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魁敌 » 第四十二章:魔王的野心

第四十二章:魔王的野心

    董卓“字仲颖”退朝之后返回城外的军营大帐,认真思考着什么,然后询问谋士女婿李儒“字文优”道:“文优啊,今日朝堂之上,我看那小皇帝唯唯诺诺,暗弱无能,丝毫没有帝王气象,我看那陈留王倒还算聪慧学好,可担大任,之前在军前你看他恩威并施,抚慰得体,小小年纪,实在是难得啊。”

    “有此同感。”李儒说道。

    董卓问道:“我如果是废掉小皇帝,而拥立陈留王为帝,你看这件事可以吗?”

    李儒想了想,说道:“岳父大人想借着废立之事以扬威,这倒也是一个好主意。”

    董卓说道:“我居住在西凉太久了,这朝廷之中的事情,怎么能在极短之日,树立权威,立于当朝,我想没有过失就废掉皇帝立新君之举。”

    李儒想了想,说道:“废旧立新,这件事利弊相间。”

    董卓问道:“利在何处?”

    李儒分析道:“我等二十万西凉大军在这里,一旦废旧立新,大事可图,到那时候岳父大人就是当年商汤的伊尹,前朝的霍光,他们二人行废立之事,全都成为千古名相,一代人杰,现如今岳父大人效仿先人,以监国摄政,成就一代贤相,必定名垂青史,这是第一。这一次救驾大功,让岳父大人威名著于群臣之上,这时候,岳父大人如果拥立新君,谁敢不从?新君既立,岳父大人就可以挟天子以令群臣,进而可以谋取天下,这是第二。”

    “哈哈哈哈,好,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贤婿啊!有这两个好处,怎么还能不作为呢?”听完李儒分析完利,董卓很是开心。

    “但是这弊嘛,也在其中。”李儒又开始为董卓分析弊端。

    “哦?”董卓说道,“说来听听。”

    李儒说道:“我朝自从章、和二帝开始,只要是权倾朝野的人,诸如窦宪、邓骘、阎显、陈蕃,以致最近新被十常侍诛杀的大将军何进,没有一人能得到善终,全都是横死暴亡,请岳父大人恕我直言,拥立皇帝的人,固然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是也是吧自己置于众矢之的,这就是弊端,还请岳父大人慎重考虑一下。”

    董卓也好好考虑了一下弊端,问道:“温故而知新,好,你这一番肺腑之言,甚好,甚是。然而我董卓不是窦宪、邓骘等人,更不是何进这样的屠户之辈,既然是有二利一害之举,何乐而不为,那你说,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儒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这几天可以找个机会,在温明园里面,宴请文武百官,借着宴会的机会,向他们道明废立的事情,试探一下众臣的心思,然后再定废立大计。现如今朝廷无主,正是天赐良机,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做大事,晚了就会发生变故,有不听从岳父大人的就除掉他,岳父大人树立威信的机会,就在今日!”

    董卓点了点头,说道:“说的是啊。”

    。。。。。。。。。

    董卓的军队驻扎在洛阳城外,每天都带着全副武装的军队进城,在城内横行无忌,惊扰百姓,京城里面人心惶惶,董卓出入皇宫,也没有敬畏之心。

    司徒王允“字子师”看不下去董卓的无礼霸道,于是召来司隶校尉袁绍“字本初”和后军校尉鲍信“字允诚”,王允叹了一口气,说道:“国家多难,社稷多灾,刚刚除掉十常侍,又来……又来了董卓……”说着,王允眼眶红润。

    鲍信愤怒的说道:“他每天进入街市,都是这样,全副武装的军士开路,横行霸道,百姓们躲避他就像躲避恶鬼一般,闹得京城内外,人心不安。”

    袁绍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鲍信又说道:“最近他出入宫廷,肆无忌惮,百官惊怵,天子不宁,当初郑泰、卢植二位大人早就有言在先,他们说董卓面善心狠,一旦将他召入宫廷,必然生乱,真让他们说中了。我看,董卓心怀异志,我们最好赶快除掉他!二位意下如何?说啊!”

    袁绍叹了一口气,说道:“允诚兄的话,我又怎么不知道?只是十常侍之乱刚刚平息,朝廷新定,这时候不应该轻举妄动。”

    鲍信问王允道:“那……司徒大人,你的意思呢?”

