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诸天有我 » 第十章 明悟武道

第十章 明悟武道

    整整五年时间,冯魁专注于探索武学体系,辅助学习医药、针灸、养身,尝试修炼各派功法,又加以归纳整合,写了十八本手札,终于明悟了武道。

    在他看来,人体小宇宙,天地大宇宙,五脏对应五行,经脉对应江河,骨骼对应山峦,穴位对应繁星,丹田对应长空,修习气功便是为了促进人体进化,就如阳光经过云空照耀大地,能够促进万物生长。

    武功修炼的过程,第一步就是从食物、精血之中提炼真气,或者滋育神识。

    第二步是以真气蕴养神识成长,或者促进精血循环;以神识促进精血循环,或者调动真气运转。

    第三步是以精血、真气、神识相互促进,可成就后天巅峰。

    第四步是勾连天地气机,引天地灵气入体,洗经伐髓,转后天内力为先天真气。

    第五步是以先天真气进化精血,重温神念,引动天地伟力,使得一招一式都有莫大威能。

    第六步是以精气蕴养元神,然后以元神引动天地之力洗炼精气,如此反复,最终化凡为仙。

    当然这都是冯魁的猜想,前三步的可能性很大,后三步只是他的想象境界。

    再说这些功法,除了经脉不同,发挥不同的功效,但都是肠胃汲取营养,融入精血之中,运至全身,而经脉又提取精气,将之转移到丹田,用以调整人体机构,催发人体潜力。

    据他猜测,普通人也有丹田,只是气机太弱,平时不显,但吃饱、欲望、愤怒、悲痛之时,人体力量明显增大,可能也是丹田中的气感增强。

    丹田中的“气”,不一定真的是空气,而是某种生命源力,会随着精神调动。

    因为不同经脉提取的精气有区别,所以内力的属性也有不同,有阳性的,有阴性的,有金属性的,也有火属性的,还有许多不同性质的。

    当某种属性的内力积蓄较多时,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长或者异能。但由于人体脆弱,最好能够形成五行平衡,或者阴阳平衡。

    可能古时候确实有超凡之人,所以才会有各种巫术、法术,又因为天地进入末法时代,灵气枯竭,人体潜力不断下降。

    而他的七杀功,杀性太强,搞不好就要走火入魔。他猜测应该是某条经脉能够促进人的愤怒和盲目,最终形成浓郁的杀念所致。

    在他心里,已经将白虎七杀功当作单纯的外功秘籍了,他的内功一定要转修,否则定会贻害无穷。

    怪不得那些高深功法,都会走宽阔的经脉,但又修炼缓慢,易学难精,往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

    他就说怎么感觉白虎七杀功不可持久,只能爆发性造成伤害,原来是经脉狭隘曲折,剑走偏锋,易与其他内息相冲。

    冯魁耗费了三月时间,以之前获得的云阳功、素阴功为基础,以之后得到的混元功、太清罩气、九阳功为辅助,推演内力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在他的推演中,内力会沿着十二正经运行,以奇经八脉勾连正经,以诸多穴位附加属性。

    如太冲穴对应肝脏,而肝属木;三阴交穴对应脾脏,而脾属土;内关穴对应心脏,而心属火;太渊穴对应肺脏,而肺属金;太溪穴对应肾脏,而肾属水。

    这套功法取名天元功,有落子天元之效,因为太“正”了,修炼起来需要的内力是海量的;反之,一旦练成,天下难逢敌手。

    天元功既包含各种属性,又可纳万般属性为一体,大道三千,混元如一,道家特色太重了,但冯魁恰恰喜欢这种有难度的事情。

    为了加快修炼,他也可吸纳万般资源为己用,如金属、珍木、药材,可以直接炼化为精气,吸星大法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天元功还能适应万般环境,遇水则化为水属性功法,遇火则化为火属性功法,遇到日出则化为阳属性功法,遇到月出则化为阴属性功法,甚至无需他主动修炼,天元功就能应环境而自动运转,只是比他全力修炼起来慢上许多,在他主动制止后才能停下。

    而且五行运转,阴阳缠绕,根本不怕异属性内力,只要运转一圈,就能全部化为天元内力,无形无色,有静有动。

    当冯魁转修功法之后,他直接从绝顶中期掉落至一流巅峰,可内力总量却未少几分,且三条奇经也没有完全闭合,重修起来会更加方便。

    再说他的精气神更加饱满了,境界虽然掉落,实力却不减反增,各种属性的刀式随手可用,又时时刻刻都在修炼,身体隐患也完全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