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飞跃美利坚1994 » 第38章 高性价比选择

第38章 高性价比选择

    毫无疑问,卡尔的这个想法涉嫌垄断。

    毕竟即便是在好莱坞兼并整合的70年代后,也还有“制播分离”这样的法规出现。

    不过六大电影公司也都有自己的录像带发行部门,也都投资和发行电影。

    别人能做,我做不得?

    就算别人能做,我做不得,判决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合法的。

    “想法没问题,但你能拍电影吗?你知道摄像机怎么打开吗?”琳达揶揄道。

    “我当然知道,Arriflex的35BL开机键在侧面,潘诺维斯(Panavision)的Panaflex开机键在下面,莫维坎(Moviecam)Compact只有13磅重,采用了BLN(BauerLowNoise)补偿式连杆运动机构,确保了平稳的拖动和精确的逐帧对位,这几款都是最主流的电影摄影机,都有PL镜头接口,兼容所有品牌的35毫米镜头。”卡尔随口说着从摄影指导书上学到的知识,书可不是白看的。

    “最重要的是这三款都能在洛杉矶的摄影器材店租到,目前一天的租金大概是300到500美元。”

    “嗯……”琳达和维罗妮卡不禁对视,惊讶的发现,卡尔似乎对电影拍摄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

    “不过呢,由于预算的限制,我不会使用这些器材,有合适的制片人吗?”卡尔随口问。

    两人立刻非常热情的给卡尔介绍起来。

    琳达介绍的是凯文·科斯特纳的好友,跟琳达有一样的名字,琳达·奥布斯特,《西雅图不眠夜》的执行制片人,原创音乐监制,制作过《这是我的一生》《渔王》《跷家的一夜》等电影。

    “她刚结束了《坏女孩》的拍摄工作,现在刚好有时间。”

    大荧幕方面,琳达·奥布斯特擅长制作以女性为主角的爱情电影,十几年后,她一反常态和一位英国导演合作,参与制作了一部科幻电影,那部电影叫做《星际穿越》。

    “我刚刚合作的制片人也有空,《街头霸王》的制片人爱德华·普雷斯曼。”维罗妮卡也给出了另外的选择。

    同一时间爱德华·普雷斯曼在米利麦克斯的牵线搭桥下还临时接手了另一部电影——《乌鸦》。这部电影最开始的男主演因为道具师的失误意外死亡,这位男演员叫李国豪,李小龙之子。

    卡尔询问了一下价格,琳达奥布斯特报价15W美元的固定酬劳,还要包括直接总收益分成,以及额外的潜在收入。

    至于爱德华·普雷斯曼,要价更高。

    一个专业的制片人对目前的卡尔来说过于昂贵。

    不过卡尔原本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是大概询问一下目前市面上制片人的价格。

    “那只能由我亲自来当制片人了。”卡尔摇摇头。

    “你能把电影拍出来,我以后就叫琳达·迪克,不然你就叫卡尔·奥斯汀。”

    “成交。”

    见卡尔一副死鸭子嘴硬的样子,琳达摇摇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虽然吃素,但是点了荤菜,过程中对两人说道:“尝尝这个,这家的左宗棠鸡相当正宗。”

    “……”

    “你不准备用专业摄像机,难道用家庭八毫米摄像机?”维罗妮卡这时不禁说道。

    “你确定?就算是琼拿这玩意拍出来的东西当做暑期作业,也别想从老师那里拿到学分。”琳达嗤笑。

    “没人用过,不代表就不适用。我准备模仿家庭录像带的形式,当然这是经过后期剪辑的,讲述一对年轻情侣用家庭录像机记录被恶灵缠身的诸多怪相,典型的惊悚类型片,但观众更具有代入感,而且非常适合用录像带的形式进行发售。”卡尔解释道。

    伪纪录片首创是女巫布莱尔,类似作品有《鬼影实录》《昆岩池》《摄像机不要停》《咒》……

    《鬼影实录》的确有诸多光环,但对于卡尔而言,那些目前统统无法复刻。

    比如《鬼影实录》的确是影史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但这是建立在1800W美元宣发费用的基础之上。

    但没有1800W,并不代表这部影片就是部垃圾。

    事实就是,08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了这部影片的DVD,并在观看过程被吓到想直接关掉电视。之后他联系到了奥伦佩利,并提出由梦工厂投资,重新拍摄这部电影,最初奥伦佩利并未直接拒绝这个提议。

    在之后的点映中,部分观众甚至被直接吓到走出电影院。这给了所有人信心。之后在斯皮尔伯格的牵线搭桥下,梦工厂当时的母公司派拉蒙花费350W,购买了这部电影的国内版权和所有续集的全球版权。

    最终,在派拉蒙的干预下,本片仅仅只更换了一个能够延伸续集的结局后,于2009年10月取得公映。

    依托斯皮尔伯格这样的专业人士的目光肯定更为稳妥。

    至于其他选择,《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成本低廉,而且只需要十万美元宣发费用,就能理论上获得超过1000万的收入,属于可以细水长流的电影,但需要的周期太长。至于《相干性》,比这两部还是差一些。《死亡密码》太过于小众,上限也太低。

    而且这部影片还有其他许多优点。原片是用索尼HDR-FX1高清数码家庭摄像机拍摄。场景固定,全片一共就三个主要演员,拍摄周期只有七天,造价异常低廉,原片成本只有1.1W美元,还是在十几年后,卡尔有信心将成本控制在5000美元左右。

    由于是伪纪录片形式,不需要布景,灯光只需要一盏补光灯,不需要配乐,只需要少量的道具,男主角就是摄影师,甚至没有固定的剧本,流程大大简化。

    虽然自己具有理论知识,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而这部电影简直是为自己这个门外汉量身定做。

    而长远看,后面还能延伸整整5部续集,加1部外传,持续不断噶观众韭菜。

    综合考虑,他还是选择《鬼影实录》。

    他将这部潜在电影的优势说给两人听,得到的回应和之前差不多。

    从商业角度,通过独占电影破局是个选择,影片本身的想法没问题,但拍出来的效果究竟怎么样,观众究竟能不能接受,谁也无法保证。

    “我现在需要一个道具师,以及一个剪辑师,以及一个非主要角色男演员。有没有高性价比的推荐?”卡尔向两人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