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不是吧,这就被黄袍加身了? » 第72章 与商合谋,赵氏代蜀(2)

第72章 与商合谋,赵氏代蜀(2)

    “晚辈冒昧一问,侯爷以为,如今的蜀侯相较于数百年前的望帝与丛帝如何?”程颂问。

    镇西侯默。

    这有得比吗,这压根没有可比性啊。

    拿来比都是侮辱老祖宗啊。

    “晚辈再冒昧一问,侯爷以为,如今的蜀国实力与数百年前的蜀国实力相比有何变化?”程颂又问。

    镇西侯:“……”

    再问就不礼貌了。

    “我蜀国实力,南不如蛮,北不如赵,东不如楚,西尚能压制蛮夷,但近两年西蛮频频入侵,将蜀国数百年对外树立的威压视若无睹。除此之外,也还算一方强国吧。”一道声音从门口传来。

    程颂和镇西侯齐齐侧头。

    “温家娘子?”

    “十一?”

    两人俱是面露诧异之色。

    “你怎么来了,快快回去。”镇西侯皱眉。

    温杳瞥了一眼镇西侯,径直来到两人的矮桌前跪坐下来,给他们各添了一盏茶,随后道:“阿父,你且说儿所言是对是错?”

    镇西侯再一次沉默。

    虽然但是吧,这大实话归大实话,也不能这么明晃晃的说啊。

    他蜀国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比如……

    行吧编不下去了。

    镇西侯抬头看向程颂:“贤侄,我们武官都说敞亮话。你此番前来,是为自己而来,还是为他人而来?”

    “到底是侯爷,一眼便能看破晚辈心思。晚辈既为自己而来,也为他人。”程颂笑了笑,随即缓缓开口,

    “井田制实行百年,贵族坐享其成,而百姓却食不果腹。当年大乾开国时,武王成王分封诸侯,不仅仅是为了开疆拓土,更是为了让大乾的子民都过上比前朝更加富庶的生活,而非一部分人极端享乐。

    家师授课时言,当年二位先王临终前,曾相继留下遗诏。后世诸侯乃至历任天子,若所做之事有违君子之行,当百官弹劾,当罢黜其位,另谋良主。”

    “程颂,你可知你此番话若被有心人听到,你是要被枭首的。”镇西侯听得冷汗直冒,下意识看了看四遭。

    “阿父放心,这四遭除了我们,再无第四人。”温杳面色淡淡。

    “……话说回来,是有这么个遗诏不假,只是如今诸侯世袭罔替,且都按照礼法听从天子之命。若真有人敢拿遗诏说事,必定要遭人口诛笔伐,遗臭万年。”说到这里,镇西侯忍不住叹了口气。

    “大王将堪舆图赠与羌族王姬一事,侯爷想必也是知道的吧。”程颂忽道。

    “嗯。”

    提起堪舆图,镇西侯忍不住捏紧了拳头。

    仙人哦,堪舆图啷个重要嘞东西,说送到去就送到去。

    要不是答应了老蜀侯要好好辅佐,他真的想出手狠狠收拾一顿这个不成器的玩意儿。

    此时的镇西侯浑然不知,他的心声正被某系统同步转播给程颂。

    “堪舆图为行军之本,此等重要之物,大王轻轻松松送给外族,将我蜀国百姓,蜀国将士的生死完全弃之不顾。这么多年来,大王真正从政的日子屈指可数。试问侯爷,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和一位沉溺酒色的君主,侯爷会选择哪一种?”

    镇西侯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

    “十多年前,有名士游历至蜀国,学识渊博,更通兵法谋略,大王却弃如敝履,转而要了随行的姬妾,那位名士投奔秦国,秦国发愤图强,如今已经稳压蜀国一筹;

    八年前,西蛮闯入剑门关,长兄率温家军鏖战三天,苦等支援,大王却只送来一批馊了的糟糠,坏了的棉花,那一战温家军元气大伤,至今尚未恢复,长兄也战死剑门关,让次兄沿袭了世子爵位,还因此被贬到郫县去戍守边疆;

    六年前,大王寻仙问道,受方士蒙骗险些丧命,勃然发怒下令各路卿大夫严查各郡,宁可错杀不得放过。此次屠杀,国人幸免于难,而偏远山区的乡野之地村庄内十不存一;

    三年前,大王为追求美色,将先辈用数代心血打下来的原鱼国、褒国旧地,三十城池赠给秦国,以换美妾若干。”

    温杳缓缓说罢,抬眸看向镇西侯:“阿父,还要儿细数大王的其他丰功伟绩吗。”

    镇西侯张了张嘴,片刻后苦笑,哑着声音开口:“儿啊,你可知道阿父若参与到此事之中,意味着什么?”

    “成则如齐国般江山易姓,败则举族夷灭。”温杳垂眸,

    “可是阿父,大父在的时候,你曾立誓说要让蜀地复兴,兴至连望帝,丛帝时期的盛世,也莫不可及。你忘了吗。”

    “我们温家军白白死去的那么多将士,那些因为他荒唐政令而丧失性命的百姓,您都忘了吗。”

    镇西侯身子一颤。

    片刻后,他深深叹了口气,看向程颂:“程颂,和你一起的,还有谁?”

    程颂呷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碗,吐出三个字:“平安君。”

    “是他?”镇西侯面露诧异,“你与他说了什么,让他能与你联合?”

    “一桩生意。”

    “一桩生意?”

    “一桩生意。”程颂缓缓颔首,目光微深。

    那日,赵政和他的对话历历在目。

    “愿吾剑之所指,皆为蜀地,不识心之所向呢。”

    “我想赚钱。”

    “……别的呢。”

    程颂记得,他认真想了很久,然后答:“赚钱富己身为吾小愿;若阿兄志不渝,那赚钱富黎民,让天地开阔,让海晏河清,便是吾心之大愿。”

    “何出此言?”

    “没什么,单纯想做个投资人,高风险,高回报。”

    “……那你当真想好了,要与吾谈这桩生意?合谋之后,你可没有回头路了。”

    “不干死就往死了干!”

    “哈哈,吾弟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