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三章:改稻为桑

第三章:改稻为桑

    林余吃过晚饭,以坐了一天火车累了为由,钻进了自己房间。

    他反锁住房门,走到瓶子旁边,朝瓶里看去。

    玉熙宫门前。

    内阁首辅严嵩、严世蕃父子,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徐阶,兵部尚书高拱,兵部侍郎张居正等人站在那里,等着进殿。

    司礼监一行五人守在门口,掌印太监吕芳迎向严嵩,一脸认真问道:

    “阁老,腊月二十九周云逸的事,您听说了吧?”

    严嵩点了点头,笑着回道:

    “天尊显灵,这是普天同庆的好事。有天尊他老人家看着大明,我也就不用再操这份心,可以向皇上告老还乡了。”

    吕芳一边搀扶着颤颤巍巍的严嵩,一边抬头对在场众人说道:

    “天尊万万岁,皇上万岁,阁老百岁,您还得伺候皇上二十年呢。天尊刚刚降世,皇上的心情都在这上面,所以这待会的御前财务会上,亏空的事,能过去咱们就尽量过去,今年再想别的办法。”

    “我还是那句话,天大的事,咱们可得同舟共济。”

    玉熙宫内,炭火烧的通红,映得所有人的脸,也通红起来。

    所有人刚站定,还没说话,嘉靖帝朱厚熜轻敲一声铜磬,缓缓说道: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从新年初一到十五,朕一个人,在玉熙宫,斋戒反省......”

    “从今天起,大明各县都要兴建天尊宗祠。在这宫里,更要建起一座大殿,殿里要有天尊的百米金身塑像,不能掺一丝一毫的假。”

    “这件事,由工部主办,户部按需拨银,以年中为限。”

    “好了,你们开始议事吧。”

    他自到后堂撒尿,任由前殿的大臣们争吵。

    已经听了几十年,如今都听出茧子了,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事,他心知肚明且颇为厌烦。

    可为了大明社稷,他又不得不注意这些凡尘俗事,以至于,他都疏忽了朝上天问道,引得天尊降罚。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朱厚熜轻声吟诵起这首问道诗,心情便又好了几分。

    外边的争论差不多停歇了,他正要出去处理一下大臣间的矛盾,耳边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瓶子,我突然就有了名字,就叫青天瓶。”

    “老百姓常喊青天大老爷,可这世上青天没有,大老爷多的是。这次,我就来当一回大明的青天。”

    朱厚熜听到声音吓了一跳,脸上不由显露惊骇神色,这声音分明来自他的脑海,来自他的心里。

    他恭敬问道:

    “可是天尊父亲?”

    林余忍不住笑了:

    “我可没有你这么老的儿子。”

    “咳,按你们的说法,你可以叫我青天天尊。”

    “我来是要告诉你,不要盖我的殿宇,更不要塑我的金像,我可不想被后世的百姓骂成猪狗。”

    朱厚熜听那天尊声音,竟是个年轻人,可心里不怒反喜,这不正说明天尊父亲法力无边,驻颜有术么。

    他满怀希望问道:

    “天尊可否带朕到那天上去?”

    天上?

    相比大明,瓶外的世界当然可称“天上”。

    林余正想试试能不能带人或物到外边,念头一动,朱厚熜的身体登时漂浮而起,从窗户里飞出,一直飞到了上百米的高空。

    朱厚熜惊叫起来,四肢如同王八乱蹬,他鼓起勇气朝身下一看,只见往日里高耸的亭台殿宇俱都变成了蚂蚁,登时吓得没了三魂七魄,昏死过去。

    林余有所感,自己似乎真的可以带人或者东西出去,就又把朱厚熜丢回到了玉熙宫里。

    玉熙宫里原本商议朝事的阁老、尚书和司礼监太监们此时又忙跑回殿里,浑顾不上规矩了,直往后堂闯。

    朱厚熜悠悠转醒,看着围过来的一众大臣,恍若梦醒。

    “哈哈!”朱厚熜拍打着床,一副疯狂模样:“你们看到了么,这就是天尊之力,这就是天尊之力!朕纵为天尊之子,天上一游,也要胆颤心惊。”

    吕芳跪在地上,头深埋着,一句话都不敢说。

    严嵩迷瞪的眼珠瞪得铜铃般大,他不由得想到灵丹妙药,长生不老。

    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俱都惊骇,腊月二十九之变,他们都不在宫中,只后来听周云逸粗略提了几句,没想到竟是真的。

    原来,在这天上,真的有神仙。

    只是,这神仙究竟是向着谁的?

    皇上?严嵩?还是周云逸背后的裕王?

    这个问题,他们迫切地想知道,但不敢问。

    朱厚熜见跪了一地,颇有些意兴阑珊,挥挥手说道:

    “天尊体恤大明,说恭谨应在心里,不在面上,那些殿宇、金像无需再建。修建殿宇、金像的那些银子,就划拨到其他事项上吧。”

    “你们该吵还是要吵啊,阁老,你是内阁的当家人,你有什么打算?”

