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隋明月 » 49. 乐平公主

49. 乐平公主

    瀑布之下,有一道娇小的少女身影,如一朵刚露出花苞的小荷,拖着手中的大剑,用各种角度劈入面前的水潭里,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姿势,犹如激情而优美的舞蹈。

    她的衣衫早已湿透,显露出玲珑美好的上半身曲线,沉沉浮浮于水潭之中,用身体旋转的力量,带动着大剑挥舞,几乎每一次的劈斩,都会在空中爆出一片水幕来。

    她不时会靠近瀑布的入水点,用手中的大剑反撩瀑布的冲势,不停地变幻着身姿,配合手上的动作。

    瀑布带起的狂暴气流和水雾,往往将她冲击得无法站稳脚跟,仰没于潭水之中。

    刺骨的潭水中,秋雨绵绵。

    风雨无阻,少女的坚持,让指导她练剑的长姐,也觉得心痛。

    大剑在空中挥舞,娇小的身影在地上旋转。

    少女每天挥动巨刃的情形,成了练舞场上的一道奇景。大眼萌妹子们心中升起异样的感觉,这感觉绝对能让她们终身难忘。

    大剑挥舞间,剑势纵横,狂暴激烈,练舞场边有树枝、石屑纷飞。

    大部分时间大眼萌妹子们看到的,都是那把大剑拖着少女往前飞奔。

    少女脚步虚浮、踉踉跄跄,有时候被大剑带得离地飞起,让人禁不住会怀疑,她到底是怎么将那么重的大剑舞动起来的。

    到底是少女控制住了大剑,还是她整个人都被剑势带动,扯得团团转呢?

    少女的身姿被拉得飞了出去,但由始至终,她都没有让这把大剑脱离自己的控制。

    杨玉儿看得不住点头,她自己练这离殇剑决的时候,有时也像一头疯牛一样,凭着一股气势,将这把大剑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杨梓练得精疲力竭,走不动路,这让每日都为她按摩的青儿,心中止不住揪起来的痛。

    好在有上好的丹药缓解肌肉的酸痛与疲劳,否则她根本坚持不下去。

    ……

    “心气浮燥,用力太过,乃离殇剑决之大忌!”杨丽华在杨梓收剑时说道:

    “你那太极剑法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为何换了把剑,就变得浮躁了呢?”

    杨梓皱起眉头,似懂非懂,向长姐投去一道询问的眼神。

    “跟长姐来!”杨丽华将杨梓带到院子东南角的一口水井旁。

    杨梓伸头向下望去,平静的水面下,除了一个五千年一遇的美少女,啥也没有。

    看着杨梓疑惑的眼神,杨丽华捡起一颗石子,投进井中,砸碎了美少女的影子。

    “你看这井中的水,如若平静,就能映照出清晰的人影,但如果投入一粒石子,打破了它的平静,就什么都照不出来了,这就像练武者炼心一样,心境若大成,一切虚妄,挥手可破。”

    长姐杨丽华的声音温婉娴静,风轻云淡。

    “心若浮燥,一事无成。心若平静,万法可破。”杨梓喃喃自语,似有所悟。

    一招招剑式在杨梓意识深处浮现,剑招剑势完美衔接,以剑运势、以势驭剑,杨梓的心神突然变得通透起来。

    ……

    练剑之余的闲暇时间,杨梓靠坐在长姐身边,喝着长姐为自己烹煮的红豆茶。

    “皇妹的那首中秋词在京城好像很受人追捧,连长姐这长期幽居不出的人都听说了。”

    杨丽华若有所思地笑了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美好的意境啊!皇妹现在可是京城的才子佳人们最倾慕的对象。”

    “才子倒也罢了,佳人?”杨梓撇了撇嘴,笑容明媚。

    杨梓注意到,长姐表面上好似在调侃自己,但掩藏在笑容下的心境,却似乎有些落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得多好啊!”杨丽华幽幽一叹,心中似有无限回忆。

    ……

    “长姐请恕梓儿无礼!”杨梓有些心痛自己这长姐,但她又不知道长姐长期幽居的原因。

    因此便出言询问道:“梓儿想知道长姐的往事,梓儿想见到的是每天都开心的长姐。”

