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北宋汴京传 » 第28章:邀功摇尾,学会学不会,顺其自然。

第28章:邀功摇尾,学会学不会,顺其自然。

    另外这换地方重新开张,昨天只大致的去新祖宅说了下,明天开张还没去说呢,这也算是大事儿了,不说总是不和礼数,另外还有收蔬果之类的事儿,都得去落实好。真是不想不觉得,一想就头大,一摊摊的事儿真是没完没了。

    “天麒,有个事儿跟你说一下,你一会儿教铁头小辣椒念书,就去你奶家吧,喊上聂牛儿二牛三牛一起去,你仨个伯娘跟我说新祖宅的孩子们也想学认字,咱们家这儿太小了,干脆你去奶家吧,你二伯娘说能给你们收拾个大屋子出来。”

    这事儿宋氏跟她说了几天了,前几天天麒一直没在家,她就忘了说了,这小子今天总算着家了,她也可算想起来。

    “啥?小四小五不是才四五岁吗?”这也太早了吧。

    沈氏急着出门去说收菜的事儿,敷衍道:“你就当给他们磨耳朵嘛,你念,他们在边上听着也不妨碍啥,赶紧的,带你弟弟和妹妹去吧。”那么多小伙伴一起念书,铁头小辣椒自然高兴,喊上黑金刚扯着天麒就往外走,路过聂牛儿他们家,嗷嗷喊两嗓子,三兄弟也跟着一起去了。

    新祖宅的大门敞开着,天麒跨步进去,就看见李氏虎着脸跟一个来卖鸡蛋的大娘掰扯,两人就地上那俩碎了的鸡蛋到底算谁的僵持不下。

    几个小孩这会儿可不想去惹李氏,一个比一个轻的叫了声奶,就缩着脖子往后院儿去了。

    宋氏和周氏,陈氏还有十几个小的这会儿都在后院帮着。宋氏见天麒来了,忙让他来看看养的鸡。这养鸡的事儿,她和周氏,陈氏琢磨半天,最后就按照大小分栏,每栏放四十只,刚孵出来的还得用竹筐垫了稻草保暖。

    每一栏前还都绑了个竹筒,里面放上签子,竹筒里有几根签子,就代表这些鸡是几天的。满了六十天就能卖了。

    对于宋氏和周氏,陈氏的工作,天麒还是觉得很满意的,一句句的伯娘们真能干,真聪明不要钱似的往外倒。本来嘛,就真的很能干,能干就得夸啊,好话谁不爱听?

    周氏陈氏被天麒夸的直脸红,宋氏嗔怪,“你看你把你三伯娘,四伯娘闹了,别闹了,屋子我都给你们收拾好了,我们呢,好好养鸡,你呢好好教认字。你要教的好,仨伯娘到时候给你做绣鞋穿,快去吧!”说完就把天麒往外推。

    十几个小的嘻嘻哈哈跟着陆天麒到了宋氏周氏陈氏整理出来的房子跟前,这间房本来是他们家堆农具杂物的,虽然是土地土墙,但是也算收拾的干净。

    推门进去,里面放了十张自己用木板钉的桌子,陆英红陆英颖敏霞一桌,铁头二牛三牛一桌,荷花菊花兰花一桌,四头五头和其他小孩一桌倒也够坐。小辣椒和铁头一桌,天麒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十几个学生。头都大,没想到自己成教书先生了。

    新祖宅的十几人教学程度不一样,春丫便抽出一部分时间复习,一部分时间教新课,再让进度快的三人开始学拿笔写字,进度慢的重新再把复习的那部分再教一边。虽然忙忙乱乱,但也还算忙中有序吧。

    原本上下午各一刻的学习也改为只教上午半个时辰,毕竟人多了,时间安排还是要方便为主。只是四头五头的确还太小,不怎么坐得住,他也随便他们去,反正现在他们只要磨磨耳朵就行了。

    半个时辰一晃而过,天麒跟他的这十几个学生们也没有距离感,十几人只觉得说说笑笑念念书时间就过了,都觉得读书还挺开心的,没啥压力。连最小的四头五头也没吵着要找娘,觉得没劲了就看看哥哥写写字,或者听听天麒哥念念书,

    “没文化,不要紧,咱好好学,说不定以后咱们一个个就都能成才子才女呢。”还挺好玩的。

    陆英红陆英颖荷花菊花兰花明霞四头五头新祖宅的孩子们更是没想到,原来念书还挺简单的?本来他们跟他们娘说要和天麒学认字的时候,宋氏陈氏周氏根本没当回事儿,她们求了好几回,最后不得不说,要是能认字算账,说不定以后找婆家还容易些呢,仨个伯娘这才答应的。

    宋氏陈氏周氏想的是,反正自家亲戚,天麒铁定也不会要他们钱,就像孩子们说的,要是识字了,以后找婆家或者小娘子可是个加分项,反正也耽误不了多少功夫,想学就去学吧。陈氏周氏跟她想法也差不多,也没想要男娃女娃读出点什么名堂,不过能认几个字,总比大字不识一个来的好吧?