    王允想了想,说道:“这件事……且容商议。”

    鲍信一听,站立起来,说道:“既然如此,我带着本部军马离京暂回泰山,什么时候讨伐董卓,再来效力。”说着,鲍信就离开了。

    这时候,王允的小厮走来,说道:“司徒大人,董卓大人送来请柬。”

    王允接过请柬,看完之后,对袁绍说道:“董卓明天在温明园宴请百官。”说着,王允将请柬交给袁绍,袁绍决定明日赴宴,看看董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

    次日,董卓在温明园大摆宴席,遍请文武百官,文武公卿全都惧怕董卓,不敢不来。

    董卓等文武百官全都到场,然后慢慢的到温明园门前下马,带剑入席,笑着说道:“老夫来迟了,失礼,失礼。”然后众人一一落座。

    等众人落座之后,董卓说道:“诸位,自西凉来到京都,今日还希望诸位多多关照一二,今日老夫略备薄酒,请诸位畅饮,诸位能光临,不胜荣幸啊。”宴会于是开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董卓叫停歌舞,然后将酒杯重重的摔在桌子上,董卓说道:“诸位莫惊,我有一句话,请诸位静听。自古以来,天子乃是万民之主,万乘之尊,没有威仪不可以奉宗庙,承社稷。然而当今天子,懦弱少威,君仪失度,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精明强干,可担当大任。我想废掉少帝,而拥立陈留王继承大位,不知道各位以为意下如何?”众人听完之后,全都默不作声,面面相觑。

    董卓一看,便说道:“如果各位没有异议,那我……”

    “砰!”座位之中突然有一人拍案而起,将桌案掀翻到一旁,站在大堂中央,指着董卓骂道:“一派胡言,你是什么人,区区一个刺史,居然敢说出如此狂言妄语?天子乃是先帝嫡子,并没有什么过失,怎么能随随便便的就谈到废立呢?此举如同篡逆!”众人一看,乃是并州刺史丁原“字建阳”。

    董卓也怒火中烧,狠狠地拍打桌案,大骂道:“哼!大胆,居然敢诋毁老夫,今天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说着,董卓拔出佩剑想要砍杀丁原,然后踢翻面前的桌案,桌案冲着丁原飞来。

    就在桌案即将砸在丁原脸上的时候,突然炸开,原来是被人挡住。

    这时候,李儒见到为丁原挡住桌案的人,生的是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持画杆方天戟,对着董卓怒目而视,然后将方天戟掷向董卓。

    画杆方天戟只是擦着董卓的脸颊划过,划出一道微小的伤口,来者正是丁原的义子——吕布“字奉先”。

    董卓看到脸上只有一小道上课,冷笑着说道:“哼,虚张声势,这家伙扔过来的方天戟,也只不过是给我弄了一条小伤口而已,臭小子,看来是个平庸之辈。”

    这时候,众人才发现,吕布丢掷过来的方天戟穿透了三个军士,在场众人全都面如土色。

    吕布咬牙切齿的说道:“才三个,刀刃被骨头卡住了。”

    李儒急忙劝阻道:“岳父大人,今天是宴请诸公,还是不谈国政的好,不谈国政,等以后在都堂上再讨论也不晚。”众人也都劝阻丁原,丁原便带着吕布离开,吕布上前取回画杆方天戟。

    刚走到门口,丁原又回头对董卓说道:“董卓老贼,你休想得逞!”

    等丁原走后,董卓平复了一下心情,问众人道:“刚才老夫所说的,难道不合公道吗,谁还有话要说?”

    袁绍说道:“董仲颖,如今十常侍刚刚覆灭,朝廷初定,百废待兴,你最好不要再生事端,导致上下不宁。”

    董卓说道:“我这么做,正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少爷何必多虑?”

    “明公差矣。”又有一人规劝董卓,乃是卢植“字子干”,“废立是社稷大事,想当初太甲昏庸无道,伊尹把他关押在桐宫。昌邑王登基才二十七天,作恶三千多条,所以霍光上告太庙而废之。当今天子虽然年幼,但是聪明仁智,并没有丝毫的过错,想要行废立大事,还是要遵循圣人之道。明公是外郡刺史,从来没有参与过国政,又没有伊尹、霍光的大才,怎么能妄谈废立这样的大事?圣人曾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为篡逆也’!”

    “住口,你怎么知道我不是伊尹,我先杀了你这个你贼!”董卓大怒,拔出佩剑想要上前杀死卢植,袁绍见状也要拔出佩剑,却被一旁的王允拦住。

    “董公息怒,董公息怒!”侍中蔡邕“字伯喈”、议郎彭伯急忙劝阻董卓,“卢尚书乃是先帝老臣,海内人望,向来忠贞不二,现在如果杀了他,恐天下震惊。”

    董卓这才停止,收起佩剑,笑着说道:“诸位受惊了,坐,坐。”

    王允说道:“各位,董公所说废立之事,乃是国家社稷的大事,依老夫看,不可在酒席之上相商,还是改日再谈。”于是众人全都离开。

    董卓很是愠怒,按着佩剑站在温明园门口,忽然看见一人骑着马,挥舞画杆方天戟,在温明园外来回驰骋。

    董卓问李儒道:“这是什么人?”

    李儒说道:“他是丁原道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岳父大人还是从长计议,最好躲着点他。”董卓于是回到温明园躲避吕布。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