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隋末之草根崛起 » 第十七章 初具规模

第十七章 初具规模

    到前厅落座后,萧正向老程请教关于护卫队员兵器方面的问题。

    老程大马金刀坐在那里,颇有“专家”的派头,不急不缓的说道:“这兵器嘛,无非就是刀、枪、矛、弓和盾,弓的话目前你就别考虑了,一时半会儿你也没弓手,盾的话也简单,轻便结实就好,用刀呢,多少需要点儿底子,所以我建议你们现在以枪或者矛为主,毕竟一寸长一寸强。”

    “枪和矛的话最重要的就是杆,最好的就是柘木和牛筋木,也就是山胡椒树。但这两样价格可不便宜,偷砍几棵的话不打紧,多了恐怕不行,除了这两种之外那就属枣木,其次为柏木。”

    萧正点点头,他原以为古代可以随便上山砍树,实际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律法中有贼盗律,里面明文规定,偷砍林木视为偷窃,是要坐牢的。

    “程大哥,能用松木或者杨木吗,日后再换就是。”

    老程立刻摇头,“不行不行,那怎么行,松木易裂,杨木又软又糟,根本用不了。”

    萧正苦笑,“看来这笔钱是省不下了。”

    老程一瞪眼,“那当然,穷文富武,兵器可是糊弄不得。”

    “程大哥言之有理,死生事大啊!”

    “这样吧,你成立护卫队也不容易,哥哥帮不了大忙,就送你几杆枪矛吧。”

    萧正急忙道:“别,这可使不得,小弟怎可无功受禄。”

    “行了行了。”老程摆手,“别咬文嚼字的,什么功禄的,几杆枪矛而已,值不得几个钱。”

    说完,老程冲外面喊道:“程喜,去库房拿五杆枪和五支矛,挑趁手的。”

    程喜应了一声去选兵器。

    萧正起身施礼,“多谢程大哥了,小弟惭愧!”

    老程摆手,“行啦,客气个甚!”

    很快,程喜回来禀报,“兵器拿来了。”

    老程和萧正几人出屋来到院中,从家丁手中接过兵器,老程一一验看,满意的点了点头,“还成,挺顺手。”

    放下兵器,老程回头道:“兄弟,这是柏木的,也能用上一段时日,你别嫌弃。”

    萧正忙道:“程大哥千万别这么说,小弟已经感激不尽,哪有嫌弃的道理。”

    随后又聊了一会儿,萧正便告辞离去。

    出了程家庄,张北和罗士信很是兴奋的摆弄着兵器。

    回到县城后,萧正领着张北二人来到铁匠铺给刘铁匠送请柬,顺道定做了六十个枪头。

    转回家取了钱,出门来到赵记木器坊。

    听说萧正要定做枪杆,孙家林有些为难,道:“兄弟,不是哥哥推脱,这个真不好办!”

    “哦?有何难处孙大哥直说便是。”

    “上好的槊杆和枪杆我这肯定做不了。”

    萧正忙解释道:“孙大哥误会了,上好的我哪承担的起,只做些普通的便好。”

    孙家林摇头,“普通的也不容易,兄弟你不大懂这东西,枪杆不能用锯裁截,而要用斧子一点点顺着木头的纹理劈开,然后烘烤、打磨、油浸,这之后再用竹篾或藤蔑缠绕,有条件还要用上铜丝。最后刷上至少两三遍生漆才算完成。总之,这是个细作活,眼下我这里太忙,实在抽不出人手来。”

    萧正一听心中暗叹,自己还真是无知啊,真是想当然了。

    “孙大哥,这样吧,从你这里买些木材,我回去找几个有这手艺的木匠就是。”

    孙家林挺不好意思,脸色微红道:“这样,你什么时候开始做,我这里给你派个老师傅去帮你看几天。”

    萧正知道,这时候就不能瞎客气了,拱手道:“那可多谢孙大哥了。”

    “可别这么说,帮不上你,哥哥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萧正刚要再客气几句,可又一想,这样客气下去,两人关系非疏远不可,于是大笑道:“行了行了,咱们俩你还墨迹什么。”

    果然,孙家林听罢一脸放松,道:“哈,说的也是,那就不唠叨了。”

    萧正摆手,“说正事儿,你这里柏木枣木,啥便宜就给我来啥。”

    “行,这没问题,回头我看看哪样存货多,给你送过去,照着一百支的量?”

