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元气三国 » 第三十八章 请战解围

第三十八章 请战解围

    在这种严密的探哨下,周围一旦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大营会在第一时间察觉,敌人若想袭击军粮大营,必须得先悄无声息地清理掉,外围方圆五公里内的侦查兵,两公里范围内的游击哨,一公里内的明暗双哨,才有可能摸到军粮大营的边。

    外面战场上零羌反叛军的动向,周杰本人一直都有关注,通过他自己的私人情报渠道,很轻松地便能知晓前方战局的态势变化。

    其中包括羌兵的动向,大概的人数,军队状况,军事目标大概在哪里。以及朝廷兵马的动向和人数,双方可能交战的地点等等。

    这对他的情报部门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实战情报收集。

    当初那些秘密分离出去的商铺,小贩,如今终于变成了无处不在的眼睛。

    周杰在自己的军帐内,拿出自己珍藏的凉州地形图挂起来,这样的地图他也只有三幅,根据情报上显示的情况给予标注。

    这幅地图可是花了他两年的时间,付出巨大的代价才绘制而成的,其中耗费的人力财力无法估量。

    当前世界能过目不忘的修行者不在少数,不止是文人,武者到了境界也能做到。

    按理来说绘制一幅地形图,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可是真到计划实施的时候,方才发觉大地之广阔,地形之复杂,其中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颇多,都会影响到地图的绘制进度。

    比如有些地方:人若是身在其中,当下还能记住周围的地形地貌,一旦远离便会莫名忘记。

    还有一些地方,被人为干扰,设有阵法迷境误导,绘制地图的难度更高,稍有不慎便会丢掉性命。

    如此地图来之不易,堪称无价瑰宝也不为过。

    另一边,见汉军分兵来攻,叛军果然也选择了分兵迎敌的策略。

    北宫玉伯被张温所部吸引住兵力,双方僵持不下,大小数次阵前斗将,军阵攻伐都互有胜负。

    董卓和鲍鸿则合兵一处,率主力精锐趁机猛攻边章和韩遂的本部兵马,大破他们的西羌军。

    边章、韩遂二人败退榆中之际,得到消息的张温,立刻派周慎率领三万人马痛打落水狗,追剿边章、韩遂二人。

    对于张温抢功的行为,董卓等人也没啥意见,他们的主力打算直取羌兵大营。

    没成想羌人以退为进,在望垣以北设下埋伏,急功急利的汉军中计,被羌人和胡人围住,董卓军的粮道也因此被切断。

    军队粮草无法进来,得不到补给的数万大军,将很快陷入缺粮危机。

    另一路兵马参军事孙坚向周慎建议:“叛军据守的城中缺少粮食,需从外面运入。我愿领一万人,截断敌军的运粮道,将军统率大军跟在后面接应,叛军必然会因疲惫饥饿而不敢应战,退回羌人腹地。”

    “到那时,再和力围剿他们,就可以平定凉州。”

    周慎心里看不起孙坚的出身,毕竟官二代也是有高低之分的。他没有听从正确的建议,率军将榆中城团团围住。

    在他看来,围城之后不仅叛军插翅难逃,粮道自然也会被断。

    反观边章和韩遂二人,见汉军意图明显,率先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官军的运粮道路给截断了。

    周慎悲叹道:“我大军危矣!悔不听文台之言啊!”

    “将军咱们赶紧跑吧。”属下脸色惊慌道。

    周慎略微犹豫道:“孙文台那里-----”

    属下道:“别管他了,孙文台勇猛难当,必定可以杀出重围的。”

    周慎点头:“咱们跑了,孙文台再勇猛也不会留下等死,如此便不是我一人之责。”

    属下竖起大母子:“校尉高见。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军乘胜追击,大意中计,及时后撤保全兵力,是仓促撤退而非败退也。”

    周慎笑道:“好好好,就是如此。”

    粮道被断周慎立时惊慌失措,竟然不顾兄弟部队的死活,丢弃辎重仓皇撤兵。

    孙坚先锋大营。

    “报!”一员传信小卒奔入帐内,“禀报军司马,周校尉率兵跑了。”

    “什么?”孙坚三步并做两步,几步走到近前,虎目慑人,“周慎,真的逃了?”

    “千真万确!”

    孙坚气的怒喝道:“周慎匹夫,无胆鼠辈,蠢如猪狗。”

    “文台,现下我们又当如何?”

    “趁敌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立刻撤退。令骑兵侧方游弋,不可与敌接战,以骚扰震慑敌骑兵。”

    “步兵列阵后撤,击鼓而行,快速接管后方大营竖起战旗,带足干粮趁夜撤退!”

