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75,田园风光最美的是“悠然见东山”

75,田园风光最美的是“悠然见东山”

    75,田园风光最美的是“悠然见东山”

    我租居的秀岭乡村民宿离秦岭东麓8公里,中间是一览无余的秀岭,没有任何遮挡视线的地方,出门看是山,抬头看是山,睁眼看是山。

    山,绵延起伏,从东向南有几十公里,又像是一头牛或一只大象的脊背,这山还有层次,近处的低,远处的高,山峦叠嶂,一层高出一层很有立体感。

    顺着这山势,往下就是秀岭,秀岭比山低了许多,顶上就有几个村庄落偎依在她的怀抱里,沟沟壑壑里就长满了树和草,就好像是给山披上了绿色的裙摆。

    在路上,在屋里透过窗户,在院里,都能看见山,当地农民种地栽树养花,抬眼就能望见一溜一溜这样的山,老百姓已经看惯了山,见山不怪,见山不异,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没甚好看的,多数人并不觉得它美。

    但对我这样一个生活在城里几十年的人,尤其是厌倦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厌烦了灯红酒绿的喧嚣,疲倦了按步就班的工作和生活,想归园田居的人来说,这山这岭这树这田园,“悠然见东山”就是最美的田园风光。

    这山一天之中就有多重变化,早晨,天色还未亮时,眼前的树林逐渐露出树梢。远处,仍然看不见林木,只有一座座高低不一的山影,朦朦胧胧的;晨曦微露,山上满天霞光,像是突然开了光一样,有日晕,有喷薄的紫光,还有刺眼的金光,褐色黄色像一个大的被子,暖暖的罩在山上;太阳完全出来后,山低下堆着一团团棉花状的浓雾,山间白雾缭绕,山顶轻云薄雾笼罩,如天上的仙境一般。到了中午,天蓝蓝的,山顶上托举着白白的云团,就像山的投影一样,不过它是朝上的,是轻轻的白色的云,这个云团变化多端,大体是山形,不过也在慢慢的演变,有虎形,有龙状,有孔雀在飞,有时又是一个战斗的场面,两个云团互相接触碰撞,好似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厮杀。太阳快落山了,远处,山色空濛,夕阳欲落,西方不亮东方亮,太阳光从东边的地平线侧着或平着直射秦岭东麓,这时看山,一层泛红,一层湮绿,一层透黄,像是红黄蓝绿4种颜色在调色板里搅和,变化多端,美丽而层次鲜明。

    这山在一年四季中也是气象万千,变化多端。

    春天,大地绿了,大山的春天却来的迟,正是人尽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的下面树绿了,山的中间一半是绿的,一半是秃的,山顶则露着石头的本色,能让人看清山的本质;春末夏初,山苏醒了,有活力了,绿色长出来了,雾吹过来了,天上的白云也来凑热闹了,这时候的山就像是一个爱美的美人,喜欢梳妆打扮,早晨换一套衣服,中午另置一套行头,傍晚穿个花裙子,这个时候看山远近高低各不同,颜色五彩缤纷,虚幻、朦胧,一种颜色融于另一种颜色,像花蝴蝶的翅膀一样自然而贴切;盛夏,山坡上的田地里,乡亲们有的在收小麦,有的在赶着牛耕刚收割完麦子的麦茬地,山花开了,杏子熟了,荞麦紫花正在繁花怒放,蜜蜂正在不知疲倦的围着荞花飞舞,土地的醇香味和荞花的清香味浑为一体,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时候的山是田园风光;到了秋天,山习惯了与蓝天为伍,与日月为伴,阴阳高照,蓝天白云,山突然成熟了,沉默寂静,忠厚实,一座座山被薄雾笼罩着,秋天雨水多,山也是满眼灰蒙蒙一片;秋未,山的冬天早早来了,深山已晚,正如宋·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它比别的地方更早的披上了白雪的素装,沉静的冬眠了。经过一冬的洗礼,初春的山毫无遮蔽,近乎裸露,树林空瘦,枯枝散落林间,略见季节加于山林的伤痕。褐色的山体逐渐被绿色覆盖,且分为浅绿、黄绿、嫩绿、深绿多种色彩。从这些色彩中,可以分辨出,它们来自不同的树种。这些树木正贪婪的汲取着雨水和泥土的滋养,舒枝展叶,开花结果,用心地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

    山陪伴着我,我依偎着山,三年了,我记住了山脊的每一个起伏,如果让我闭上眼睛随意画一条曲线,画出的很可能是这条山脊起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