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土木大帝刘阿斗 » 第四十五回 我只是个商人

第四十五回 我只是个商人

    杜江又来了,这是他第八次来长兴市集了,前面七次都是来换购蜀锦和典籍,这一次,他想换点别的。

    和杨喜他们不一样,杜家世代经商,虽然总能抓住机会大赚特赚,但蜀锦和典籍这些东西,还有很多官宦世家盯着,杜家吃得太多,可能会遭反噬,得适当让些步。

    和杨喜他们不一样,杜家从一开始,就知道纯靠运粮交易,风险大,成本高,所以前两次来的时候,他就打听清楚了,其实蜀军这里,还需要铜铁矿石、石灰石以及煤炭等物。

    杜家决定用煤炭交易,因为他们家族,在并州拥有好几处煤矿,有的是煤,而且运输方便,顺汾河入黄河,再行船逆渭水而上,就可以抵达长兴城,都不用换船。

    嗯,就是现在是冬天,河面冰凌多,行船还是要注意安全。

    二十多艘运煤船在长兴码头停下,在码头蜀军守卫的协调下,杜江雇了些乡民,让他们或推车,或背篓,将煤直接送到长兴城门口。

    何书佐在城门口接待,和杜江一起清点数目,让军士接手把煤搬运到城里,等验收完毕,问了杜江的需求,给了一大袋直百钱,又打了几张白条,让军士拿着白条,陪杜江直接到集上官家商铺去挑货。

    杜江拿了些钱,让两名随从去和那些搬煤的乡民结算,自己决定先去铁匠铺。

    进了铁匠铺,杜江挑了菜刀、镰刀、锄头、铁镐什么的,杂七杂八好几十件,然后问那铁匠:“这些合计该多少钱?”

    杜江问过,蜀锦和典籍一次买得不多不少的,反而贵些,但别的东西不一样,买得多,还是有很大折扣的。

    何书佐派来的军士忙帮着说话,告诉吴铁匠,说何书佐说了,一次买这么多的话,应该打七折。

    吴铁匠摸脑壳:“以前没有人一次买这么多,最多一两件。我只是个铁匠,这么多东西加起来,我都算不清总数,你还叫我打七折。我脑壳痛,去叫个会算的人来。”

    请来的帮手是书店里的任老先生,帮吴铁匠算了下,然后问杜江有没有问题。

    杜江早就自己算过了,忙说没问题。

    军士便拿了两张白条给吴铁匠,又对杜江道:“这位掌柜,你还要给吴技师八百钱。”

    杜江拿了钱交给吴铁匠:“吴技师好技术。”

    杜江打听过,这蜀汉军中铁匠,按技术分为八级,一到四级只能称匠工,五到八级可以称技师,眼前这位吴姓铁匠,技术是六级,可以称得中级技师,至于最高的八级,好像只有一位,那就是蜀汉的司金中郎将蒲元。

    吴铁匠是头一回一下子卖了这么多铁器,很是开心,同时有些好奇地问:“这位掌柜,一下子拿了这么些货,是要到哪里去卖?”

    杜江回道:“关中诸城,都可以,先到郿城吧。吴技师打造的这些工具,一看就结实耐用,比他们打造的好多了。”

    他们?遇上同行了?吴铁匠便很有兴趣地问一声:“掌柜说的他们是指——”

    杜江顿了一下,然后道:“因为你们在这里开了集市,魏国那边听说在司空大人的建议下,也四处招揽能工巧匠,让他们比较你们的东西,也要造出一样好的来,并且在各处市集上推介售卖,以免过多的钱粮物资都到了长兴城。”

    吴铁匠很开心,明知故问:“既然魏国也有铁匠打造这些物什,掌柜的为何还要大老远跑到长兴城来?”

    对于吴铁匠的得瑟,杜江没有一点不耐烦:“自然是吴技师打造的铁器好用些,而且便宜。也不知道魏国那些工匠怎么弄的,照着样品造,就算打造出来的铁器也差不多,却总要贵上不少。我从你们这里拿货,到了那边按他们的价钱卖,中间有好大一截价差呢,要是我再便宜点,他们的东西就只能在那吃灰。”

    “多谢掌柜告知。”吴铁匠得瑟完,还是要感谢人家的,毕竟这种事,人家完全没有必要告诉他,而且人家是曹魏那边的人。

    “不用谢,我只是个商人而已。”杜江客气一句,其实说那些话,主要是想和蜀军套近乎,下次再进货,看看能不能再谈谈价。

    我只是个商人。我只关心多赚钱。

    杜江让随从把货物送回船上去,自己则跟着那位老先生去了书店。

    吴铁匠目送着他们离开,一转身,对那几名帮工和学徒大声吆喝道:“都给我打起精神来,甩开膀子干!”

    杜江进了书店,拿起一本看图识字小册子:“任先生,这个,应该和典籍不一样,一次买多些,是可以优惠的吧?”

    以前打听的时候,不是和这位老先生说的,必须确认一下,而且换了人,就算是有榜文写着,问一声,也表示对人家的尊重。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

    任老先生很开心:“此图册,本意使贫寒人家亦可识字求学,自当廉惠易之,若非我汉家造纸尚未达产,独册购之,亦可再惠!”

    哦,这是先生,杜江忙改了说话:“先生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杜某仰敬。”

    买了两百本图册,杜江还要去买些家具和成衣,把卖煤换来的钱都花光。

    杨彬又来了,带了些麦子,还有一群羊,这都是陇右甚至凉州那边的豪强的,因为管制原因,便托了郭淮,让他帮忙买些蜀锦和成衣,至于书籍和其他的,他们不太需要。

    长兴市集又一天天热闹起来,特别是现在,年关将近了。

    将军吴壹和马岱,以及护军刘敏,率领近两万人马,从汉中来到长兴城,准备驻军半数轮换。

    市集兴旺,看来一直防备着的大战,暂时不会发生了,诸葛亮让魏延、高翔和吴壹、马岱交接,让他们领兵回汉中休整。

    魏延不太愿意,这里随时可能和魏军交战啊,回汉中闲着干嘛,现在的魏军根本不可能到汉中去打仗。

    诸葛亮摇着头,轻声道:“陛下召见。”

    哦,是皇帝让我回汉中,哦,不,那应该是要去成都了。

    陛下特意召见我?那,是不是会有什么大事情要我去做了?

    诸葛亮耐心和吴壹交谈了一天,又领着他四处察看,告诉他离去后这几个月里,汉魏双方的交往情况,并一再叮嘱他,时刻警惕,加强防御,只守不出,千万不能让司马懿抓住间隙危急长兴城,有事快速禀知汉中,且可以先调取雍益大道各处关城的守军来相助守城。

    又在城中待了几天,诸葛亮带着杨仪和魏延、吴班及半数大军离去,留下费祎助吴壹管理城中事务和市集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