    边章和韩遂见孙坚所部汉军撤而不乱,击鼓而行,明目张胆地后撤,骑兵游弋在外,心生疑窦唯恐中计,故而没有轻易出兵。

    等到汉军后方大营复立胜旗,更见汉军骑兵未归,汉军军容严正,气势如虹,防守严密,愈发觉得是汉军使计。

    到了晚上,孙坚率部发起佯攻,惊得敌军一夜未眠,汉军鼓声更是一夜未休。

    边章忍不住大骂道:“特娘的,这群狗娘养的,还睡不睡了?”

    韩遂道:“这是疲兵之计,我们可以让士卒将领轮流防范。”

    汉军一方则趁着夜色,收拾辎重,悄然撤走,独留骑兵在后迷惑边章、韩遂二人。

    等边章和韩遂发觉不对时,孙坚已经带着军队和辎重从容撤走,汉军的骑兵也在天亮之后明目张胆地撤走。

    边章、韩遂二人出于谨慎没有追击,战争打到这个地步,他们这边的胜负已经不重要,冒然追杀风险不小,一招不慎便会兵败身死,关键还是要看主力那边的战况如何。

    孙坚作为能征善战的将领,强大的不止是他的武力,还有他孙武后人传承下来的战阵兵法。

    撤退之际也确实设了伏兵,准备待到边章、韩遂二人追杀而来的时候,趁机反杀对方一个回马枪。

    周杰抓阄之后,到贾诩的军令,刘云、关涂二人依令押运粮草,送往前军大营。路线之隐秘连押粮官都不知晓,自有贾诩的心腹在前方带路。

    这二人亦是知晓责任之重大,一旦出现意外,背锅首选就是他们二人,沿途不能出丝毫的差错,一路上也是多发探骑谨慎前行。

    一路上偃旗息鼓,兵卒们拄着长矛静静地前进,马车声咯吱作响,两员将领擦汗和水,麾下士卒相互传递着水瓶无一人多言,这是一支沉寂的队伍。

    “哒哒哒----”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员探骑从远处山道上奔驰而来,高声喊道,“二位军侯,大事不好,卑职和兄弟们在前方,发现了大量的叛军踪迹。”

    刘云、关涂二人脸色齐变,二人都是久经沙场辈,这种情况发生在己方大军的后方,便意味着只有两种可能。

    要知道这里可是大军的大后方,敌军兵马要想来到这里,起码要先突破前方大军的重重防务。

    刘云凝色道:“速速再探,是小股敌兵,还是大股敌军?”

    “喏!”探骑马上抱拳行礼,拉扯缰绳调转马头奔驰而去。

    “全军戒备。”

    兵卒们立刻占据要地,列好阵型,准备在战事不利之际,随时可能烧毁粮草。

    他们的属下是久在边关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押粮、冲锋、防御、野战都极为经验老道。

    关涂拿出简略的地图沉声道:“如今前方粮道被阻,若是小股敌军即可歼灭,若是大股敌军------”

    接下来的话他没有说出口,怕扰乱军心,若是出现小股精锐敌军,那是为了偷袭后方粮道,若是出现大股敌军,只有一个可能,这场仗败了。

    刘云接话道:“若是大股敌军咱们撤,必要时烧毁粮草,轻装奔进。”

    说话间招来一个亲兵:“去,将此处的敌情告知大营。”

    “喏!”亲兵立刻骑上战马奔走远去。

    周杰听闻刘云、关涂二人运粮遇敌,查看地图之后脸色登时大变,只看地理位置也知大事不妙。

    贾诩道:“在这个位置被断了粮道,大军被危矣。”

    几个军侯面面相觑,都沉吟不语,都是边军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周杰直言道:“我大军被包围,如何解围?”

    “先看这个!”贾诩拿出前方战报放在面前,几个军侯上前一瞧,帐中气氛更为凝重。

    周慎兵败逃遁,张温大军裹足不前,唯独董卓一军在前方被羌人围困,张温却是只守不战稳如老龟。

    大家拿来舆图观摩,依据前方探骑发来情报,分析敌我双方的军队部署,局势变化,很快便找到解围之法。

    “我军后方有河道,可从此处策应大军。”

    周杰心血翻涌,激动地出声道:“校尉大人,我愿领兵出战,解大军之困。”

    贾诩看向几个沉默不语的军侯,大家都知道此去九死一生,相当于敢死队。解围说的轻巧,围困汉军的羌兵不必会少,且会严加防范。

    想出战的只有周杰一人,贾诩没办法只得同意了他的请战,嘱咐道:“你麾下多为新兵,此去只需解围,不可恋战。”

    “诺!”周杰领命起身,一挥战袍阔步而出,意气风发,他等这一刻真的很久了。

    其他军侯暗自摇头:“还是太年轻,不知战场凶险。”

    周杰点齐了麾下五百骑兵,风风火火地出了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