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元气三国 » 第五十八章 势成

第五十八章 势成

    大帐里寂静无声,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都被这番惊世之言震的心惊胆颤,神魂去了七魄,怔怔地望着面不改色的周杰。

    好家伙,这也太能掰扯了吧!

    不知不觉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杰对董卓的固有印象,已经发生了大改变。

    一个对部下赏罚分明,从不任人唯亲,一个将部下当成兄弟的领导,能凝聚军心的领导,绝对值得投资。

    李儒更是吃惊,没想到周杰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简直比自己都强了十倍不止,才怪。

    很多以前自己没有看清楚的事情,或者是不愿意去看的,都被对方给点明说了出来。

    可是即便如此,大汉还是没有灭亡的危机,顶多是王朝对地方掌控力下降严重而已。

    刚才那番话,简直就是在明着说,大汉的百姓活不下去了,大汉将亡,汉失其鹿,主公当猎之!

    手把手地教董卓如何造反,如何取得天下,民心所向是如何重要,随便拿刘邦和项羽做个例子!

    董卓一双虎目中,射出蠢萌的智慧光彩,咽喉不自觉地上下吞咽,脱口而出:“原来如此!”

    “咱家以前还纳闷呢,刘邦明明一直都在败逃,连着亲爹老婆孩子都跑丢了,回回被项羽打的溃不成军,他麾下的士兵怎么就打不完,打不散呢?”

    “弱鸡成那样,还有人才愿意去投靠他!”

    “原来问题出在这儿啊!!!”

    周杰颇为无语,这位爷不会只听了前半截吧?

    白浪费自己的口舌!

    这么多天,为了装这个比,好不容易才想了这么多,他容易嘛!

    旁边的李儒趁着脑子发热,赶紧将周杰适才的言论记录下来,他有种感觉,这番对话一定会留名青史!

    与他有一样想法的,还有默默无声像个隐形人的贾诩,此刻正在心里惊叹周杰的才能呢。

    特别是那一句“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深的他心啊!

    真·知己啊!

    董卓环顾左右:“诸位觉得如何?”

    众将领毫不犹豫,齐齐拜道:“我等愿为主公驱使,百死不辞。”

    “好!”董卓看向李儒,“文忧啊,百姓如何安排,咱就交给你了。”

    “主公尽管安心。”李儒高兴道。

    议事结束之后,他拉着周杰和贾诩二人,一蹦三跳地出了大帐,开心地像个一百五十斤的孩子。

    周杰有些嫌弃,被一个大男人亲密地拉着手,浑身上下都在起鸡皮疙瘩。

    贾诩有些无奈,话是周杰说的,主意也是周杰出的,这种时候拉我干嘛?

    我都准备跑路了好不好!

    董胖胖笑眯眯地喝着酒,望着三人离去背影,突然有些期待起来,雄心壮志在胸中波涛汹涌,大浪涛涛。

    “汉失其鹿,天下公逐,民心所向,百败犹胜!”

    “咱是等着别人造反,还是自己先造反呢?大汉什么时候会乱起来呢?咱家还要等多久啊?”

    黄巾之乱在张角三兄弟死后,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军队反而成了流寇,被各地官兵不断剿灭,注定成不了大事。

    西凉军打道回府,董卓背靠皇帝和袁家,功过相抵没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没过多久西凉再次发生羌乱,领头的还是韩遂几个反骨崽。

    董卓等人奉命讨伐,时六军齐上陇西,五军败绩,唯董卓独胜率军还师,屯住扶风。

    这一战过后,董卓打出了自己的实力,打服了羌族人,在西凉地区得到了偌大的名望,且更胜以往,彻底进入了大汉皇帝的眼中,因功官升西凉刺史。

    周杰、徐荣、董越、段煨四个战功最高者,因功官升至太守,领长史,统领辖下郡内,及边防部队的全部兵马。

    周杰因为亲家公的原因,成了金城太守,领长史,当地最高军师长官。

    牛辅、李傕、郭汜、贾诩、张济、樊稠、胡轸几人因功受赏,所受奖赏暂且不表,官职上全部官升至长史,掌控凉州军马。

    几场大的平叛战乱之后,中原地区除了还有小规模的黄巾余孽作乱之外,势力最大的黑山军,早已蛰伏深山老林,选择避开汉军锋芒,大汉境内表面看去,似乎是一片升平安乐,欣欣向荣之景。

    这段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件小事,那便是汉帝刘宏,无意间发觉董卓这个小胖子,最近一段时间貌似不太安分。

    麾下兵多将广,兵强马壮也就算了,竟然还在悄咪咪的扩大军马,左右看去实在不顺眼。

    虽说在地方上,已经开始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但是像他这么明目张胆的人,还是头一个。

    其麾下数的上有名,有号,有能力的猛将,至少有七八个之多,给人一种养寇已成祸患,尾大不掉之感。

    于是给董卓下旨升官,想把董卓哄到京都来,空手套白狼,拿下这个大黑胖子。

    不过董卓也不是傻子,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和下属们演了一出苦情戏。

    包括羌族人也配合演出,集聚大量兵马,大有董卓一走就反的迹象!

    周杰抓住机会,当仁不让地直接带兵,拦住董卓上京的马车。

    甚至不惜和朝廷的人发生冲突,与一群凉州将领们,在董卓车架前又哭又闹,将暴怒中的董卓拦下来,并与一众军士强行将其抬回府邸。

    董卓无奈只能上书说明情况,大致的意思是:“不是臣不想去,而是手下这些混蛋,拦着不让臣去京都面见圣人。”

    “就连天杀的羌族人都来拦臣,为了大汉边疆的安宁,臣实在是没办法啊。”

    “臣一定会守好大汉的边疆,忠君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到西凉彻底安定之后,臣一定会去京都,向圣人负荆请罪,听候发落。”

    话说的好听,刘宏心知肚明,可他实在是没办法。董卓现在已经成势,逼急了搞不好会割据反叛,只能先妥协安抚,徐徐图之!

    不是不想发兵干掉董卓,也不是大汉当前没有那个能力,而是经过黄巾之乱后,这位心力憔悴,贪图享乐的皇帝陛下,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汉王朝深处,潜藏的可怕危机。

    他需要时间,需要大汉需要时间,更需要稳定,那怕是表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