    下课之后,天麒拿了纸笔,大手一挥,给这小课堂起了个名。

    “啥识草啥,啥啊姐?”铁头小辣椒的文化水平,目前的确还不太高。

    “微麒草堂。”天麒忍不住扶额。

    “啥意思啊?”

    “意思就是咱们没啥文化。”

    “哦~~~~~”众人心知肚明自己肚子里有几两墨,觉得天麒这名提的对!

    现在这群孩子正是微时,微识,可莫欺少年穷,只要有颗向上的心,一切都有可能不是吗?

    十四岁的天麒,露出慈祥的目光。。。。。。微麒草堂刚下课,沈氏正好办妥了事儿到了陆家老宅。

    按她自己的想法,她在这村子里,都熟悉的很,先去找了聂牛儿她娘和胖婶,说好了每日让他们提供点新鲜蔬菜,不需要多稀奇,一般时令的就行,每日每家供应五斤,每斤时令的就按四文钱一斤收,日日都要的。

    那胖婶和聂牛儿她娘哪儿有不答应的,反正家里时令菜蔬多的是,吃不完只能拿去喂猪喂鸡,也有挑到集市上去卖的,可家里每天就这么几斤的东西,这来来回回的,还不如出去找个零工做呢。这菜就是自己吃又吃不完,出去卖又嫌少,沈氏想要收,那就再好不过了。

    别看一斤才四文钱,沈氏可说了,他们日日要的,一天十文,一月可不就得三百文了?再加上他们现在每月还能卖些鸡蛋给陆家新祖宅,这一月收入,可也有大半两了。两人就希望沈氏他们这生意,能长长久久做下去。

    这胖婶和聂牛儿娘那里沈氏都收了,肯定也不会落下新祖宅这里。这不,一来就跟李氏说了这事儿。李氏他们因为家里人口多,再加上之前闹饥荒,菜啊瓜啊熟起来快,所以特地开荒了一亩地,就光用来种菜蔬了。一天能供上一百来斤的菜蔬,沈氏算了算,自家大概每天也能有个十四五斤。刚开业,一天六十五六斤蔬菜,应该是够了。这边和李氏也说定好,每斤四文,一月一结。

    沈氏和新祖宅这边,虽说还算亲近,也都比较客气,但是钱财方面,都是亲兄弟明算账的。毕竟已经分家了,她也不想占他们便宜,钱财这种事情,最容易产生矛盾,大家算算清楚,才能避免各种不必要的误会。这是天麒培训自己时说的十大管理方案

    因为收蔬菜的事儿,李氏把刚才争鸡蛋的不快都抛诸脑后了。她现在,怎么看沈氏,就怎么觉得挺顺眼。前面还说新铺子明日要开张了,说是比之前的那小铺子要大上不少倍?锅头,盖头这两日也说,新铺子千好万好,沈氏和天麒邀她和陆老汉明日去铺子里凑个热闹,可李氏想着家里的鸡啊鸡蛋啊,她不给盯着根本不放心,这天塌下来也不能耽误她赚钱,就说自个儿没空,要是另三个儿媳愿意,就带着他们去给撑撑场面吧。

    你说这沈氏可真是,以前就是个榆木疙瘩,三天憋不出个屁来,可心窍一开,里里外外这打理的,可比家里俩能干多了。

    丝毫不知婆婆想法的沈氏,说是要给宋氏周氏陈掌柜去搭把手,就往后院儿走了。现在他们每两日就要清扫鸡舍,还得按照天麒说的法子集中沤肥。别说这沤的鸡肥连陆老汉都说不错,他们现在的稻子,比人家的能高上半虎口,植株也够绿够壮。陆老汉说看情况收成应该不会比秋收的差,喜的宋氏他们收拾起鸡舍来更是不遗余力。

    沈氏边和宋氏周氏陈氏一起打扫鸡舍,边把明日新店开张的事儿跟她们讲了。宋氏得知婆婆已经答应了,很是高兴。这县城她可统共没去过几次,每次锅头,盖头回来她都得问问有啥新鲜事儿没,锅头,盖头就是俩个愣头青,每次都只知道嗯嗯啊啊的敷衍她,这回趁着陆老七他们铺子开张,自己能去凑个热闹,还能看看俩儿子到底干的怎么样,真是求之不得。

    不过周氏陈氏却说自己不去了,留下来带四头五头,荷花菊花兰花他们年纪太小,就别去了,另外家里现在养的鸡多,每日喂鸡也得费些功夫。

    宋氏一听,那怎么行,这种功劳怎么能让周氏陈氏俩人抢去,不去就不去,当下表示,周氏陈氏不去,她也不去了,家里事儿多,不能让周氏陈氏俩人承担。

    两人一番疯狂的谦让。

    “行了!”沈氏听的忍无可忍,“都去!谁都不准不去,不去就是不给我面子!”