    “用不了,五六十支吧。”

    随后,萧正交了定钱,携张北、罗士信二人出了赵记木器坊。

    罗士信颇为懊恼,“当初我爹就会做枪杆,可我那时候太小,要是咱自己会就好了,何必求人。”

    “没关系,有困难不怕,趟平就是!”既然决定了,萧正就不会被这点小小的困难吓到。

    张北有些疑惑:“兄弟,程家庄肯定有会做枪杆的,咱去求老程吧。”

    萧正摇摇头,“你俩没注意老程给咱的枪矛吗?那分明是官府的制式兵器,他有个做县令的岳父,哪用得着自己做。”

    哦,原来如此,张北和罗士信恍然大悟。

    罗士信有些担忧,“哥,有这方面手艺的木匠可是不好找。”

    萧正安慰道:“没事,我没指望一下子就做出多好的东西,只要做出来的能用,能顶个一年半载的就行,以后慢慢再换呗。”

    罗士信点点头,这样的话就容易了许多。

    转天,萧正又去衙门给几个常去美食家吃饭的捕快班头送了帖子,虽然他们不是什么正式官员,地位也不高,可毕竟手里还是有些权力,别落了过场平白得罪人。

    至于什么县令主簿就算了,现在还是个等级分明的时代,自己也够不上人家,哪怕通过老程和人家也搭不上,而且自己也没那么多钱。

    开业的时候还是挺热闹,炒蒜薹、葱爆羊肉、糖醋鱼、麻辣豆腐、炸茄盒等等,众人赞不绝口,尤其受欢迎的是炒豆芽,吃个新鲜嘛,而且酸酸辣辣还蛮开胃的。

    张福胜被萧正委任为两家店面的总管,不论是雇人还是采购等等,都交给他全权负责,萧正成了撒手掌柜。

    小村的改造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周围不少劳力来找活,萧正来者不拒,趁着最近天气不错,尽量的抢进度。

    萧正又在孙家林那采购了大批杨木,只有这种木材最为廉价,萧正还算负担的起,随后木工开始入场,打造房梁门窗。

    忙忙碌碌又过了二十几天,围墙终于完工,看着高高的围墙,老柳村的村民脸上充满了喜悦,萧正也很高兴,很有一种成就感,厚度两尺左右,高度一丈六尺左右(注),全部都是梅花丁式的砌法,非常结实,甚至不比一些石墙差,当然,在寿命上肯定比不了。

    不少来干活的邻村人都萌生了搬到老柳村的想法,可又不知怎么张口,也担心人家不会同意,只好暂时把念头埋在心里。

    孙家林终于把制作枪杆的木料送了过来,其中枣木、柏木都有。萧正在打造房屋门窗的时候就仔细留意,此时便挑选了几个手艺不错的木匠,在老师傅的指点下开始制作枪杆,护卫队员们颇为兴奋,很是期待。

    接下来萧正安排一部分人砌比围墙稍低一些的二道墙,说白了就是类似内外城,把村民住宅区与其他的什么兵营、训练场彻底隔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其他人开始了兵营、民宅的建造,萧正把泥瓦匠集中到一起,告诉他们如何盘炕,如何搭土炉子和火墙,很多人都觉得新奇,可等第一栋民宅建好烧上火,众人才明白这法子既简单又实用。

    本来不少需要搬家的人心里都忐忑不安的,谁知道新房子会盖成什么样?可等建完一看,顿时就欢喜不已,可比原来的破房子好太多了,大家的积极性再次高涨。

    由于还有不少庄稼占着地方,萧正便安排一些村民暂时住在建好的兵营里,十个人一间大屋子,热乎乎的火炕,还有食堂、洗澡间、洗衣间,训练的小操场,护卫队员们看着兵营内心喜不自胜,没想到条件会这么好,众人颇有些期待。

    走了一个月的张南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萧正一直担心他和狗子的安危,现在见他平安归来,自是高兴不已,张北和罗士信也都很兴奋,围着张南问长问短,萧正没有打断他们,只面带笑容的看着三人。

    张南推开二人来到萧正面前汇报这段时间在外面打探的情况。这一个月张南就按照萧正吩咐的,在东、南两个方向活动,六工山和腊山一带倒没听说有绺子,不过大野泽里面可不少。

    “最近这些绺子有什么动向,活动频繁吗?”

    张南沉吟了下,道:“还不算频繁,现在老百姓手里没粮没钱的,不少绺子都在大小汶水两岸做买卖,听说不少来往船只遭劫了。”

    萧正点了点头,“张大哥,你说我写,咱把这些情况画个草图。”

    “我怕我摸的消息不准,会不会误了事儿?”

    “你一般都怎么打探的?”

    张南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扮成讨饭的到一些村庄小镇,哪有被土匪劫掠的消息,哪离山岭近一些,我就往哪凑,有时候也跟着流民队伍混几天,不少绺子也招人,我想了想没敢去,怕进去容易出来难,所以就先回来了。”

    “对,你做的对,一切安全为主。”萧正说道,“咱只画个大概,准不准的以后再说。”

    “好。”张南点头。

    张南说萧正画,还别说,这一画,张南表达也清晰起来,去了哪个村子,村子大概在什么位置,遭遇过哪股土匪,人数大概多少...萧正大喜,需要的就是这些消息。

    说完外面的情况,张南犹豫了下对萧正说道:“小正,我想把老娘和媳妇接到老柳村来,你看...”

    张南所在的小村叫小张屯,比老柳村还小,几十户人家,在老柳村东南方向二十多里地。

    “来吧,你就不提我也得和你说,现在这世道,咱只有抱团取暖才能活下去。”

    “好嘞,我这就回去搬家。”张南满脸喜色。

    “去吧,和张北一块儿回去,家人来了就先住我这里,后面盖了新房你们再搬。”

    张北点头,“中,听你的。”

    注:隋朝一尺约为29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