    关于长姐的记忆,杨梓一点都没有,这段时间的梦境里,也没有。

    不知道是琼花公主本身就没有长姐的记忆,还是在托梦时没有告诉她。

    杨丽华拉着杨梓,在院中的水井旁边坐下。

    原来二十七年前,还未满十三岁的长姐杨丽华,在父亲杨坚的安排下,嫁给了北周太子宇文赟,成为太子妃。

    这宇文赟受成长环境影响,心理极度扭曲变态。

    宇文邕死后,十九岁即皇帝位的宇文赟,没了父皇的约束,开始放飞自我。

    大修宫殿,宠信内官,在全国范围内大肆征选美女,酒色无度。

    最为奇葩的是,宇文赟除了立长姐为皇后之外,还同时册立了四个皇后,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五后并立”的奇观。

    长姐杨丽华性格柔顺,不忌妒,也从不以势压人,将后宫管理得井然有序,其他四位皇后也都很敬重她。

    只是后来,宇文赟为了打压杨坚,经常无缘无故责备长姐杨丽华,甚至找机会罗列罪名,想要处死她。

    长姐便以她的智慧和良好心性与这个变态的夫君周旋,使得宇文赟更加愤怒,直接责令长姐自杀谢罪。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母亲独孤伽罗进宫为长姐求情,跪在大殿外磕得头破血流,感觉找回面子的宇文赟这才放过了长姐杨丽华。

    奇葩的宇文赟做了八个半月的皇帝后,感觉没什么意思,就干脆传位于自己六岁的儿子宇文阐,自己做起了逍遥快活的太上皇,长姐杨丽华便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皇太后。

    注:宇文赟在位时间为公元578年六月初二至公元579年二月十九。

    只是好景不长,这种纵欲无度,不加节制的生活,很快掏空了太上皇宇文赟的身体,不久后这个奇葩便一命呜呼了。

    父皇杨坚开始接管朝政,不顾长姐的劝说,于两年后,逼年仅八岁的小皇帝宇文阐禅位于自己,建立了隋朝,长姐也一直没有再嫁。

    这狗日的宇文赟,杨梓心中愤怒。

    杨梓没办法指责自己的父皇,虽然自己与他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这段时间的相处,那种深深的爱护之意,她还是能感受得到的。

    少年时嫁给北周宣帝宇文赟,宇文赟死后,宇文阐继位,长姐成为了皇太后。

    后来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宇文阐不再是皇帝,长姐也不再是太后,又变回了公主。

    长姐的一生从名门闺秀到太子妃,从皇后到皇太后,最后却成了隋朝乐平公主。

    长姐的一生是悲剧的,原本的一个名门大小姐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亲人的背叛让长姐的心,伤得很重,大受打击。

    虽然母后也曾多次去找过长姐,希望能和长姐谈谈,缓解双方的矛盾。

    长姐一直心结难解,离群索居,机缘巧合之下得遇高人,托剑授艺,醉心武学。

    杨梓唏嘘不已。

    长姐的故事,还真是出人意料啊!杨梓心中叹息。

    还有长姐送给自己的那把剑,杨梓觉得叫离殇更合适,偏要叫什么断离殇。

    “皇权更替,风险莫测,是福是祸,谁又能预料。这是时代的悲哀,人在其中,起起伏伏,身不由己。”

    杨梓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的长姐,便结合着前世的认知,说起了虚无缥缈的东西。

    “梓儿还懂这些?”杨丽华目光诧异。

    “梓儿只是信口胡言罢了!”杨梓乖巧地笑道:“也许父皇母后有自己的考虑也说不定,在这个时代,皇权至上,人人危如累卵。

    父皇母后也许只是想让他们的子女能够平平安安,免受迫害才取了皇权呢?

    功高震主之臣没有几个能有好下场,拥有一时富贵,子孙后代被清算的也不少。

    说到底,北周小皇帝并非长姐所出。还有父皇所做的事,梓儿觉得是有重大意义的。”

    “梓儿所指的重大意义是?”杨丽华有些不解。

    “长姐你看,春秋、战国,两汉、两晋,都是汉家江山,外族难以染指。

    但自五胡乱华以来,这北方的天下,便多了许多外族人,父皇这是拨乱反正,对天下汉人来说,是个了不起的大功绩。

    所以梓儿觉得,长姐应该多与父皇母后说说话,听听他们的想法。”

    杨梓的目光中透着期待,为了让长姐能从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里走出来,她现在只能是无所不用其极,搬出民族大义来。

    “汉家江山?汉人?……长姐大概明白梓儿的意思。”

    杨丽华起初有些疑惑,但似乎很快明白了过来,拍了拍幼妹的手,目光柔和。

    “没想到梓儿还有这种想法。长姐没事,长姐知道这些道理。”