    此话一出,仨妯娌瞬间就闭嘴了。

    “咱们家开业也不是天天有,难得的,上次开的那铺子太小,人多了转不开,我也就没来邀你们,但是咱们这次租的铺子大,你们都去也没问题。

    孩子们也该带出去见见世面,就这么定了,明日陆老七他们出门早,我包王老大和老李头父子俩的牛车来接你们,就这么定了!”沈氏一口气说完,免得再让她仨插嘴又争个没完没了。七弟妹都这么说了,宋氏和周氏陈氏那也没啥可反对的了。而且你听,陆老七,沈氏叫七叔陆老七欸,我天,沈氏威武!

    妯娌四人刚商定完,就听陆英红来说,“娘,天麒哥说带我们去山上看黑金刚挖的泉眼,咱们玩儿去了啊。”

    “去吧,把门口背篓背上,一会儿上山记得打些草料回来。”宋氏回完女儿,回头问张氏:“山上找到泉眼了?”

    “是,说来也是妙的很,昨晚......”沈氏又开始疯狂向妯娌安利起他们家黑金刚来。

    等在门口的天麒听到英红说是他要带他们去看泉眼,心想,屁!我是被迫营业好不好!

    都怪小辣椒,铁头,说好让石头大哥回来带他俩去的,死活等不来了了,天麒硬是让他俩多写了一张大字,他俩居然也没反抗,认认真真的写完了。看来,这去的意愿是真的很强烈了,还能怎么办,就只能答应呗。

    结果十几个孩子一听要去看泉眼,那肯定也要去啊,于是天麒又当起了孩子王,带着一群孩子往他们家的荒山而去。

    山脚下遇到陆海南陆海西陆海北和陆老汉四人,铁头小辣椒又说了一番泉眼的事儿,天麒听的直打哈欠,累了疲惫了,听了太多次,不想再听了。

    四人一听还有这事儿?随即也表示得看看去。

    一纵小队,绵延而上,到了地方,天麒一时居然认不清到底在哪儿了,好容易寻到水迹,这才向众人介绍:“来吧,参观吧,这就是黑金刚挖的泉眼。这离上次得道上古高僧传承的洞口有三里多地,当初就是在回家的路找的第二个泉眼。在咱小荒山上找到的。以防家里人串到那一带去引起怀疑。陆天麒才想了这个办法。满天过海!

    哦,对了,二伯三伯四伯,我爹说想让你们给想办法修个池子还是啥的,就是把这泉水给囤起来。”

    陆海南看着这还没拳头大的一汪泉眼,凭直觉拒绝,“这咋囤?囤不了的。”“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天麒看向爷陆老汉。

    被天麒看的莫名其妙的陆老汉问:“你看我干啥?”

    “爷爷,之前帮咱们凿蹲便器的那石匠,姓啥来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到底姓啥来着?天麒一时想不起来了。

    陆老汉更觉莫名,啥毛病?说泉眼呢,又关石匠啥事儿,“姓郑,郑师傅,你问他干嘛?”

    哦,对对对,怪不得背了半天没印象,排太后面,还没轮到。要说他现在背百家姓三字经可厉害了。。。。哦,不对不对,想劈叉了,在说石匠呢,收一收,“爷,您说,咱们雕个石头池子怎么样?把这泉眼里的水引到石头池子里蓄上,溢出来的咱们再引到山下池塘里去。这主意,咋样?”

    他已经想好了池子就雕那种欧式许愿池那样的,古代的欧式许愿池,wow~~光想就有一种违和的反差之美。

    爷爷陆老汉眯缝眼睛看天麒半天,缓缓开口,“你为啥,不弄缸啊?”

    “嗯?”是啊,为啥不弄口大缸算了?天麒想了想,“因为,不好看?”

    爷爷陆老汉踉跄了下,还好天麒是个小霸王,他从不打天麒这娃,要是石头锅头盖头敢这么说,得问问他这根烟杆答不答应。

    站在一旁的陆海北陆海西也终于听不下去了,“天麒啊,你爹赚钱可不容易,这钱得花刀刃上啊,改天三伯,四伯给你去问问,给你买个缸,买个大的,好不?”天麒想,我能说不好吗?

    陆海西:不能。

    “行了,就这么着吧。三儿,你改天给天麒去问问,新旧无所谓,能用,大一点儿,就成了。好了,就这么着吧,该干嘛干嘛去吧。”陆老汉一锤定音。

    既然爷爷都这么说了,天麒也就只能这么算了。虽然说她一定坚持要凿个许愿池样式的,也不是说不行,但是没必要啊。何必啊,就为了个破缸跟爷爷较劲儿,吃撑了不是?

