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卷朝堂,我卷太子 » 第二十二章 1

第二十二章 1

    王大群曾是农学院的高材生,偶尔骑上马跑两步,那都不叫事。

    也曾带着太子在西苑骑马射猎,打个兔子捉只鸡什么的。可会骑马与长途奔袭完全是两个概念。

    为了尽快赶到隘口,王大群放弃了马车,信心满满地跨上战马,洋溢着激情,挺直了腰板儿,与卢象升并驾齐驱。

    担心长途跋涉对屁股的伤害,还特地准备了厚厚的垫子,放置在马鞍上,柔软度适中。

    劳军的队伍并不壮观。

    百十个禁军护卫,二十个卢象升的家丁,外加八个太监。严格地说,应该叫做报务员,而且是一人双骑。

    卢象升穿白挂素,二十个家丁也是一身孝服的装扮,没有打出任何旗号。知道的是去劳军,不知道的,以为是出殡呢。

    出了东直门,一条土路向东北延伸,二百里后,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平谷县西北方向的营州中屯卫。

    按理说,他们应该前往密云后卫,那里是蓟辽总督府的所在地。

    可根据指南上记载,清军此次扣关,是从密云的墙子岭和迁西县青山关进来的。

    既然是勘察地形,他们将从墙子岭出关抵达兴隆,然后跨过柳河,进入迁西,抵达喜峰口和青山关。

    早有快马通知吴阿衡及密云总兵唐通,让他们提前赶往营州中屯卫,做好迎接钦差大人的准备。

    刚刚冒头的太阳,将满天染得金黄,道路平坦且宽阔,战马过后的尘土,让王大群彻底体会了什么叫做灰头土脸。

    少年走出京城那四方格子,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看着四周的麦田,乡间的农舍,心情极为舒畅。一种跨马横刀,奔赴疆场的豪情油然而生。

    不由得引吭高歌: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生活充满节奏感……

    卢象升:这小子要疯。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个时辰,他感觉屁股底下像是着了火,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越来越旺。

    跑了四十里地后,完全坚持不住了。

    他勒住了缰绳,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轻抚着自己的屁股,对着卢象升说道:“大人,能不能休息一下,我这个马术有待提高。”

    “头一次跑这么远的路吧?”

    看着少年憋屈的样子,卢象升的心里竟然有些小开心,唱,接着唱!

    不过他还是表现出关切的神态,“前面不远有个镇子,雇一辆马车。以后别逞能,要想长时间骑马,屁股上得磨出茧子。”

    王大群不语,屁股磨出茧子,将来会不会有碍观瞻?

    他忍住疼痛,一路的企盼,总算是看到了马车,双眼流泪。

    两个破木头轮子架了一张光板,上面稻草、鸟粪、泥土,一样都不少。还特么没马,竟然要了他十两银子。

    真想给自己两个大耳帖子,让你嘴大,皇宫的马车不比这舒服多了,非得找这个罪受。

    道路颠簸,坐在上面已经不可能了。

    取下马鞍上的垫子,少年两腿岔开,以一种奇特的姿势卧在木板上,享受马车带来的快乐。

    最可气的是卢象升也不骑马了,亲自为他驾车,引来了少年的好奇。

    “大人,你也会驾车?”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懂不懂?驾车是士大夫的基本要求,要做到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听了卢象升的介绍,王大群嗤之以鼻。

    不就是考个驾照嘛,谁不会似的。他不在这上面纠缠,话锋一转。

    “大人,那天,我说了两个方案阻挡清军扣关,看大人的样子,对第一个方案不甚满意?”

    卢象升熟练的挥着鞭子,使得车辆行驶得尽量平稳。侧过身子不屑地说道:“第一个方案等于没说。”

    “为什么?”

    王大群的确有些不解,难道御敌于关外有什么不好,或是很难办到?

    他怀揣着无数个问题,抻着脖子看着赶车的汉子,见其脸色阴沉,估计有什么难言之隐。

    正打算放弃询问,不料对方却开口了。

    “你对关外的事情一无所知,纯粹是瞎扯淡。这么多年,你以为朝中的大臣都是饭桶,没想过这个办法?告诉你,根本行不通。”

    眼见这位文质彬彬的大人居然爆粗口,少年备受打击,小脸青一阵红一阵,干张嘴说不出话来。

    在他沉思之际,卢象升开始口若悬河,给他讲明了其中的道道。

    大明边关的官兵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屯兵,二是募兵,募兵里又分为壮丁和家丁。所谓家丁,就是将领自身招募的士兵,根本上算是私兵。

    品阶越高,豢养的私兵也就越多,势力也就越大。

    其中装备最好,粮草充足,能如数领到军饷的就是家丁。故而这些人的战斗力算是边军中最强的。

    只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主子,并非与清军对战。而且数量太少,十几万的关宁铁骑,真正的家丁不足三五万。具体有多少,没人数得清。

    如此,一旦战事爆发,各级将领首先考虑的是保存自身实力,而不是与清军拼命。

    防御的时候,将领们还可以抱团取暖,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让他们主动发起进攻,是比登天。

    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自家的利益,有的是为了削弱对手,相互掣肘或是坑害队友的事情时有发生。

    壮丁和屯兵,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却是对战清军的主力。食不果腹,军心涣散,通常一触即溃,只能发挥炮灰的作用。

    王大群明白了,卢象升手下的一万多天雄军就是私兵,所以才跟着他浴血奋战到最后一滴血。

    这些人要是中途跑了,不仅有军法处置,更有严格的家法。

    即使转投到其他的将军手下,也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甚至遭到排挤,早晚都是炮灰的命。

    不仅如此,在满朝文武大臣的眼中,清军就是跳梁小丑,分分钟就可以让他们灰飞烟灭。

    但是,绝对不能这么做。

    在他们眼里,皇太极就是一颗摇钱树。

    江南的士绅指着他牵扯皇帝的精力,没空顾及他们的胡作非为。对于边关的战事既不出钱,也不出力。

    北方的商贾指着他走私商品,贩卖情报。几次入关抢劫的银两,通过皇太极的手,利用假借通商之名,几乎全都流入他们的腰包。

    关外的将士指着他多得些饷银和赏钱,冒功领赏是家常便饭。

    朝中的武将指着他升官发财,称霸一方;文臣指着他搜刮百姓,控制皇帝。

    至于王室勋贵,更是乐得看着崇祯帝忙得四脚丫子朝天,没时间想着削番的事情,好让他们自由自在,胡作非为。

    整个大明,除了朱由检和个别忠心的大臣想灭掉清军,人家皇太极在紫禁城的朝堂上,人缘好着呢。

    历史上有多次的机会,能将清军一举歼灭。最后都给其留下一条活路,让他们抓住机会发展壮大。

    卢象升越说越生气,猛地挥了一下马鞭,差点把王大群甩到车底下。疼得他捂着屁股直咧嘴。

    心说,就你这驾驶技术,也想拿驾照?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