    严嵩铜铃一般大的睡眼复又眯起,说道:

    “当家无非是开源、节流两途。”

    “张居正刚刚提到海贸的事,只要海面货商之路畅通,接下来就是运什么,比如江浙的丝绸,在内地能卖到六两白银,如果销到西洋诸国,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如今的问题是,能不能增加两地织机数量,多产丝绸?”

    “当然能,关键是蚕丝!”朱厚熜心中一喜,也觉得这是个增加国库收入的好办法:“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

    “皇上圣明!”严嵩从座位上起身,继续说道:“南直隶所产丝绸,都是靠浙地供应蚕丝,气候使然嘛。内阁的意思是,干脆就让浙地现有的农田再拨一半,改为桑田,这样每年就能多蚕丝一千万两以上,就能够多产丝绸二十万匹啊。”

    朱厚熜不由心动,可到底对天上的天尊有所顾忌,认真问道:

    “农田改成桑田,浙地百姓吃什么呢?”

    严嵩回道:

    “从外省调拨。每亩丝比粮收成要高,百姓们就是买着吃,也是划算的。”

    浙地可以产丝,从而卖给西洋诸国,赚回白银。

    他地可以产粮,从外省调拨到浙地,浙地百姓买粮食吃,甚至更加划算。

    真是完美的开流方法。

    朱厚熜心中再无疑虑,高兴说道:

    “再加一条,改的桑田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税负。”

    他说完,又在心里无声问道:

    “天尊,您可有示下?”

    林余此刻远在青云之上,可宫殿内的场景,却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甚至连这些人脸上的一丝肌肉摆动都能分辨。

    可他若不是早就看过电视剧,此刻根本就不可能分辨出每个人话里真实的意思,估计还要以为都是为国为民的肱骨之臣呢。

    要他示下,开什么玩笑?

    只要他一张嘴分析,怕是就直接漏了馅,被这群老家伙们看穿虚实,倒不如维持天尊的威严,一言不发。

    至于改稻为桑后浙地百姓会遭受的苦难,他虽然清楚,但也无计可施。

    毕竟,如同严嵩所说,国家总要开源节流。

    这开源,不在浙地,可能就在陕地、豫地。

    而只要是开源,依着大明如今的腐败景象,无论多高明的上层政策,真正执行下去,都是“再苦一苦百姓”的悲惨结果。

    既如此,他又何必在此刻阻拦,生生干扰了已知的历史走向,对他接下来的行动更为不利。

    他刚刚对嘉靖说,想成为这瓶中大明的青天,不是玩闹,更是一次认真的尝试,改变上层阶级已是不可能的,倒不如,等到浙地百姓闹事的时候,从下层做起,更为事半功倍。

    林余正思虑着,耳边突然传来声音:

    “喂!”

    “喂!”

    “房间里有虫子,你来帮我抓虫子。”

    虫子?

    银子?

    他陡然惊醒,咦,这声音不来自瓶里,分明来自家里,是那个清冷倨傲的周晚渔。

    这么晚了,她不睡觉,抓什么虫子!

    他从瓶中退出,刚开房门,穿一身卡皮丘睡衣,更显慵懒媚意的周晚渔立即发怒道:

    “我房间里怎么有虫子?”

    “神经病!”林余低骂一句,又把房门关上,又不是我请你们来住的,是你爷爷硬要蹭住的。再说了,农村的房子,久不住人,有虫子有什么奇怪的,我在城市租住的十几层高楼里还有虫子呢。

    过了片刻,他听不见脚步离开的声音,却听见了低低的啜泣声,不由心软,又开了门,对还站在原地的周晚渔问道:

    “虫子在哪?”

    周晚渔立马破涕为笑,脸上也没了刚才的愤怒,指着自己房间说道:

    “就在衣柜里,好大一条虫子。”

    林余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床上原本的三件套已经被换成了崭新的牌子货,不知从哪里来的,空气里也飘散着若有若无的香水味,等他打开衣柜,好家伙,里面已经塞了一半衣服。

    不是就住一天么?

    衣柜右上角的角落里,一只大肚蜘蛛在蛛网上爬来爬去,悠哉乐哉。

    林余倚靠着衣柜,认真说道:

    “你看,你都占了一半的地方了,又只住一天,要不就把那个角落让给这只蜘蛛吧,它可是这里的老住户了。”

    周晚渔瞬间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她咬着牙,恨恨说道:

    “我加钱,双倍!”

    一间豪华五星级酒店的标间,按低价也要1500块。双倍的话,就是3000块。

    林余看向蜘蛛,嘴里嘟囔着“房租涨了,你丫可住不起”,就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巾,干脆利落地抓住了蜘蛛,捣毁了窝点,擦干净了柜板,离开了房间。

    房间门瞬间被关上,里面响起咿咿呀呀的恼怒拍床声。