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元气三国 » 第三章 传道

第三章 传道

    逆行者渐行渐远,身上偶尔发出的一点点的光芒,便能胜过太阳的万丈光芒。

    很多人本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前者没有自己,后者好像拥有自己。

    外面鞭子举得高,落的快,抽的响。

    牲口拉着犁,让不可能长出庄稼的地里,长出苗子。

    嘴里念着佛,心里住着魔,愚弄众生,诸天神佛见了也慌张。

    “老和尚,你就好好看着吧,我现在就开始。”

    张角拜别了这位朋友,他要让他看着,看看自己是如何改变这世道的。

    年轻的正义之心炙热如火,用符纸清水施法救人治病。

    泥藻搓药丸,仁心至上,制成丹药救人恶疾重症。

    法术是真的,人也是真的,心更是真的。

    有些病能治,有些病不能医,可不得不医。

    你能医的时候大家都相信你,一旦你遇见不能医治的病,信任会很快流失。

    张角很不幸,他遇见了不能医的病,那是心病!

    当他不得不失败之后,没人再会相信他,即便有人信也会被大家当成异类,最后不了了之。

    他们之中大多数,宁愿被鞭子抽,被谎言欺骗,珍惜当下的安稳,也不愿意走出去,自问活法。即便是自问,大多数也会在第二日忘记。

    其实不是他们不信,而是不敢去信。

    从小到大,没见身边人说过一个“不”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自然被奉为真理。

    黝黑的脸颊,红扑扑的脸蛋,坚定不移的信仰,千里迢迢的意志。

    你不能说他是假的,也不能证明他是真的,除非神明真的救赎过。

    张角没办法只能量力而行,信不信看缘法。

    自己拿出了真本事,依然不能撼动他们的思想,只得暂时放弃。

    他本不是这里的人,自己家的事都还没有搞好,别人家的事也顾不过来。

    在僧人朋友的目送下,他继续向东走,一路跋山涉水从昆仑之巅回到了大汉帝国这片故土。

    在百姓面前高举双臂,大声呐喊:“诸位诸位,俺从山中来,每日吞云吐雾,渴饮晨露,饥餐紫气。食气修行,辟谷有成。”

    “随仙人学习仙法数十载,今日学有所成,特下山来救济你们。”

    “这是我刚刚炼制的百治丹,一粒下去药到病除,七日之内不饥不渴,尽可果腹,就是有点粘牙,得就水猛喝。

    说罢一甩拂尘,左手藏在背后运功撒花,杏花瓣与黄色道袍在风中飘然而动,渺渺仙气上腾,金光咒发出神光,俨然一副仙家临尘的派头。

    百姓们一时间惊为天人,纷纷拜倒:“仙人呐,真是仙人呐,请仙师赐药救救我们吧。”

    “莫急莫急!”张角微微一笑,“此地之所以灾祸不断,待我先给你们开个光,度个经文,再施法救人不迟。”

    有人疑问:“开光,那不是和尚做的事吗?”

    “哎~,贫道道佛双修,无所不精。”张角说罢,拿起自己头上的假发,“这是黑羊毛做的,要不然你真以为我是自来卷,是佛祖他老人家的子弟啊。”

    有人问:“你都不是佛祖的弟子,让我们怎么相信你啊?”

    张角笑道:“你昏头啦!我连佛祖他老人家的弟子都敢假冒,自己能没有真本事嘛。”

    那谁不服气,附和道:“可你还是假的啊!”

    张角呵呵一笑:“真亦假时假亦真。神佛千面千相,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你怎知我不是真的呢。”

    “万一我是真的,你可怎么办?”

    “怎么办?”

    “我我我的病好了。”

    “好了,真的好了。”

    “欸,大家快看,张老婆子真的好了呀。”

    那谁害怕道:“那你就是真的喽,假的也不敢这么揭穿自己。”

    “不好意思啊大哥,我刚才说话声音大了点。”

    “没关系,现在信了?”

    “信了信了,您就是活神仙。”

    张角称赞道:“你小子真是个天才啊,你爸爸妈妈知道不知道啊?”

