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54,田园最禅意的是云在天上水在流

54,田园最禅意的是云在天上水在流

    54,田园最禅意的是云在天上水在流

    宋代有过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一位大师说,自己在悟道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悟道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是到功力更深了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这个看山的境界,不仅仅使用于悟道,也符合人一生看云的境界:人生得意时看云,失意时看雨,人年少不知愁滋味,喜看天上的云,做着一帘好梦,想要展翅飞上天,做梦人追云,“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这是年少轻狂;人到中年,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偶尔看一看天上的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的成分就复杂了,有了情感,有了岁月的沧桑;人老了,身体每况如下,心也累了,于是放下了,看云又轻了,又淡了,无常了,突然豁然开朗,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了。

    我也经历了这三个过程,年轻时的轻狂和中年况味不说了,现在老了,归园田居,有一方小院,坐在草亭下,看天上云卷云舒,望谷低水从容而流。

    看云有灵感,碧蓝的天空上,飘浮着几朵白云,悠闲地在天空漫步,慢慢地卷来又慢慢地伸去,人与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看云的样子,心有所动,都感应于各自的心灵,我会与云交谈,裁云为衣,邀云入梦,以云为花,与云做伴。有了这种融入感,交流感,一体感,看,云卷云舒,看,风轻云淡,云起云收。云是活的,云是灵动的,云是一首诗,云是一幅画。

    天在变,云在动,天空晴朗,高空的白云朵朵,玲珑婀娜,飘飘如仙,优雅缥缈,它们匆匆忙忙地赶路,才见得还在中间飘荡,却一儿会就奔赴到了远方。

    云是最灵动的,最富有变化的,变换着形态的云,以各种样子,逗弄着天空,天空的蔚蓝,是白云的疆场,云在驰骋,云在漫步;这悠悠然的白云,那松软的样子,那柔软的样子,像棉花糖,像白色的羽毛,被羽化成空灵澄澈的花瓣,风吹云走。风吹云走,云像一条龙,缠绕着天空,在游荡,在张牙舞爪,看,龙在变换,多像青丘的一只白狐,地上有什么,天上的云都能幻化出来,一模一样的,地上的山岳平原,江河湖海,天上都有,各种动物,地上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天上也都有。天上也会有,只要你用心观察,展开想象;有的云,雄浑壮阔;有的夏云,活泼可爱,飞速跃动…甚至地上没有的景物。

    心在变,云亦变,心情舒畅时,夏云灵动飞舞,尽情舒展;雨过天晴,天空瓦蓝瓦蓝的,澄澈透明,纤尘不染,放眼寻望,天边却有几朵闲云,静静地立着恬淡、宁静、洒脱;生气的时候,夏云阴沉着脸,将大团大团乌黑的云铺满整个天空;伤心的时候,你会看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或者倾盆而下,淋漓酣畅,或者绵绵密密,缠绵悱恻……

    云生云灭,云卷云舒,花开花谢、日升月落、春去秋来……日子,就在这一天天的重复中悄然而逝。

    山不动,云不动。山上生云,看远处的山,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始终有云在罩在山上,山上的云厚如棉絮,状如大山,云底平坦,云顶垒成花卷样,山顶的云也和山一样稳如泰山,好像不怎么飘动,尤其是团块状层积云,模仿着山的形状堆在山顶上,它不动,但是有颜色的变化,总是有着从白色到深灰色的色调,有着大山色调的基因。

    四季轮回,云生云灭。春云似气,淡而无物,那是他的出生状态;夏云从来不是哪朵云,而是满天的云海,有时丝状,有时雾状,更多的是片云、浪云、卷云、滚云、蘑菇云……它和地上的植物一样,也是生机勃勃,是鼎盛时期;秋高云淡,万里碧空,是那种看淡了天地变化而无常的状态,闲散的云,淡淡的云;冬天的云怕冷,是愁雾状的,阴沉的哭丧着脸,好像是走向死亡的云。云,它诞生于天地之间,浮游于苍穹之上,聚是一团云,散是一片气。

    云是一副随时变幻的画,不管它是如何不堪,不论它拥有多么灼丽的万千繁华,一阵风就可以让它瞬时烟消云散,看懂了它,我们就能看淡人间名利,保持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还有明净透彻的心境,让自己的心灵宁静,得到解脱。

    云生云灭,云来云去,突然想到“空无”两字。生活是空无,劳作是空无;生是空无,死也是空无。空无,空无,一切都是空无。

    有时顺着岭谷下山散步,来到水库边,溪水潺潺,凉风阵阵,顿觉物我两忘,暂时忘却世间俗事烦恼,寻得心灵清静空明!想起唐-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诗: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领悟到“禅意”之妙处。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得到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潇洒作云,恬静作水,淡泊名利,修身正道。

    经年悲喜,心净如镜,如今我也归园田居,有一小院,也是满足的,无需奔走远方,远山近岭,山坡树木青绿,草木清疏,淡淡清香,四时有花开,风月无边,如入山水幽境,过滤杂念,那些悲愤、苦难,不堪回首的故事,不愿提起的旧人,都成了人生的走笔。

    人生在世,修的是一颗心。闭上眼睛,用一颗清澈的心去感受云在天上水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