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踏风雨 » 第4章高兴九侠

第4章高兴九侠

    “赵怀佳,你再不站住…我…我就找你爹辞了这份差事…你这样的孩子…我实在教不了”,夫子一只手扶着书桌,一只手叉着腰,上气不接下气。

    听到夫子要自请辞退,赵怀佳站定不敢跑了。平时自己调皮,爹虽头疼,但是谆谆教诲,没舍得动过自己一根手指头。

    这回果真把夫子气跑了,那自己的屁股就得开花了。

    不过,不再跑也不是任由夫子打的。赵怀佳缓慢地蹭到夫子跟前,趁夫子还在大喘气,迅捷地抓住了戒尺。夫子顺过气来,往怀里抽戒尺。

    赵怀佳死死地拽着,夫子下了最后警告:“放手”。

    赵怀佳嬉皮笑脸地说:“夫子,君子之道,忠恕之道”。

    听到“忠恕之道”,来自骨子里的教养,来自深刻在心里的圣贤书的滋润,令夫子恢复了一部分的儒雅。

    “夫子,我有个问题想问您”,赵怀佳又抓住了机会。

    夫子的好奇心让他上套了,他几乎是脱口问出:“什么问题?”

    赵怀佳松开了戒尺,不急不慢地问:“夫子您自负读了一肚子的圣贤书,见解不俗,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读圣贤书真得有用吗?如果有用,为什么您满腹才华,却只能做个教书先生呢?如果有用,为什么至今身无长物呢?”

    夫子略怔了一怔,这个问题,直击灵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问过自己的心。

    在无数个月明风香的夜晚思考时,他的心先是波澜壮阔,现在已经茶淡酒清。

    赵怀佳悠哉地抱着胳膊看着夫子的神情由激动到平静的起伏着,哈,这就对了嘛,这才是你该思考的人生大事。

    不要老想着教束我!

    然而,夫子却给了答案。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夫子解道:“当平淡的日子奔腾澎湃时,唯有圣贤书可以掌舵,让你不至于惊慌失措,能保持理智,等待风微浪稳”。

    “是吗”,赵怀佳顽性又发,他狡黠地一笑,挑衅道:“夫子,咱们来验证一下您的答案,看看圣贤书是不是把利器,您敢吗?”

    “如何验证?”

    “我做一个动作,您模仿一下”。

    为了知道赵怀佳的药葫芦里到底能不能倒出牛黄丸来,夫子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赵怀佳说了一句“好来”,然后扎了一个马步。

    夫子心想:就这个?就这么容易?

    可是,赵怀佳接下来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兵器”,满脸的示威:“夫子,请”。

    孩子们先是哄堂大笑,继而爆发了喝彩声:“好兵器”!

    “好利器”!

    夫子在孩子们的催促模仿声中,先是涨红了脸,然后语无伦次地点指:“赵怀佳,赵怀佳,你…你简直…”

    夫子憋了半天,憋出了两句:“有辱斯文,有辱斯文”,然后拉着他往外走:“我今天一定要找你爹娘讨个说法”。

    这下,可彻底激惹了这位老书生!

    为什么这淘气蛋一而再,再而三地惹夫子生气呢?

    因为忍不住!

    “夫子,您不是说圣贤书可以让您英明睿智吗,为什么要找我爹娘告状”,赵怀佳死死地抓住了讲桌一角求生。

    但是,夫子此刻已是恼羞成狂,不由分说,拖着赵怀佳往赵府去,赵安赶紧跟了出去。

    孰料,等到了赵府门前,他们却看到门口围了很多人。门前台阶上把守着几个官兵,有两个官兵在贴封大门。

    侧角门里押出了府里的下人,赵安一眼看见了自己的爹。他刚喊了一声“爹”,便被夫子捂住了嘴巴。

    与此同时,赵怀佳也要往前挤,他想去找自己的爹娘,想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夫子毕竟老练沉着,他一把拽回赵怀佳,将他拉到一处角落里,压低声音说道:“孩子,千万别过去”。

    此时的夫子,全身的愤燃之情已经退却,恢复了往日的温厚智明。

    “不,我要去救我爹娘”,赵怀佳哭着说。

    夫子叹了口气,摁着他的双肩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你还小,官道上的事情不懂,你爹娘落到他们手里,没有银子是救不出来的。看眼前这情形,你家的铺子也保不住了。你快跑吧,跑了还有机会找个门路,冲上前去,那是自寻死路”。

    夫子说完,从袖子里掏出十几个铜板来说:“孩子,夫子也帮不了你多少,就这点了,你拿着,路上买两个烧饼垫巴垫巴,赶紧跑吧”。

    赵怀佳含着眼泪,呆呆地望着夫子。小小年纪,突逢变故,打击地他有些茫然。

    夫子把铜板塞进他的手里,推他:“孩子,凭你的聪明机敏,一定能找到救你爹娘的办法。赶快跑吧,晚了就跑不掉了”。

    赵安也急得推他:“快跑吧,少爷,您别再耽误时间了,被官府抓到,就没有人救老爷夫人了”。

    “好,赵安,咱们快跑”,赵怀佳下定决心,拉着赵安就要跑。

    赵安摇头说:“少爷,我只是您的伴读,不在赵家的名册上,不算赵家的人,官府也不会找我。我留下来,打听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等我问清楚怎么回事了,就去追您”。

    “可是…”

    “哎呀,少爷,别可是了,您快跑吧”,赵安焦急地催促道。

    赵怀佳用袖子一擦眼泪,望了一眼自家已经贴了封条的大门,点头说:“好,我走,不过我一定会回来揭了封条的”!

    非常坚定!

    ……

    接下来的三年里,官府一直没有找到赵怀佳。

    尽管各州县张贴重金悬赏通告,赵怀佳似人间蒸发了一样,无人探得其一丝踪迹。

    ……

    只是在这三年里,江湖上昙花一现般,有个“高兴九侠”出名了。

    据江湖酒馆讨论,昆仑派的镇山之剑在三大祖师的注视下消失不见了。

    不仅是山上的弟子们未见到真神,就连三祖也没感到一丝气息,江湖名剑就这样在江湖上销声匿迹了。

    不过,雁过留声,侠过留痕。昆仑山脚下的石壁上留下了四个深字——高兴九侠。

    根据各掌门鉴定,少林方丈亲自承认,完全用指力深刻在石壁上的四个字,江湖上无人能做到。

    就连少林内功也甘拜下风!

    一时之间,“高兴九侠”名声大噪,江湖上人人自危,各门派生怕自己的镇门之宝被“高兴”地带走,因此日夜守卫门户,不敢懈怠。

    可是,三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门派丢过,甚至连上夜的狗也没叫过。

    这个不知道由哪九名高手组成的“高兴九侠”,从来没有出现过,甚至连江湖密探也从来没有发现其蛛丝马迹,人们逐渐不再紧张。

    半年后,昆仑派的弟子们也不再陆续下山寻剑。

    江湖人也只记得昆仑派再无令人生畏的宝剑,忘了那可怕的“高兴九侠”了。

    江湖暂时风平浪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