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大隋明月 » 101. 新年气象 下

101. 新年气象 下

    在前世,烟花和爆竹分别在宋朝和唐朝被发明。

    李畋,唐朝初年出生于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街,被后世人尊称为花炮的始祖。

    唐《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

    李畋是个猎人,传闻他曾向当时的药王孙思邈学习过火药的使用技术。

    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像孙隐山、洗药井、洗药桥等。

    当地流传着一些关于花炮始祖的民间传说,据说当时药王孙思邈隐居在浏阳孙隐山,在洗药井洗药炼丹。

    李畋去寻求帮助,孙思邈就给了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

    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当真如此。最早的爆竹就这样诞生了。

    烟花的记录则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其中有:“含雷吐火之术,出于万毕之家。”大致的意思就是炼丹炉内爆裂所喷射出的彩色火焰。

    这种现象是炼丹材料中的金属物质在高温下燃烧产生的,与现代意义上的烟花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火药则是孙老发明的。

    此后几百年,火药技术停滞不前,烟花自然也没有什么长足发展。

    直到宋朝,烟花才真正取得了突破式发展,宋代学者周密在其著作《齐东野语》一书中记载:“既而烧烟花于庭,有所谓地老鼠者也。”

    这“地老鼠”,就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烟花产品之一,而“烟花”一词,亦正出于此。

    据说当年宋朝皇帝在宫廷里大摆宴席,还特意把太后叫来看热闹,席间内臣们燃放地老鼠来助兴,结果那只地老鼠“嗖”地钻到了太后座位下面。

    太后毕竟年纪大了,哪见过这玩意儿,惊吓之余,生气走了,母子俩一度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皇帝亲自跑到太后那里请罪,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

    “听说了吗?除夕夜里,公主府火光冲天,电闪雷鸣,把整个皇城的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犹如仙境。咱们这位公主,要说不是仙女,我刘某人肯定是不信的。”

    皇城西的茶楼上,刘姓男子呷了一口茶,中气十足地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只可惜在下住得有些远了,只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闪光和隐隐的雷鸣声,只恨当时自己没有下决心赶过去,足足响了半个时辰呢。”

    “岂止是听说,本公子都看见了,确实太美了!”一位锦衣玉袍的公子眼神陶醉了片刻,又继续说道:

    “不过刘兄不必沮丧,据说元宵夜里还会燃放,就在公主府举办的元宵晚宴上。

    公主的招婿榜文,刘兄没看吗?地点就在皇城南门外名为“玉堂春”大酒楼,那前面有一片广场,可以容纳万人。

    本公子都打听好了,只是酒楼里面,到时候可能是一票难求,当日的酒席,也早就不接受预订了。”

    “哦~!还有这等事,到时候一定要去看看,说不定可以混进去,得见公主芳容。”

    刘某人满脸遗憾,痛心疾首地摇晃着脑袋:“只可惜,在下年中已经娶了田二妹了。”

    众人知道他在开玩笑,也装着不怀好意地纷纷出言调笑。

    “咱们今晚都去找田二妹告状。”

    “陈公子今日一定要把刘兄招待好了,酒钱万某来出。”

    “最好带到怡红院去,找那里的秋娘,报上李世子的名号,可以打八折。”

    ……

    今天是大年初一。

    天已经黑了,一众大眼萌妹子跟着杨梓,行走在皇城南门外。今夜外城是不宵禁的,皇城内也只有简单的巡查。

    街市上人潮人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据说有十二条火龙,在外城巡游。

    “姑姑快看,好大一个西瓜灯。这个灯,是个小娃娃,坐在鲤鱼上。还有一座八抬大轿的灯。这边是一座龙宫。”

    经过近一个月的开解,雪薇的心情好了许多。

    生活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雪薇的母妃一直在天上看着雪薇,看到雪薇伤心,母妃也会伤心。

    杨梓经常对雪薇这样说。

    皇城外的花灯其实从初一就开始了,花灯艺人与相关行业的人群,都会来这里凑热闹,弄出一些好玩的东西或娱乐来,赚上一笔,贴补家用。

    大眼萌妹子们一路前行,只见街边的人们扶老携幼,异常热闹。

    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一个小孩穿着过年的新衣,手里握着一个小小的灯笼,兴高采烈。

