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气运词条,从冒充皇子开始 » 第三十二章 下半阙呢?

第三十二章 下半阙呢?

    对面的太子,看到纪天赐意气风发地接过北望弓。

    眼神中,尽是羡慕嫉妒恨。

    心中的痛楚,如同被毒蛇咬过一般。

    他曾多次向父皇暗示,自己想要北望弓。

    但被父皇无视。

    父皇明知道自己喜爱北望弓,却当中将北望弓赐予老五。

    太子的双拳,捏的越发的紧了,好似要将自己的骨节捏碎。

    风波散去。

    宴会中的气氛,重新恢复了热闹。

    众人觥筹交错。

    唯独太子味同嚼蜡,恨不得中秋宴立马结束。

    酒过三巡,纪天赐喝得有点醉了。

    孝元帝突然对纪天赐说道。

    “今晚月色正浓,老五你就没有表示,吟诗一首?”

    孝元帝话音落下,在场大臣,竖起了耳朵。

    所有人都知道,五皇子肯定早有准备。

    毕竟是中秋宴,这几乎是开卷考,五皇子肯定准备了咏月诗。

    若非之前太子的横插一脚,五皇子怕是早就把咏月诗拿出来了。

    察觉到众人期待的目光,安未央心中暗含一丝得意。

    不枉她早做准备,从齐国大儒手中,买到一首咏月诗,足以震惊众人。

    齐国,是儒家的发源地,更是孔圣人的老家。

    在齐国,文风之盛,远超吴国。

    是以,安未央对齐国大儒的咏月诗,充满了信心。

    定能一鸣惊人,洛阳纸贵,让五皇子小诗仙的名头,更上一层楼。

    纪天赐喝得半醉,嘟囔一声。

    “一首哪够?”

    “少说也要一百首!”

    话音落下,大厅中,寂静一片,针落可闻。

    在场大臣,纷纷投去诧异、震骇、困惑的眼神。

    似乎在询问。

    五皇子,你是不是喝高了?

    桌子下面,安未央的纤纤玉手,偷偷地伸进纪天赐的衣服里。

    然后来了一个三百六十度托马斯旋转。

    “嘶——”

    纪天赐倒吸一口凉气。

    似乎,无论哪个世界的女人。

    这一招,都能无师自通。

    安未央心里恨啊!

    恨不得将纪天赐的脑壳打开,看看他脑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牌子的浆糊。

    喝马尿,能喝成这样。

    你难道不知道,齐国大儒的诗词,我只买了一首吗?

    本来应该是大好事,全被你这个小猎人弄砸了。

    安未央心里不爽到极点。

    恨不得立马将纪天赐拖回府里,用鞭子抽他一整晚。

    但面对孝元帝和诸位大臣的目光,安未央只能站起身子,福了一下,硬着头皮解释道。

    “陛下,诸位大人,夫君他喝多了,说醉话呢!”

    安未央话音落下,原本死气腾腾的太子,听到纪天赐大放厥词,猛地活了过来,起身说道。

    “弟妹,你这话就不对了。”

    “君前无戏言,五弟他说要做一百首诗,那就得做一百首。”

    “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太子非常果决,一定帽子扣在了纪天赐头上。

    他不指望孝元帝真的以欺君之罪来治五皇子的罪过。

    但却能败坏五皇子在孝元帝心目中的形象。

    太子嘴角上,挂起一抹得意的弧度。

    心情之爽,如同三伏天吃了冰镇西瓜一般。

    老五,你终于被孤拿捏了。

    太子得势不饶人,给太子党的官员使眼色。

    几名投靠太子的官员,心领神会,对着纪天赐开炮。

    五皇子党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反击。

    ……

    “欺君之罪?这太小题大做了?”

    “哪里小题大做了?身为皇子,就当谨言慎行。”

    “一百首咏月诗,太不是为难人吗?”

    “这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说了一百首,就必须是一百首!”

    ……

    一时间,太子党和五皇子党,吵得不可开交。

    炮火连天,却丝毫没有影响纪天赐。

    “夫人,帮我磨砚!”

    “我说,你写!”

    “漏一字,错一句,你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喝的半醉的纪天赐,似乎忘记了他还是安未央的傀儡,用一种吩咐侍女的口吻,命令着安未央。

    安未央秀眉一挑,见诸多官员都在等着纪天赐,也只能捏着鼻子应承下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纪天赐脱口而出,一首接着一首,毫无停顿。

    片刻功夫,纪天赐就吟出了十几首咏月诗,而且首首都是精品。

    若是其他文人,能做出任意一首,都能吹上十几年了。

    但此时此刻,这些绝句,却从纪天赐的嘴里,频频说出,仿佛像是不要钱的大白菜。

    原本争吵的太子党人和五皇子党人,纷纷沉默了。

    吵架什么的,以后还能吵。

    他们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停着纪天赐念出来的诗词,生怕漏了一个字。

    坐在身旁的安未央,手中的狼毫在宣纸上飞速游走,漆黑眸子中的愠怒,不知何时变成了惊骇和讶异。

    安未央写的每一个字中,都蕴含着真气。

    清秀的字迹中,能让人感受到磅礴的力量。

    这些字,拿出去价值万金。

    但安未央没想到,纪天赐做的诗,如此的多,如此的快,仿佛不需要酝酿,仿佛不需要斟酌。

    好似文章天成!

    她体内的真气,居然跟不上了。

    香汗,占满了她的青丝发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一首首咏月诗从纪天赐嘴里说出来。

    咏月诗,本就是古诗词中的大门类。

    李白、杜甫、苏氏、辛弃疾……但凡你说的出名字的诗人,谁没做过几首咏月诗?

    一口气说了几十首,纪天赐感到有些口渴,大口喝了一口琼浆。

    扭头一看,见到安未央抄诗的速度,慢下来了,颇为不悦,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些诗,字字珠玑!”

    “少一个字,是文坛的灾难。”

    “漏一个字,是人类的损失。”

    “你抄的这么慢,你相当千古罪人吗?”

    “但凡有漏字错句,你只能以死谢罪了!”

    安未央,被纪天赐满嘴酒味的话,气得牙痒痒的。

    偏偏她还不能反驳。

    上至孝元帝,下至文武百官,全都眼巴巴地看着纪天赐吟诗,盼着他嘴里能说出什么千古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