剩下一道黑点。

    回到家中,和妈妈张惠兰打了招呼左深无聊的开始码字。

    “深深!在家没”?

    院子里传来发小的喊叫声。

    左深出门走到院子里,见是从小长到大的杨兵,让他进屋里来。

    “找我干嘛”?左深直接问。

    “去县城玩走,去不去”?杨兵喝了口水说。

    “有啥好玩的”。左深表示没意思道。

    “华清广场修好之后还没去过呢,一起去看看呗”!杨兵笑呵呵的说。

    左深不想去,前世他都已经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现在去也没长恨歌看。

    不过没办法,小伙伴没有交通工具,只好答应他两人骑车去了县城,临走张惠兰给了他两百块钱还让他买身衣服。

    好在这年头交警管的不严,家里摩托车一没有牌照,两人也没戴头盔。

    二十分钟不到,两人就到了县城西大街的一条巷子。

    潼河巷里面全是卖衣服的小店,现在这里是学生党们的购物中心,直到未来网购和物流产业发展起来这里才变得没落。

    左深没打算买什么东西,这两百块钱还是留着自己用,发小杨兵转来转去一家店一家店的货比三家,最终买了一件牛仔裤。

    老板娘要价120块钱,杨兵还价100快。

    经过两人一阵扯皮,最终还是100块钱成交了。

    看着老板娘脸上散发的笑容,左深知道顾客永远觉得不亏反而是她血赚。

    这里的衣服大多是从市里一家批发市场进来的,可能成本价也就二三十块钱一件,这些人反手就是翻个好几倍。

    前世一个叫杨冬的发小在市里卖服装,后来听她说过,不管是大商场还是批发市场,在整个服装行业里,衣服是暴利。

    过年期间一个商场营业员轻松月入好几万,惹的她当时羡慕急了。

    买了衣服之后,两个人才锁好车子到一处公共停车处,穿过潼河巷一直往北,走个五六分钟就是华清广场。

    此时地铁还没有通车,华清广场门前通行的公交车依旧是游客们选择的唯一交通工具。

    潼城县算上一座旅游城市,北邻渭水,南靠骊山,华清池和兵马俑是当地的旅游支柱。

    此时刚刚修建好没几年的华清广场上游客非常多,因为周末加上清明假期的原因,很多人要回老家祭祖。

    两个人在广场上转悠了一圈,用着当前像素一般的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在一处喷泉旁边休息。

    然后两个人就准备去另外一边的大学城转一下。

    路过西出口的一处步行街,有一条专门摆地摊的地方,左深走到一处摊位前停了下来。

    这是一处卖玉器的摊位,地面上放着一条丝绸上面摆放着许多玉佩,玉观音和玉佛。

    摊主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汉,此刻见两个学生模样的男生停了下来热情的招呼起来。

    “悄一悄看一看,都是上好的玉”。

    左深没回话蹲了下来,看着面前这个面熟的老头,不由感叹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高一的时候他有一次路过这里,然后就被忽悠买了一个玉佩,实际上价值不超过5块那种工艺品,这老头坑了他80。

    没想到又见面了,而且在同样的地点,这老头就不怕坑蒙消费者招来工商局。

    此时的华清广场这里还可以摆地摊,后世就慢慢被取缔了,实在是这群人太黑了。

    跟这老头一样的摊主,还有卖陶俑和木制的平安符的。

    成本几十块钱的东西他们动辄就能卖出好几百,坑的都是外地游客和不识货的。

    要说他们买的东西除了品质,模样但是非常好,看起来就跟好东西一样。

    左深突然脑海里也有了想法,打算效仿一下赚点小钱。

    眼前手里没什么启动资金,估计还要想办法。

    在摊位上看了一会儿,什么东西都没买的两人转头就走了,让老头有些失望。

    潼城县有三座大学,其中西省工程大学和科技大学距离华清广场不远。

    周末大学门口进进出出的,也没人拦着他俩,两人本来就是学生模样。

    逛了一圈大学看了看风景,在旁边的城中村吃了午饭才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左深就开始像老妈申请资金。