    虽然前世的那个国家,已经奉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国策。

    但杨梓现在所处的时代是隋朝,外族人的统治肯定会给这个时代带来不可磨灭的灾难,五胡乱华就是明证。

    这个时代,似乎还没有从一百六十年前五胡乱华的阵痛中彻底走出来。

    看得更长远一些,这汉家的江山,自汉末乱世以来,除了西晋曾有过短暂的统一外,纷纷扰扰的乱世竟持续了四百年。

    “不如梓儿为长姐念首词吧!”看着长姐似乎放下了一些心事,杨梓娇声道。

    “嗯…”杨丽华眼睛明亮了些,饶有兴致地看向自己的幼妹。

    夕阳西下,杨梓望着院子边的竹篱笆上,停着的一只红蜻蜓,似在打着腹稿。

    她清了清喉咙,开始念出声来。

    云梦八月,洞庭秋、姑苏有雪。高原上、天山映秀,青海澄澈。

    二十四桥升明月,秦淮河上烟雨歇。若得闲、信步燕城西,赏红叶。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看洛城夜色,汉家宫阙。泸沽湖残阳如血,芝罘柳随风摇曳。邀长姐、逍遥走三山,访五岳。

    ……

    “这首词里,涉及到二十六个地名,都是这天下最美的地方。不如长姐与梓儿一道,出去走一走,散散心,看看这天下的江山!”

    杨梓起身,伸了个懒腰,意气风发,也有些肆无忌惮:“它不是宇文家的,也不是老杨家的,它是天下人的!”

    虽然这个时代,可能很多地方尚未开发出来,但长姐肯定是不知道的,如果真的去了,那就慢慢找呗,反正黑锅都可以让老神仙来背。

    芝罘,即烟台。大理的风花雪月,这个时代,想来应该是没有的。

    至于二十四桥,哪里找不出二十四座小桥来,到时候本宫在地图上随手划一划,这些小桥说不定就成了架在江南水乡上的一颗明珠。

    木桥、石桥,大乔、小乔……

    真有意思。

    至于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

    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方山(NJ市区东南)、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了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

    唐杜牧《泊秦淮》诗出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中,也有“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的诗句,出现了秦淮之名。

    对此河之来历,《六朝事迹编类》有载:“淮水……分派屈曲,不类人工,疑非始皇所开”,经地质、考古学者证实,秦淮河属自然河道,非人工所烎。但其中某些地段是否为人工所开凿,仍不能排除。

    所以秦淮之名,说不定这时代已经存在,只是杨梓此时并没有什么心思去追根溯源。

    “天山在哪儿?”长姐杨丽华看向杨梓的眼神亮了,不再风轻云淡。

    “就是三弥山,在往西走好远好远的地方。”杨梓不无夸张地说道。

    据史料记载,天山在唐代以前称为北山、凌山、三弥山等。不是昆仑山。

    唐代时,确认天山起自玉门关外,到伊塞克湖以西。到了清代,才正式统一使用天山这一名称。天之意为“高”,形容此山髙入云天。天山之名即由此而来。

    “嗯~,好多地方长姐都没听说过。八月的姑苏,又怎么会下雪?”长姐轻轻摇着头,似笑非笑,抓住了幼妹的小辫子。

    “此雪非彼雪!这首词,并非只是堆砌地名,它还是一首庆贺丰收的词!”杨梓眨巴着大眼睛,用清丽的声音解释道。

    “哦~,那…说来听听!”杨丽华扮作很感兴趣的样子。

    “长姐你想,云梦八月,是收获的季节,江南乃是鱼米之乡,不只是稻米,还有湖中的鲈鱼、短尾虾、大闸蟹……,

    啧啧!丰收了当然要喝酒来庆祝,所以这个姑苏雪,它是江南最美的酒,传说那是仙人喝的。”杨梓咽着口水,挑了挑眉毛,得意洋洋。

    “那长姐倒还真想去看看,让梓儿请长姐喝一杯姑苏雪。”杨丽华笑道。

    “没问题!”杨梓回答得很干脆。

    本宫的地皮上,有什么问题???

    鄱阳湖小龙虾、春不老黄丫头、银鱼芙蓉羹,……直接把长姐你…吃到撑。

    至于姑苏雪?

    那还不简单!

    品牌嘛,本宫最在行了。

    ……

    PS:

    引用了一首现代词,来开解长姐,词中有些地名,在隋朝可能还未出现,便于理解,便不改成古地名了,反正有锅就是老神仙的,不管是铁锅,还是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