    那谁转头指给张角看:“他们已经跪了好一会儿了,说是为我祈福,向您赔罪,怕我得罪神仙。”

    张角拍手称快:“哇塞,看到没,这就是爱呀,父母的爱你得信哪!!!”

    那谁点点头:“我信,我特别信。”

    张角笑了笑:“你叫什么名字?我打算收你做我的弟子。”

    “我叫那谁。”

    “那谁。”

    “在。”

    张角拍拍桌子:“拜师敬茶吧!”

    “师父在上,受徒儿一拜!”

    ----------

    百姓双眼冒着小星星拜服不已,高人连头发都与众不同,行事也是别具风格,那一定是有真本事的人。

    一个个争先恐后,激动呐喊:

    “大师,我要开光。”

    “我也要!”

    “啊啊啊——大师大师,我爱你——”

    张角淡然点头:“我也爱你们,家人们我爱你们,爱死你们了——”

    “看到没,成功就是这么简单!”他转身对着刚收的弟子教导着。

    弟子那谁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心里似懂非懂,深深被师父的魅力折服了,张角在他心里升起万丈身躯,怎么看也不够。

    心有多深刻,便有多沉默。

    见弟子不语,只是双目湛湛崇拜地望着自己的帅脸,张角不仅哈哈大笑,笑自己也笑他们。

    “这个世道,不是神佛别人都不信你,可怜,可叹,可悲啊!”

    到现在他也想不通,当初自己那么真诚没人信,现在真假难辨却没人不信。

    ---------

    十多天之后,张角收了台子,面色惨白扶墙而出,步履蹒跚抖动着腿肚子,拄着根木棍在数百道热切的目光中落荒而逃。

    他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特奶奶的,这群乡野村妇太残暴了,贫道这辈子都不会再爱了!”

    刚收的弟子没了,莫名其妙变成了干儿子,索性便不要这弟子,最烦关系户。

    张宝、张梁两兄弟闻信赶到,见大哥这幅样子二人相视一笑,心中了然深为理解。

    兄弟三人结伴而行,张角对自己的两个弟弟也不吝啬,将自己的一身所学倾囊相授。教授他们武艺,兵法,道术。

    兄弟三人一边传道医人,一边学习三卷太平经中的知识,时常论道切磋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历练中进步神速。

    张角望着远处的城墙,对两位弟弟说道:“我们兄弟三人,已然初窥门道,三卷经书上的各类知识全都记在了脑子里,差的只是顿悟消化罢了。”

    “此刻,便是我等兄弟暂时分别之时。以后行走四方,教化百姓,救治百姓,广收门徒,传我道统。”

    “不可用道术胡作非为,持强凌弱,当以任善为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张宝点头:“大哥,我们记下了。”

    张梁也表态:“俺也一样,谨守大哥教诲。”

    张角满意道:“你们去吧。”说完一步踏出,施展神通,不过三五步人已出现在数百米之外。

    张宝、张梁相互告别,分别向不同的方向离去。前者踏风而行,后者遁土前进。

    传教之初,张角最先遵行黄老道,假托神灵传道,奉“中黄太乙”为至尊天神,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传授法术和咒语广收门徒。

    后选八位神使行走四方,以行善教化之名收纳信徒。

    随着信徒教众越来越多,他便顺势创立太平道,持九节杖为符祝,宣称太平之气将至,太平之世将来,主张周穷救急,互相帮助。

    通过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很多病人喝了他的符水,跪拜忏悔之后痊愈,将张角奉为神明。

    之后更是派出弟子行走四方,宣扬他的事迹和太平道理念,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短短数年时间便收了数十万教徒。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偷奸耍滑,今天入教吃一顿饱饭,明天退教再领一些生活物资。

    久而久之,这些投机分子发现,太平教众没有责罚他们,也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手段。

    而是一心一意地对他们好,对他们的家人好。

    猜忌,淡漠,冷血,自私,这些在逃亡途中,种种压迫下产生的冰山冷漠,逐渐被太平教徒的大爱温暖融化。

    在张角三兄弟的领导之下,太平教的教众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天地之间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

    让天下人吃饱饭,穿暖衣,耕好田!

