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魁敌 » 第一百二十四章:东归

第一百二十四章:东归

    皇帝刘协“字伯和”和大臣们,都在简陋的茅草屋之中商议国家政事,兵士们都趴在篱上观看,互相压在一起作笑,其他将领带着军士在栅栏外镇压。

    李乐等人专权跋扈,百官稍微触犯自己,就敢在刘协面前殴打辱骂他,还故意送给刘协浊酒和粗食,刘协只能勉强接纳。

    护驾诸将专权,有的人擅自将尚书拷打至死。司隶校尉出入时,民兵拿东西扔向他。诸将有的让婢女前往省阁传话,有的带着酒食去请刘协饮用,侍中不准,就破口大骂,不能制止。又上表拜各营中民为部曲,索求馈赠。

    李乐、韩暹又联名保奏无赖、部曲、巫医、奴仆等二百多人,全都担任了校尉、御史等官职,官印来不及雕刻,诸将就自己拿锥刻印,乱刻文字,有的人仍没有得到校尉印,就先当官后授印,全然不成体统。

    。。。。。。。。。

    太仆韩融“字元长”前去游说李傕“字稚然”、郭氾,二人听从了韩融的劝说,于是释放了擒获的公卿百官、宫人妇女,归还劫掠到的乘舆、器服。

    这一年也是大荒灾年,百姓们以枣子、野菜作为食物,饿殍遍地。

    河内太守张杨“字稚生”进献米和肉,河东太守王邑“字文都”进献绢布,刘协稍微得到一丝安宁。

    董承和杨奉商量,派人前往洛阳修建宫殿,想要带着刘协返回东都洛阳,但是李乐却不答应。

    董承对李乐说道:“洛阳本来就是大汉天子建都的地方,安邑地狭民贫,哪里容得下朝廷?现如今东归洛阳,才是上策。”

    李乐愤怒的说道:“你们带着县官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我就在这里!”

    董承、杨奉于是启程洛阳,李乐暗地里派人勾结李傕、郭氾,想要一起劫持刘协。

    董承、杨奉、韩暹提前得知了几人的阴谋,连夜排兵布阵,护送刘协前往箕关。

    李乐听说这件事之后,也不等李傕、郭氾赶到,带着本部军马追赶车驾。

    四更时分,李乐追到了箕山之下,大喊道:“车驾休走!李傕、郭氾在此!”李乐骗刘协等人是李傕、郭氾前来,吓得刘协心惊胆战,两边山上火光冲天。

    杨奉安抚刘协道:“大家不必担忧,这是李乐!”于是杨奉便让徐晃“字公明”出战。

    李乐亲自出战,两马相交,只一个回合,李乐就被徐晃一斧斩于马下,杨奉、董承杀散李乐的余党,保护刘协度过箕关。

    。。。。。。。。。

    “什么?”曹操“字孟德”说道,“太尉杨彪施离间之计,让李傕、郭氾反目了?”

    郭嘉“字奉孝”笑着说道:“长安城已经被郭氾纵火焚烧,天子被困,详情不明。”

    曹操说道:“果然不出荀先生所料,奉孝,长安之事,你当多派几位从事关注。”

    郭嘉说道:“主公放心,我已经派人前往长安了。”

    “甚好。”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袁本初那里可有什么动静吗?”郭嘉摇了摇头。

    。。。。。。。。。

    刘协一行再一次被李傕、郭氾追上,刘协等人在山林之中逃亡,到达一处吊桥前,吊桥已经有些年头了,有些木板已经破败腐朽,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董承说道:“前面就只有这一条路了。”

    “报!”一个武士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大家,李傕、郭氾兵马,已经追上来了!”众人都是乱作一团。

    徐晃自告奋勇的说道:“大家,末将愿往,抵挡李傕、郭氾,请大家快走!”

    刘协说道:“将军小心。”

    “跟我来!”说罢,徐晃提着贯石斧,带着一些军士,前去抵挡李傕、郭氾。

    董承对刘协说道:“天家,我们只可先过吊桥。”

    董承搀扶刘协度过吊桥,杨奉在后面保护刘协,后面跟着董贵人和皇后伏寿。

    看着底下的万丈深渊,刘协双腿发软,刚走没几步,刘协脚下的一块木板突然断裂,刘协重心不稳,差点儿掉了下去,得亏一只手死死的抓住铁链,另一边董承抓住刘协,这才没掉入山涧。

    另一边,徐晃前来阻挡李傕、郭氾,大喊道:“李傕、郭氾,徐晃在此!”

