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末世从被踢下星舰开始 » 第三十四章 勘测

第三十四章 勘测

    至于其它没办法利用嗜血藤处理的小部分隐患,像是昆虫、寄生虫一类,方许早有准备。

    他们乘坐的这列火车,运载的大部分都是真空包装的粮食、蔬果、各类种子、日用品、武器、小型电气设备以及部分线、管等的材料,还有几节里面装载了大量小微型动物,专门用来应对生物灾害。

    “方先生,为啥车厢里带了那么多动物?”

    一个年轻战士看着前排方许提在笼中的两只小白鼠,有些好奇。

    同他坐在一起的是个三十多岁部员,笑了笑,“小白鼠就是试验用的,你忘了我们刚到的时候,不管是清理周围杂草还是警戒活动,哪怕再热,防护装备都没脱,甚至还加戴口罩,防的是什么?”

    “蚊虫蚁兽?”

    年轻战士这才后知后觉。

    “是了,既然避难所选择在这里,那么山顶就是重要活动区域,上面长满了杂草矮树,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带上这些小白鼠丢上去放血探探路,能避开潜在危险。”

    另外两辆UTV上的队员也参与进来。

    “下面这片密林恐怕更多......”

    “有水有草,蚊虫绝对不少!哪怕这里是荒原深处!”

    “不会要直接把树林给烧了,或者一寸寸翻吧?”

    “你脑瓜子打枪后坐力给震傻了?这地儿能形成绿洲可是得天地造化,木材、碳,还有队长说的草木精华,都得这些植物产出,你还想给它一下扒拉了完?”

    “对啊,虎子你可真虎,打仗不含糊,常识缺成狗。”

    “别看这地方生机勃勃的,其实脆弱得很,我看到后面那节车厢里装了好多动物、昆虫,想在这里生存下去,还得生存好,单靠带的食物和种子根本不行,得维持它的生态稳定,这点我就佩服方先生,搞科研人家在行,搞求生人家更不差,方方面面想多周道!”

    “嘿嘿,所以才有咱吃香喝辣的机会噻,多努努力,争取把徐队干下来!”

    “你们啊!别搁我面前说这话,有本事当徐队面儿说去。”方许笑骂道。

    这两天除了任务、休息,赶路的时候,大家伙儿基本都在聊天中度过。

    不说叫得出来名儿,至少都聊过那么一两句,脸熟。

    加上方许又没有什么架子,看上去年轻得跟学生一样,自然很快就融入其中,开开玩笑打打浑再正常不过。

    “不过刚才确实说到点子上了。”

    “像蜜蜂、蜥蜴、蛇、鸟、兔、鼠、甲虫等动物,确实都花大精力弄了些,所以耽误了其它物资的准备工作,导致需要第二列火车。”

    “勘探山体是第一步,后面还要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探索,尽可能找出有害生物,尤其是寄生、食肉、嗜血类昆虫,利用我们手头的这些生物资源来进行替代、防治,确保即将开始建立的避难所能安全运行。”

    说话工夫,UTV停在面西那侧临近南边的地方,旁边就是5道金属大门,被黄沙埋了快半人高,铁轨往前绕了个大圈,转了进来。

    本来就没多远,几脚油门的事就到。

    4人留在这里清理,查看里面的留存的枕木和铁轨有多少,6人跟着方许继续去北侧。

    期间,方许稍微详细地解析了这些生物的作用。

    他没说的是,其实这边的对讲机跟火车那边总台相连,大伙儿聊得什么内容,那边都听得到。

    所以趁此机会,正好给大伙儿提提醒儿,别大意出错。

    生物防治,可比使用化学试剂靠谱多了。

    不仅能在避难所范围内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促进绿洲生态循环正常运转,还对后续降低对外界资源的需求量,做到真正的自给自足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这样,才算是一座真正的避难所,让方许在末世中占据主动地位,拥有一个十分稳定可靠的安全大后方,确保他返回地球之前的这段时光免受意外干预。

    等聊得差不多,方许才招呼几人下车。

    面向山体。

    一条宽仅1米的裂缝,位于山体的中心线上。

    呈60°角,延伸向上,像把山体劈开了似的。

    一级级出现明显风化的台阶嵌在裂缝中,直达山顶。

    方许率先往上攀登。

    两侧稀稀散散分布着人工岩洞,进深大有五米,小有三米,差别不一,并非一样的规格,但四壁却都偏近圆方。

    洞顶是圆顶,总体高度大概有三米多。

    在最里面的位置上,凿刻了不少石钩,从圆顶的斜面倒垂下来,想来应该是用作悬挂。

    整体稍显粗糙,墙壁都还有不少的毛疵。

    部分岩洞里面绘有岩画,即使历经时光的剥蚀,岩画色彩已然暗淡,仍可以看出其粗犷、抽象的写意风格,具有原始游牧民族的古朴气息。

    地面依稀还能看出被柴火长年累月烧出的斑斑黑迹,让人觉得远古先民的生活,似乎很近。

    一路往上,随着高度增加,大约到了50米的高度,两侧有不少横出的通道,把随石阶进深增加而增多,一直排列到外侧山体的洞穴连在一起方便进出。

    外沿边角有一些凿洞,想来应该是放置木质护栏所用,现在早已只剩空洞,走过去还是相当危险的。

    这种向山体内开凿的岩廊建筑,比在岩壁架设悬空建筑,难度可低太多。

    就是不知道那些先民距今到底有多久远,想来当初的生活,是自得一片安宁祥和才对。

    从百米往上,风势推着人贴近石阶。

    攀岩固定装备,早已经开始使用。

    打头的是个有多年攀岩经验的女性队员,名叫方璐,由她在前方领路,每隔10米就用充电手钻打一个岩钉永久固定,绳索依次连接,不然连方许都不敢继续往上走。

    胆小的人要是回头看一眼,恐怕魂儿都给吹没了。

    好在裂缝石阶是越往上,进深越大,不至于让人三面全部失守,以致提心吊胆。

    在300多米的位置,有一个明显大得多的门洞出现,估计内有乾坤。

    环绕山体,通行所用的岩道也在这个高度范围。

    那么正常来说,里面的可用空间肯定很大。

    古代无非祀与戎。

    要是没猜错,山顶的遗址搞不好就是祭祀台,那么正常集会,就不可能全部放在上面,只要里面存在相通联的岩洞,就是现成的建筑框架!

    但目前只是初步勘探,先确定山顶具体情况种植嗜血藤,内部探索就放在下一步进行。

    在方许的计划里,可没打算把重要资源丢在山底位置。

    这座山那么高,等到岩石结构变化结束,搞不好硬度会增加很多。

    到时候山底存放交通工具和低价值材料,做好基础防御。

    居住、储藏、研究活动,依托现成的岩洞进行重新调整后全放在中上部,加上嗜血藤的超强防护作用,简直安全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