    “妈,给我500块钱呗”。

    “学校要交钱了”?张惠兰疑问道。

    左深不好解释,说道:“我手机坏了,打算重新换一个”。

    “不是上学期新买的嘛,怎么又坏了”。张惠兰不耐烦说道。

    “就是坏了呗,开不了机了,不信你看”。左深掏出手机点了点屏幕。

    张惠兰也没怀疑,接着说道:“给你两百块钱自己拿去修去,修一修还能用,等你上大学让你爸给你重新买一个”。

    “还有昨天不是给了你两百嘛,也没见你花”。

    见状计划失败,左深也不打算老妈身上想办法了。

    摸了摸头突然想到,他自己有一张银行卡,从高二开始每个月老爸都会打生活费过来,刚好一个月600块钱。

    打了个电话给老爸,让他把生活费转过来,左洪军说中午吃完饭就去银行。

    等到中午的时候左深等来了资金已到位的电话,匆匆忙忙吃过午饭就骑车到了县城。

    在一家邮政银行取了钱,大步流星的走向了县城里的古玩市场。

    东关街有条小巷子本地人叫下北巷,除了旅馆饭店之外最多的就是古玩店。

    由于关中地区历史文化丰厚,小到地主老财大到王侯将相的墓葬遍地狼烟,被很多盗墓分子光顾过。

    这年头国家对文物保护力度还没那么严格,这些店也收来路不明物件的去处。

    他今天不是来淘宝的,这条街上有一家玉器店,有真货翡翠也有像摆地摊的那种下水货。

    左深走进这家叫玉珑阁的门店,店里除了老板坐在柜台看电视没一个顾客。

    这年头玉器也算高端奢侈品了,只有逢年过节或者送礼才有人消费。

    见是个学生模样的少年进门老板才懒洋洋的问道:“小兄弟要看点什么”?

    “王老板你好!我是刘贵家的侄子”。左深笑呵呵的打了声招呼。

    “呦,原来是老刘的侄子,这么客气干嘛!叫我王叔叔就行”。

    怎么称呼?

    老板立马热情的招待道。

    “叫我小黄就行”。

    左深自我介绍道。

    “小黄是吧!你找我干什么”?王老板自来熟道。

    “王叔叔,我想进点货”。左深直接表明来意。

    “什么货你说,叔叔你定给你个实惠价”。

    “就您这里那种下水料子做的艺术品我想买几件”。左深说道。

    “行!没问题”。

    “那边角落里柜子都是,你看上什么都好说”。王老板指着一旁的角落大方的说道。

    左深走了过去,看了一番下来点点头,这里的东西起码还是玉,虽然都是下水料子中的下水货,比加塑料玻璃之类的工艺品强上不少。

    挑了两个玉佩,三五个玉佛和小摆件凑了十件才收手。

    “就这些东西,您看多少钱”?左深说道。

    王老板也没当回事,这种东西平时也没人买,大多是客人买东西搭配送的玩意。

    于是大气的说道:“都是熟人,就算你500块钱得了”。

    “这多不好意思,回头我给刘叔说说让他请您吃饭”。左深装作难为情道。

    这些物件王老板觉得不值钱,实际上真要卖出去也值上个两千块钱左右。

    “小事,小事,别客气”。王老板摆摆手道。

    等结了帐,左深收拾好东西王老板还特意送了个礼品袋让他方便装东西。

    表示下次再来找他,回去跟老刘打声招呼。

    下次左深肯定不回来了,下个月开始他就不缺钱了。

    至于刘贵,呵呵!名头还挺好用的,来之前才想起这么个人。

    刘贵他并不熟,知道这人还是因为前世发小杨冬嫁给了他儿子,参加婚姻时打过交道。

    不过这不妨碍他扯关系,主要在这刘贵的名字好使,先不说整条街的地皮有三分之二是他家的,加上他有个兄弟是街道办主任。

    所以刘家吃的很开,这条街的人都给他们家人面子,王老板在这里开店,自然免不了跟人打交道。

    一切都是他深思熟虑计划好的,包括他自称“小黄”,刘贵的爱人就姓黄。

    王老板肯定知道刘贵爱人的姓,加上他表演的没有露出任何马脚自然不会怀疑。

    可能王老板还在幻想着给刘家的侄子卖了人情,后面能替他在老刘跟前说几句好话。

    不过左深已经溜了,用了剩下的一百块钱在十元店买了十个礼盒,他的生活费就一毛不剩了。

    好在马上就要赚钱了,心情很好的他往昨天的地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