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80,三伏时节的田园清凉

80,三伏时节的田园清凉

    80,三伏时节的田园清凉

    今天是比较热的一年,7月初气温有时突破40度。而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是“三伏天”,农历谚语“热在三伏”,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天天就一个“热”字,夏难熬,热难过,气难消……

    也不知道过去没有电气化的时代,人们是怎么熬夏的,现在城里是离不开空调了,在家里、在办公室、在车上,在大大小小的商铺和饭店,甚至是厕所,空调全天运转,空调成了人们离不开的重要家电和生活依托。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电风扇的概念,更没有听说过空调,盛夏酷暑,大树低下好乘凉,人在树底下或躺或卧,更多的是坐着,手持一把麦秆扇,喝着井里提上的凉水,蚊子多了,再燃上一把艾草,在这里谈天说地聊天吃饭,时间一天天就打发过去了。

    在城里工作了三十多年,我又回到乡村,归园田居,一宅民宿,院子里栽着树种着花,搭着草棚凉亭,在小院里足可度夏。

    这里的海拔近千米是小高原气候,早晚凉,中午也热。

    天最热的时候,中午,我到岭下的水库旁去纳凉,哪里有树林子和竹林。

    现在的乡村是条条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从岭上到岭下的水库,也修了1公里多长的水泥路,沿着丘陵盘旋,弯弯曲曲。沿路两边植被茂盛,有不少榆村杏树核桃树等杂木,在岭谷土坡沟壑的野地里疯狂地,野蛮地,放荡地生长着,树荫遮挡着强烈的阳光。在树荫道行走,嗅到了大自然的味道,感觉空气中弥漫着明显不同于市区里的气息,风中带有丝丝凉意和湿润,并有静气,清新,少了爆热气和火燥,让人心定神闲。

    喜鹊也到这里凑热闹,这鸟有灵性,据说有一定的智商,在这幽静的树林里,既可以避暑又能吃到虫子,还躲开人间的喧嚣,安全又安静,它们一会儿三三两两的跳到树上,叽叽喳喳的叫唤一番,一会又成群结队的跳到马路上,夹着尾巴,迈着碎步,摇摇摆摆,旁若无人的闲走。

    来到山下,离水库还有100多米的距离,透过密密麻麻的树枝就能看到水上飘着成群的红色鲫鱼,走的近了,这些有灵性的小动物能觉查出人类到来的危险,突然集体消失在水里不见了。这个地方经常有人来钓鱼,对鱼有一定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里,每条鱼在生死一线的环境中都有很高的警惕性,稍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了。

    水库四周的植物比岭上的长得更茂盛,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有了水的滋润,树的叶子翠色欲流,似火的太阳也晒不透它一层又一层的树枝和层层叠叠的树叶,这里的树底下更凉快。

    盛夏空气好像被晒得静止了凝固了,一动不动,没有丝毫的风,只有热气在扩散。而水库的水面上不时有凉风吹来,这正应了水上生风的道理,这风不大,是清风,一丝丝一缕缕轻风拂面;这风不热,带着水的湿气,有丝丝凉气,扑上人身轻爽;这风有些味道,一缕吹来,夹杂着乡村青草、花香、泥土、水气、鱼腥的混合味道。

    水库旁有一大片竹林,长得特别茂密,茂的每一只竹子都挺拔着,向上直立,绿意盎然,密的没有空隙,眼睛看不到缝,放眼望去只是一片绿海。在这里乘凉,环境优雅,曲径通幽。正应了宋代杨万里写的《夏夜追凉》“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的境界,盛夏竹林树木葱茏,水上风来,山林水库成为了天然的空调,清风拂面,鸟鸣幽静,诸事清凉。

    水边有人钓鱼,有拖着长尾巴的野鸡起飞,鱼儿在水下游动,不时冒出几个水泡,零星地在水边和草丛冒出一两声蛙鸣,咕哇——咕哇的,松鼠举着漂亮的大尾巴在树下找一种叫角弓的野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