    “以前,青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过年了,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可以和公主一起出来看舞龙、舞狮子,还有踩高跷的。现在不盼了,青儿是大人了。”青儿笑着说道。

    小丫头一脸满足,看着琳琅满目的街灯,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

    “好多花灯,本郡主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诗人杨玉儿很是兴奋,摸着自己光洁的下巴,边看边摇头:“只是比起梓儿的烟花,还是差了点。”

    杨梓展颜一笑:“这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各有各的美,玉儿姐姐。不可以凡事都拿来比较。”

    “怎么不可以?”杨玉儿仰起俏脸:“一盏两盏三四盏,五六七八九十盏。千盏万盏无数盏,不如梓儿笑颜一展。”

    杨梓的思绪,在风中凌乱。如果有风的话。

    大眼萌妹子们鼓起掌来,大声喝彩,吸引了一大片目光。杨玉儿得意洋洋,背上背着极为醒目的大剑,十分陶醉。

    “皇城里面也有好看的灯,比如越国公府前的百鸟朝凤,还有玉郡主的靠山王府,万马奔腾的走马灯,最气派的当是宫城门口的盛世龙腾和龙凤呈祥。”

    沐红儿如数家珍,她对皇城里的人家最是熟悉。

    从十字街口往北拐过来,右边十几丈外围了不少人,里面灯火通明。

    大眼萌妹子们挤进去一看,是一处凉棚,没有门,外面挂着形状各异的灯,上面贴挂着字条。

    四方的、圆角的,上面绘有玉女的、小童的,不一胜数。凉棚的外面,有一块彩字灯匾,上面写着:“以文会友”。

    不就是猜个灯谜嘛,非要写得这么文绉绉的。杨梓不觉莞尔一笑。

    众女在一个圆角灯笼前站定。

    “狼牙棒(打一字,遥对格)”第一字都猜不出来,遥对格是什么鬼?杨梓皱起了眉头。

    “是个解字。”张紫烟看着杨梓为难的表情,笑意盈盈地给出答案。

    紫烟你是不是对狼牙棒有什么误会?杨梓一脸疑惑。

    “这种遥对格可以有多个答案,狼牙棒可以对牛角刀。不能从狼牙棒三个字直解。”张紫烟耐心地对杨梓解释道。

    狼牙棒—>牛角刀—>解。

    杨梓点了点头。

    原来这时候的文人猜谜,一般都是在文会上,他们不喜欢叫“灯谜”,觉得俗,而是叫“射虎”。他们出的谜题,一般喜欢加难度,增加一个“迷格”。

    “姑姑看这个,夫人去了(打一字)。是什么?”雪薇扒开一个花灯上的纸条。

    “这个本宫知道,是个二字。”杨梓意味深长地看了杨玉儿一眼。

    杨玉儿莫名其妙。

    “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王。”

    “休要丢人现眼(打一字)。”

    “相。”杨梓又看了杨玉儿一眼。

    公主能猜出来的灯谜,张紫烟决不会插嘴。

    虽然杨梓经常让她不要拘谨,张紫烟却说,“这是自己做人的本份,家父经常教导:尊卑不可忘。”

    杨梓不好再说,只能由她。

    “雪薇,宫商角羽(打一成语)。”杨梓露出一副考校的神态。

    “五音不全。”雪薇的笑,很美。

    杨梓又想看杨玉儿一眼,不过她忍住了。

    她觉得要是再看的话,六脉神箭可能就飞过来了。

    猜对一个灯谜,有五钱银子的奖励。不过杨梓众女没有摘灯谜。

    生活不易。

    本宫又不缺钱。

    杨梓前世遇到一个有趣的灯谜。

    是一句宣传旅游的广告语。

    一座叫春的城市!!!

    看得杨梓一愣一愣的,半天也没想出是什么。

    后来好不容易想明白了,只能感叹,这主办方的脑洞,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