    李傕示意郭氾阻挡徐晃,自己带着剩下的军士前去追击刘协。

    李傕追到了吊桥前,持戟郎中们见李傕前来,大喊道:“天家快走!”于是前去阻拦李傕,但是三五个人怎么是李傕铁骑的对手?几个骑兵弯弓搭箭,就将这几个持戟郎中射杀。

    刘协等人顺利过桥,对岸的持戟郎中拔出环首刀,拼命砍着吊桥的木桩,李傕急忙让弓箭手射箭,持戟郎中很快就被射杀了几个,其他人也是身上被射中了好几箭,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砍断木桩,顺利的阻挡住李傕,对岸只留下气急败坏的李傕。

    刘协度过箕山,张杨带着粮食、布匹在轵道迎接刘协,刘协册封张杨为大司马,张杨于是辞别刘协,返回野王去了。

    终于,刘协返回了东都洛阳,以前的皇宫都已经被董卓“字仲颖”烧毁,道路荒芜,一眼望去全都是杂草丛生,原本辉煌的皇宫,只剩下残垣断壁。

    回到皇宫的遗址,刘协激动的晕了过去,一旁的宦官急忙搀扶刘协,文武百官也都跪在地上,刘协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宦官于是拿出刘协的诏书,宣读道:“皇帝诏曰:奉我皇明正朔,改元建安!”百官山呼万岁。

    刘协让杨奉先修建一个小一点儿的宫殿,百官朝贺全都站在荆棘之中。

    这一年又是大荒之年,居住在洛阳的百姓只剩下了几百家,没有食物,就全都出城去剥树皮、挖掘草根作为食物充饥。

    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全都出城伐木采集,有很多人都死在了倒塌的墙壁之间,东汉末年气运衰微,都没有超过这一次的时候。

    太尉杨彪“字文先”向刘协提议道:“之前也和大家商量过,大家也下达诏书了,但是却还没来得及实施,现如今曹操在山东兵强马壮,可以召曹操入朝,匡扶王室。”

    刘协说道:“朕之前既然下达了诏书,太尉何必再奏,现在就派人去山东就是了。”

    杨彪领旨,当即派人携带诏书,前往山东,召曹操前来洛阳。

    。。。。。。。。。

    曹操在山东,已经听说了刘协返回洛阳的事情,便召集谋士们前来商议对策。

    曹操说道:“天子移驾洛阳,中原各路诸侯都在观望之中,各位以为,我该如何才是?”

    荀攸“字公达”说道:“主公,刘备虽然收留了吕布,但是在下认为讨伐徐州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如今天子迁都洛阳,此乃事关天下的大事,不可不虑啊。”

    荀彧“字文若”说道:“春秋时,晋文公接纳了周襄王,使得众诸侯都归服于他。太祖高皇帝为义帝发丧,从而天下归心。如今天子蒙难,正是明公顺势而为,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乃是顺天应人之大略。”

    曹操笑着说道:“哈哈哈,荀先生所言,正合我心啊。”

    郭嘉说道:“各路诸侯驻足观望,主公当早图之,一旦有人捷足先登,必将错失良机,良机稍纵即逝,主公当决然而行。”

    曹操正准备收拾起兵的时候,李典“字曼成”前来,说道:“主公,天子派遣使者前来。”

    曹操请入,使者带着诏书前来,说道:“兖州刺史曹操接旨。”

    “微臣接旨。”曹操等人全都跪在地上。

    使者宣读诏书道:“朕迭遭兵变,驾返东都,改元建安,曹操世受国恩,着令克日进京,入朝辅政,不得有误,钦此。”

    曹操接旨,送走使者之后,曹操笑着对众人说道:“哈哈哈哈,此乃天佑神助,诏书一到,大事可成,天随人愿,正中我意,速速准备,即日见驾。”

    军营中,曹操的军士们正在焚烧什么,原来是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用的“报仇”、“雪恨”的白色大旗。

    一个军士拿着白旗,问道:“都烧啊?”

    另一个军士看了一眼,说道:“都烧。”于是,个人都在干着各自手中的活。

    这时候,曹操骑着马前来,军士一看,急忙从火堆之中捡起白旗,然后扑灭上面的火焰,然后跪在曹操面前,曹操下马,拔出倚天剑。

    “主公息怒,恕小人冒犯之罪!”军士连连求饶道。

    曹操却没有理会军士,而是走到白旗面前,用倚天剑挑起白旗,然后将白旗丢入火堆之中。

    曹操重新上马,对众军士说道:“曹操,世受国恩,刻思图报,如今奉天子诏,入宫保驾,当以大汉江山社稷为重,首倡义兵,以顺讨逆,所到之处,必将攻无不克!”

    “哦!哦!哦!”军士们全都沸腾起来。

    曹操大喊道:“保驾勤王,进兵洛阳,出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