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芯片帝国 » 第22章 茶水钱,这个可以有

第22章 茶水钱,这个可以有

    刚才盛怒之下,霍家山还口吐芬芳,要把“华夏信普”从坤山市电子产业版图上抹平。

    现在,赵诚居然要让坤电集团变成信普的配件供应商。

    霍家山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这张老脸,眼见已是无处可挂。

    但人家的话,就像一张电子设计图加一张电子设计图一般,就放在你面前,理论上全部成立,你有勇气再摆一个谱试试!

    霍家山:“赵总果然神武过人,老朽十分敬仰佩服。这样吧,霍某邀请赵总有空时到我集团视察一下,看过工艺,给我坤电集团的出路,具体指导一下。”

    赵诚笑笑:“你以为我闲着没事干?”

    “呃……”

    赵诚也不愿把人赶尽杀绝,江湖上么,留人一条后路,功德无量的事。

    “这样吧,我真是抽不出空。我让我公司的翻译,蒋珊女士代我走一趟。她回来后,我根据你们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设计一下,成为我‘华夏信普’什么样的配件商比较理想。”

    “赵总真是风趣,风趣。”霍家山瞄瞄一旁的蒋珊,心想一个翻译,懂什么技术。

    赵诚:“别小看江女士,她丈夫以前也是挺有实力的电子业老板,她辅佐丈夫,有很精深的电子产业研究。我设计中,她的帮助很大。”

    这话,赵诚没有拔高,蒋珊对国内外电子产业的最新研究,确实很内行。

    “华夏信普”以后在发展中,蒋珊估计可以成为得力干将。

    霍家山这才打消顾虑:“好,那就有劳江翻译了,霍某在坤电集团,替你洗尘接风,必有厚报。”

    “当然,对赵先生的指点,我霍某牢记于心。赵先生一字千金,难以用金钱来衡量。我霍某略表心意,以作赵先生茶水之资,万望不要推辞。”

    当下命董秘古小姐从包中取出支票,笔走龙蛇,开出一百万元。

    1996年,江南省月人均工资为一千元不到,一百万元,相当于天文数字了。

    不过,霍家山确实买了坤电集团一条金光大道。

    以后坤电集团吃香的喝辣,都是从这一百万元起步。

    再说,若真惹赵诚发怒,等MP3产品批量成功,他收拾个把坤电集团,分分钟的事。

    茶水钱么,这个可以有。

    讲了这么多,口也是有些渴。

    ……

    第二天,一条消息发了疯般传遍了坤山企业:电子产业龙头老大坤电集团董事长霍家山,昨天悄悄去了“华夏信普”谈合作,并预付了一百万元合作定金。

    这条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业界炸得震惊万分。

    之前,对“华夏信普”广告有质疑的老板们,一齐呆了。

    坤电总裁屈尊前去谈合作,还预付了百万定金?泥玛,这条信息,至少说明了两点:

    第一,信普的随身听技术,确实达到了做得比随身听更小的水平,极可能,这是一项国内领先的技术;

    第二,坤电集团,特么的又双叒叕吃到头口水了。

    电子产业龙头老二——青山电子集团老总裴宇立即拨出电话:“霍总,你这就不仗义了哈,昨天协会开会,说好了大家一起先把情况摸透,你怎么吃独食了呢?”

    电子产业老三远航电子集团老总刘乡明拨通霍家山电话,话音中带着强烈不满:

    “老霍,兄弟多年,没想到你使出这一招。你付的一百万,至少给兄弟一半份额,以后接到信普业务,也得一人一半。”

    其他企业老总,也纷纷打来电话询问。

    霍家山真是有口难辩,他确实去过“华夏信普”,也确实给了一百万。然而,这不是定金。

    但这让我怎么解释,说不是定金,而是白送给信普老板求放过的城下之盟金?

    霍家山什么都无法说,只能保持沉默。

    龙头老大的沉默,被业界视为默认,反过来又助长了地下疯一般蔓延的传言。

    当天上午开始,“华夏信普”办公室的电话,如同爆竹一般响起,数不清的公司致电报名,要求参加3月8日星期天的战略股东招股说明会。

    与此同时,招聘翻译的电话也被打爆,要求兼职的报名瞬间达到了几百个,要求全职的也有好几十。

    离坤电集团外贸公司不远的一个电话亭,丁菲迟疑着,思考着。

    当听到业界关于坤信老总前去“华夏信普”谈合作的消息后,她的心就一直静不下来。

    她的专业,偏向于产业类尤其是国际电子产业类英语,师从著名的蒋珊教授。

    从她的研究来看,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制造出“华夏信普”所称的那种芯片,一个坤山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就给制造出来了?

    然而,江湖传言,却是龙头老大坤电集团给背了书。她上午问过同事,说事情很可能是真的。这就动摇了她原先的想法。

    另一点,就是“华夏信普”的条件实在太优惠了,优惠得令人无法拒绝。

    而在圈子里所有翻译官中,丁菲自信自己的条件最符合:德、韩、英三国通,又是龙头电子企业的首席翻译。

    丁菲是个极爱面子的人,不想动用办公室电话,所以悄悄走到楼下电话亭,一直在犹豫。

    这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这犹豫,还和一件事纠结在一起,那就是从小被她提防着骗她感情的赵诚,那天在朋友酒馆,跟她说的话,和“华夏信普”的广告极为相似。

    这难道是巧合?

    但最终,她没有拨通报名电话。

    她是个极度自信的人。

    同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她打骨子里看不上小企业。

    ……

    下午临近下班前,杨眉拿着打印出的厚厚的报名名单,走进赵诚办公时,把赵诚看得愣了。

    “多少家?”

    杨眉累得直冒泡,脸上的妆掉了也来不及补:“坤山所有上规模的企业,全部报名了,总共75家。”

    “这么多?”赵诚真是没想到。

    杨眉拿过另一叠资料:“刚才你看的是坤山的,诺,这是长三角的,以江南省为主,其次是沪市,65家。加上坤山的,总计是135家。”

    这还是广告打出第二天后,到3月2日报名截止日,还不知道有多少家呢。

    赵诚犯了难:“咱公司会场,坐不下啊。”

    最低预计,到截止日,最少会有200家企业报名。

    一家企业的人数,老总一个,司机一个,秘书一个,技术骨干两个,最低五个。

    千人大会,到哪儿去开?

    就算开了,效果也极差,这又不是演唱会,人越多越好。

    这是招股说明会,股东要根据招股方提供的情况,逐一发问,摸清能摸清的一切的。

    而战略合作股东,公司只招5个。

    赵诚:“到时根据资产、实力、报名单位的市场美誉度作个筛选,最多确定30家企业入围。”

    “好的赵总。”杨眉说完想离开,她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赵总,我有一事不明,想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