    虽然许愿池变成了许愿缸,小遗憾有一些,不过毕竟现在也不穷,之前张氏手里的二百三十五两银子,付了房租,买了锅碗瓢盆桌子板凳,今天早上听娘说手里就剩下一百十多两了,这里荒山还每日四十来个人在干活,哎,是他考虑不周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家真的存不来银子,这银子稍一经手,就能飞速的花出去,天麒摊开手掌心,看看自己的指缝,果然很大!漏财之兆啊!

    铁头和小辣椒看着三哥一会儿沉思,一会儿看手心,一会儿又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猜想三哥可能因为凿不了石池子而不开心了,便安慰她,“三哥,你别我们给你凿十个石池子好不好?”

    自十八只蹄髈之后,铁头和小辣椒又欠了他十个石池子。

    “是啊,天麒,缸就缸呗,能用就行。”

    “天麒哥,我也觉得缸挺好。”

    众娃七嘴八舌的安慰他。

    而天麒此时想的是,还是得赚钱啊,赚了钱,咱雕一个三层的,带喷水的,爱咋折腾咋折腾,于是小手一挥,“孩儿们,下山,我要回家画画去了!”

    众娃呼啦啦笑闹着飞奔下山。惹的山下开荒的大人们一个劲儿的喊:慢点儿,悠着点儿,可小孩才不管大人咋喊呢,喊吧喊吧,喊破嗓子也不会听你们的。

    回家之后,春丫真的是要画画,都废了一上午了,他的宣传单可是一张都没写呢。喊来铁头小辣椒给磨墨,想顺便再教他练练字,铁头和小辣椒像屁股长了疮一样根本坐不住,问了才道:“二牛三牛说找了人一起玩蹴鞠呢。”

    “行行行,去吧去吧。小心些,我给你弄点盐糖水带上啊。”铁头和小辣椒还是喜欢玩闹的年龄,不能太严格,该玩就得玩。

    打发走了铁头小辣椒,天麒才开始提笔设计自己的第一张宣传单。

    这个时代的基础教育非常差,十个里能有八个半文盲。所以肯定得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

    那就啥也别说了,店名写好,旁边再画个简单明了的小地图。

    菜名是没有固定的,不过得画个青菜表示素菜,上面画上几个铜板就代表多少钱,画个青菜加个鸡蛋,就代表小荤菜,再画块肉代表大荤。

    底下再用文字说明下,他们好歹也是有包间的饭堂不是?再写上,每日提供单点小炒,高端客户也得顾上嘛。

    至于定价,昨天回来路上几人就商量好了,素菜两文钱一份,一份是一小碟,小荤是素菜炒鸡蛋或者炒肉丝肉片,十五文钱一份,大荤就是纯荤菜,炒鸡大肉炖鸭子炖鱼之类的,暂时定价三十文钱一份。

    主食就是馒头和米饭,二文钱一两,汤是每日熬一锅骨头汤,扔俩萝卜进去,或者切点素菜打俩鸡蛋,这就全当给食客解渴了,免费,要喝自己舀。

    这么算下来,节约点的,有个四五文,也能吃顿饱饭喝口热汤,想打打牙祭的也能两个人合点上一荤一素,也就十五文一个人,有肉有菜还有汤,码头上扛大包一天能赚六十文,这十四五文钱应该还是愿意花的,这生意,应该是可以做的。

    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好宣传单,天麒拿起来看了看,觉得大致还行。沈氏回来还让沈氏给参谋参谋,沈氏觉得虽然看着乱了些,可没办法,谁让这的人大部分都不识字呢?这画画的虽然差强人意,但好歹算是清楚明了。于是便拍板决定,就这么着吧。

    中午他们也是按照村里的习惯,不特地做午饭的,沈氏就打了十二个鸡蛋,用面粉捣成面糊,摊了五甜五咸十八个面饼子。她和天麒各吃了两个,还有的给铁头小辣椒剩着,这俩皮猴子踢完蹴鞠回来肯定得满屋子找吃食。

    刚吃完手里最后一口面饼子,嘴巴里嚼的还没咽下去呢,天麒就被沈氏赶去画宣传单了。中间铁头小辣椒踢完蹴鞠回来,吃完面饼子,就在院子里嚷要跟三哥学画画,被沈氏各一掌拍在屁股上赶去睡觉了。

    沈氏原话是这样说的,“别耽误你哥画画,咱们家成败与否,都在此一举了。”搞得原本画了几张就后悔了的天麒不得不提起精神来,这都成败与否了,我天,这锅他可背不起。

    一直画到爹陆老七他们回来,天麒才放下颤抖的手,嘟囔:“不行了,真的不行了,腱鞘炎都要犯了。成不成败的,听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