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卷朝堂,我卷太子 » 第十六章 1

第十六章 1

    穿越后的王大群,最多在京城周边转悠,边关是个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只能是参考指南制作沙盘。讨论作战细节基本用不上,策划整体方案还是没问题的。

    见到卢象升对沙盘感兴趣,他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若是卢大人不吝赐教,小子求之不得。”

    不等对方答复,接着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话锋一转,“听闻大人力主与清军开战,想必已经有了应对之法,不知可否赐教一二。”

    卢象升并没有作答,眼前的少年竟然在套话,让他心中满是疑惑:

    边关的防御再是稀松平常,也属于朝廷的机密。你一个孩子,想要打探这些,想干什么?眼睛里带着一串问号看向皇帝。

    崇祯帝对此没有一丝戒备,好像这小子要是不问才是怪事。享受着王承恩手中扇子送来的凉风,十分惬意。

    “九台,今天叫你来就是商讨如何抵御清军。有什么想法尽管讲。别看这小子年纪不大,坏主意一个接一个,最重要的是能搞钱。”

    王大群:世风日下,卷王也开始不正经了。

    卢象升不清楚这少年的来历,可皇帝发话了,再次转向沙盘,实话实说。

    “陛下,抵御清军扣关,臣也没有万全之策。”说着,他开始用手在沙盘上比划。

    “从山海关到大同的整体防线大约有三千里,不算辽东的人马,防御兵力不足六万,每里不足二十人。将领们只能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造成不少地方无兵可守。”

    看着卢象升用手在沙盘上比划,王大群很勤快地递给卢象升一根小棍,继续倾听他的想法。

    “单单就防御而言,一般需要三道防线。长城是第一道,其后应再行建立两道防御,形成纵深防御体系。即使一线守不住,也可以依托第二三道防御拖住敌人,给朝廷争取足够的时间调兵,现在根本做不到。”

    看到崇祯帝听得极其认真,卢象再次转到沙盘的另外一侧,并用小棍棍指向京城一带。

    “一旦清军进入平原,集结迅速、机动性强的优势凸显,兵峰将直指京城。而我方基本是步卒,难以快速调动兵力对其进行合围。即使侥幸围住了,敌人的骑兵也很容易找到薄弱点,一旦突围成功,面对的则是防守薄弱的城池,后果可想而知。”

    太子几乎是趴在沙盘上听讲,似乎理解了卢象升所讲的内容。可有些事他还是想不通,看到王大群鼓励的眼神,试探道:

    “卢大人,难道清军就没有弱点吗?”

    卢象升没想到太子这样的年纪,居然对军事感兴趣,面带笑容,将小棍子指向那片山区。

    “清军最大的弱点就是劳师远征。长途行军,粮草补给有限,只能寄希望于在关内劫掠。若能将其堵在这一百多里的山路上,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只需半个月,他的攻势就可以瓦解。”

    听到敌人的弱点,皇帝来了精神:这主意好啊,要是知道清军扣关的具体位置,调集军队将其堵在山口,对方的攻势岂不不攻自破?

    急切地问道:“九台,你预测清军将会从哪里突破。”

    这个问题让卢象升哭笑不得,他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知道。略微思索,详细地解释了一番。

    “陛下,山海关重兵集结,大同易守难攻且路途遥远,这两点暂时不予考虑。防守最薄弱的地带在蓟州,从抚宁的九门口到延庚县境内的居庸关,一共十七个隘口,都有可能是清军进攻的对象,难以判断。”

    崇祯帝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在十七个隘口布置重兵,根本不可能。刚才的好心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愁容。

    王大群倒是从指南中知道具体位置,可谁能保证历史的轨迹一成不变?万一有个变化,他也承担不了后果。

    不是担心自己受责罚,若真是清军破关而入,倒霉的是京畿一带的百姓。不过有一点他是清楚的,既然是战争,就绝不能让清军牵着鼻子走。

    正所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刚要开口,就被太子卖了。朱慈烺十分兴奋地指着那个木柜子,一脸神秘。

    “父皇、卢大人,我和王大群哥做了个玩具,叫作电报机。可以用它将消息从这里传递到母后那里,就是不知道对打仗有没有用处?”

    朱由检和卢象升同时将目光聚焦在柜子上,没搞明白太子说的到底是什么。

    皇帝心中不屑,一个小孩子鼓捣的玩具能有什么用处,还传递消息?

    卢象升不好驳了太子的面子,尽量在脸上挂上一抹笑容,故意摆出一副好奇的姿态,言语显得很是亲切。

    “殿下能否告诉微臣,这个玩具是如何传递消息的?”

    “这好办。”

    太子见到有人对他的玩具感兴趣,开心地跑到外面,叫进来两个小太监,对着皇帝说道:“父皇想对母后说点什么?”

    “朕饿了,一会儿去坤宁宫用膳。”

    儿子开心,崇祯帝忽然父爱泛滥,索性看看电报机到底是干什么的。

    太子抄起纸笔,将皇帝的话记录下来,递给小太监。对方则从怀里掏出一本书,翻来翻去,将它译成编码。

    另一个太监把柜子打开,里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电报机,下面则是手摇发电机。

    一切准备就绪,小太监为难地对着太子低语:“殿下,今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要是想让那边接收,需要事先告知皇后娘娘。”

    太子挠挠头,一高兴把这茬忘了,面露愧色。

    “父皇,现在用的是手摇发电机,双方需要约定联络时间。不过大群说了,等将来有了蓄电池,就可以长时间待机。我先派个人去通知母后,做好准备。”

    皇帝没听明白,你都派人去了,有什么消息直接告诉皇后就行了,还用这么费事?

    见到儿子一脸兴奋的样子,不好出声打击,点点头表示首肯。

    大约过了一刻钟,双方约定好了。两个太监开始操作,一个摇动摇把发电,一个准备发报。

    随着滴滴答答的按键声,皇帝蹭饭的消息传到了坤宁宫。

    简易蜂鸣器的声音实在太难听了,王大群简直无法忍受,可也是尽了最大努力才办到的。

    小学生就能组装的东东,他愣是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仅仅一个莱顿瓶,就搞了三个多月。

    皇后回消息了:保重龙体,快来!

    太子拿着翻译过来的回信,在皇帝面前挥了挥,炫耀道:“父皇,这东西不错吧,能隔空传递消息。”

    皇帝倒是没太在意,说不定是派去的人传的话,故意逗他开心。

    卢象升走到柜子前面,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脸上没有一点儿喜色,摇摇头感叹道:“这东西好是好,就是传递的距离太近,用处不大。”

    看到太子一脸的郁闷,皇帝反而很开心,起身拍拍儿子以示安慰。

    不料,王大群口出惊人,“除了我们四人,请陛下屏退其余人等,小子有要事启奏。”

    皇帝有些茫然,好好的,这孙子怎么又疯了?

    他指了指了王承恩,那意思,朕最亲密的王大伴都不能知道?

    见到少年同样点头,意识到这小子说的一定有什么诡异之处,挥挥手,屏退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