    冀州,张家村。

    几个头戴黄巾的汉子,正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和人对持,在他们对面的是一群身穿麻布衣,手拿棍棒的乡绅家奴。

    家奴前方为首之人,瘦的像麻杆,贼眉鼠眼,尖嘴猴腮。囧字眉,八字胡,头戴布帽,双手搭在胸前,高傲蔑视道:“这田已经是我们杨家老爷的了,劝你们这些刁民别没事找事,小心进县衙大牢吃板子。”

    百姓手拿农具,面色愤慨,纷纷看向几个头戴黄巾的道爷。

    “道爷,就是他们,想强买我们新开耕的良田。我们不卖,他们就强抢。”

    家奴叫嚣道:“什么叫强买,我们家老爷没给你钱啊,赶紧滚蛋,休要胡搅蛮缠。”

    “你个泥腿子,还翻了天了,真以为几个道士就能顶事啊。”

    头戴黄巾的汉子冷了脸:“他们给了多少钱?”

    农夫恨道:“一分钱都没给,全是胡说八道。”

    “我们之前报了官也没用,官府根本不管事。口口声声说过几日就办,这都快三个月了,还没有一点动静。”

    能有动静才怪,早就被收买了。县令在这个时代,天高地远就相当于本地的土皇帝,一手遮天。

    说话间又有几个太平教的青年跑来,在为首之人的耳畔低语一阵。

    经过调查,果真是那扬氏乡绅强卖强买,绅眼馋流民开耕的良田,直接让手下的家奴占了,一分钱没有给。

    太平教的人也懒得废话,直接撂下话头:“告诉你家老爷,三天之内将田还给百姓,要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不等对面作答,径直转身:“走!”

    百姓们也不多言,在他们心里现在的太平教,比朝廷那些官员更可信。

    于是都一言不发,听话地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地跟着离开了。

    家奴们看的哄然大笑,笑话这些泥腿子不自量力。不成想当天晚上,几个太平教的人就带着百姓,扮成盗匪偷袭了扬家庄。

    这种土匪闹事的情况不算什么,官府最多也就是口头安抚一番,转头就忘了。

    县城兵马不多,还要守卫县城,能派去剿匪的人肯定不多,所以出兵那是不可能的。

    吃力不讨好,找不道匪寇的踪迹还好说,怕的是真找到了,会因此丢了性命。

    久而久之,乡间百姓在太平教众的带领下,逐渐掌握了乡村的控制权。

    乡绅老财对太平教的人,畏之如虎,对百姓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欺压践踏。

    随着太平教众人数连年激增,太平教的势力范围,开始沿着周边县城扩展。

    其中不乏有一些机灵人,只要向当地的官员进献些钱财,上下打点好,太平教便能无后顾之忧地,在各个县城里传教收徒

    再则太平教也确实是在做好事,百姓安分守己,地痞流氓都给收拾的服服帖帖,治安比之前不知好了多少。

    无意之间帮了很多县官的忙,为他们的仕途填了笔不错的政绩。

    张角看着人数愈发增多的教众,为了避免出现乱子,设立了一套管理的体系。

    用占卜的方式,在这些人里选出有能力的,亲自收为徒弟,教授他们本事。

    等学艺有成了,就把这些徒弟派出去,到各地发展太平教帮助百姓,同时管理各地的太平教众。

    从这里开始,太平教选人,一般都是靠占卜,其次是靠本事。

    教众管理更趋于军事化,多数人都要学习武艺,阵型配合。

    有时候遇上恶霸,讲理是讲不清楚地,需要直接上硬的才行。

    不过数年之间,太平教徒遍布数个大州,直系教众更是多达几十万,信众达百万之巨。

    与此同时,因为太平教站在百姓一方,为百姓发声,维护百姓的权益,久而久之与当地的世家豪族多有利益摩擦。

    太平教做的这么好,与大族的矛盾问题出现之后,有百姓心里对他们感到很害怕的,但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为了不被区别对待,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不被排挤,纷纷投身成为太平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